盧敏

2018年4月20日晚我國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除了各大電視新聞給予報道外,當晚各種網絡媒體也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報道,第二天各大報紙也進行了報道,將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的消息傳至全國各地和世界每個角落。新聞媒介發展以來,一直都以紙質媒介為主,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重要方式。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主的媒介主要以數字形式表現出來,成為今天所說的數字媒介。數字媒介、紙質媒介在當今公眾信息獲取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里主要對數字媒介和紙質媒介進行了對比,以加強數字媒介、紙質媒介的認識。
1.紙質媒介、數字媒介概念及特點
(1)紙質媒介概念及特點
紙質媒介屬于傳統媒介的一種。紙質媒介中紙質材料是信息傳遞的載體。在信息傳遞時,將信息以印刷或手寫的形式記錄到紙質中,并將紙張傳播出去,實現信息的傳遞。常見的紙質媒介有報紙、書籍等。紙質媒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具有一定權威性,可信度高
紙質媒介發展時間較長,經過多年發展,紙質媒介具備了較高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公眾認可度較高。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公眾依然會選擇通過紙質媒介了解事件始末。如我國人民日報、南方周末、光明日報、經濟日報等都是我國權威性的紙質媒介,環球時報是國際范圍權威性較高的紙質媒介。
②具有較高的文字優勢,且覆蓋面較廣
紙質媒介主要以文字形式將信息記錄、傳播出去,文字使用精簡、準確,內容和形式都符合人們信息獲取習慣。而紙質媒介輻射區域較廣,如《人民日報》輻射全國,覆蓋面較廣。其4月21日發布的有關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報道,將天舟一號相關信息傳播到全國各地,即使是對不經常使用網絡的老年公眾,也能通過《人民日報》的報道了解到天舟一號相關信息。《人民日報》對天舟一號報道時只用了短短423個字,但這400多字卻對天舟一號發射后續工作進行了報道,讓公眾了解到天舟一號后續工作內容和發揮的作用。
③能滿足公眾深度挖掘信息的需求
紙質媒介將事件等以文字形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公眾了解完信息后,無須立即作出反應,可通過反復、細致思考對其中信息進行深度挖掘,了解事情的真實形態,因此紙質媒介能滿足深層閱讀者深度挖掘信息的需要。
(2)數字媒介
數字媒介是以二進制數為主要形式的一種信息記錄、傳播方式。數字媒介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①多元素構成
數字媒介最大的特點是由多元素構成,如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都是數字媒介信息的構成方式。如中國軍網對天舟一號發射成功的報道采用了圖片加文字形式,騰訊網則采用文字加視頻形式,報道形式豐富,滿足不同公眾的需求。
②具有較強的互動性
公眾通過數字媒介了解信息時能通過網絡等實現和媒介之間的互動。中國軍網天舟一號新聞下面的評論區,網友們就自己觀點和看法進行了大量評論,有效增強了公眾的互動性。
③主動性、選擇性特征明顯
數字媒介多樣化,擴大了公眾的選擇面,另外公眾還可以主動性地選擇接收那類數字媒介的信息,因此數字媒介主動性、選擇性特征明顯。
④較強的時效性
目前數字媒介發展依賴于互聯網,互聯網時效性較高。即使是地球另一端發生的事件,通過網絡幾分鐘之內便能傳播到全球范圍內。隨著直播的興起和發展,更是加快了數字媒介的傳播速度,公眾通過網絡可即時了解到事件發生動態,大大增強了數字媒介的時效性。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后的半個小時內,各網絡數字媒介如騰訊網、中國軍網、網易新聞等,八點左右就發布出了天舟一號發射成功的報道。
2.數字媒介與紙質媒介的對比
在對比數字媒介、紙質媒介時,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信息容量的對比
首先是信息容量方面的對比。紙質媒介由于其信息載體的局限性,信息存儲容量有限。如《人民日報》在貨運飛船發射成功報道上,只用第一版面中的1/7的篇幅進行了報道,雖然對天舟貨運飛船發射過程進行了簡潔概括,但信息容量依然較少,公眾無法了解到更多跟天舟貨運飛船相關的內容。
而數字媒介在當今大數據時代中其包含的信息容量是巨大的、不可限量的。公眾通過多樣化的數字媒介快速找尋出其需要的信息內容,并通過圖片、文字、視頻等多樣化形式了解信息,提高體驗感。另外數字媒介方式的信息獲取中,信息沒有邊界。公眾了解某一類信息時,與該信息相關的其他內容也會在界面中顯示出來,方便公眾加強信息相關方面的了解。因此在信息容量上,紙質媒介的信息容量遠遠比不上數字媒介。騰訊網在報道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成功時則包含的相關信息較為齊全。在報道中,除了有關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發射過程的視頻介紹、文字介紹外,還有跟貨運飛船相關的延伸閱讀如天舟一號的秘密、如何保障貨物安全等相關內容進行了詳細介紹,公眾通過該篇新聞報道可詳細了解有關天舟一號的信息。
(2)閱讀方式的對比
紙質媒介閱讀時采用的是最傳統也是最單一的閱讀方式,公眾閱讀時往往以線性為順序通過翻頁形式實現文字閱讀,獲取信息內容。這種線性閱讀方式是人類思維方式的體現,能由淺入深對所閱讀到的信息進行思考,將信息“消化”。
數字媒介閱讀方式較為靈活,在網絡技術的帶動下,除了電視、廣播外,手機、電腦、ipad等都可以實現信息閱讀。閱讀時信息獲取方式也是多樣性的,文字、圖片、音頻等都能實現信息閱讀,增強信息的吸引力,同時也增強了公眾的體驗感。如數字媒介中有關天舟一號發射成功的報道,除了通過互聯網新聞媒介進行了解外,還能通過智能手機進行了解。而除了有文字信息外,還有各種彩色圖片信息、視頻信息等,讓公眾通過多種信息加強對天舟一號發射的認識。
(3)交互方式的對比
紙質媒介信息傳遞時,缺乏明顯的交互性,公眾獲取信息后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交互,用戶訴求無法滿足。如《人民日報》,其出版時間有一定的周期。公眾通過報紙獲取到相關信息后,公眾之間、公眾與報社之間,缺乏有效的交互方式。即使有交流,但交流并不是即時的。可以說紙質媒介中公眾處于被動中,信息獲取、交互性都處于被動局面中,缺乏良好的溝通。
在數字媒介中,公眾通過數字媒介較快地接收到信息后,可以通過網絡及時與信息發布者取得聯系,實現有效溝通。如目前較為火熱的直播,也屬于一種數字媒介。信息相關者通過直播將事件發布出來,公眾即時通過直播了解該事件信息,并在直播平臺中發出彈幕實現和信息相關者的溝通。因此和紙質媒介相比,數字媒介交互性較強。
(4)傳播效果的對比
紙質媒介受印制周期、區域分布、交互性等的影響,傳播效果相對數字媒介稍差。通過報紙、期刊等發布出去的事件信息,由于受訂閱者人數、區域分布等的影響,只能了解到某一區域范圍內的傳播效果,對全國范圍內的傳播效果和反映則無法反映出來。
依靠互聯網的數字媒介,信息發布不受時間、地點等的限制,面向范圍十分廣泛。只要有網絡的地方,都能接收到數字媒介發布的信息,因此其傳播效果較好。如天舟一號發射成功后,各網絡媒介進行了鋪天蓋地的宣傳報道,數分鐘內微博、朋友圈、群組等都是有關天舟一號的討論,數字媒介的效果也得以體現出來。
(4)發行方式的對比
紙質媒介發行時主要以報紙、圖書、期刊等紙質為載體將信息印刷出來,并按照周期進行發布。如天舟一號于2017年4月20日19時41分發射,《人民日報》等報紙媒介對其的報道是21日,發行時間相對較晚。另外公眾通過紙質媒介了解信息時需要通過購買或訂閱方式實現,流程相對繁瑣。但紙質媒介發布的信息質量較高,具有較高的權威性。
數字媒介通過網絡將信息以各種形式發布出來,公眾通過搜索引擎、各新聞門戶網站等便能隨時隨地了解到最新的動態資訊。如天舟一號發射前后,各新聞平臺都對天舟一號發射進行了報道。而發射成功后的幾分鐘內即八點左右,相關的發射視頻等信息在網絡新聞媒介上隨處可見,公眾通過數字媒介第一時間可了解天舟一號發射情況。但隨著數字媒介的發展,網絡信息日益增多,其中也不乏有為了獲取公眾關注而發布的不實信息,如“標題黨”等,這些現象的存在影響了數字媒介信息的質量和權威性。公眾看多了不負責任、不真實的數字媒介報道后,會對數字媒介發布的信息產生質疑。
紙質媒介和數字媒介各有所長,也各有缺陷。但在信息傳播時不管是只依靠紙質媒介,還是只依靠數字媒介,都是不可取的。特別是新聞媒體,在發布新聞時應將數字媒介和紙質媒介結合起來綜合利用,發揮出二者各自的優勢,將信息及時傳播出去,同時也不失信息的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