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佳
摘 要:歷史的車輪向我們滾滾而來,潮流與舊物的相碰撞。時代在進步,在不斷地汲取來自全世界的文化,城市也在不停的繁衍出當代的新型建筑。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城市不斷的進步與完善,于是一些部分城區便淪為老舊城區。可是目前我國的改造模式依舊不夠完善,矛盾四伏,是個很棘手的問題。
關鍵詞:改造模式;矛盾四伏;棘手的問題
1.舊城改造方案
1.1城市中心區
就目前我國發展以來城市中央區的改建與發展依然留存著一系列抵牾,比如商貿街區的減少、居住環境的不斷下降,燈紅酒綠的街道逐漸黯淡落寞等都是問題。
1.2歷史文化區
歷朝古都的修筑,是城市成長以來不可再生的最珍貴財富,也是一座城市的底蘊和魅力之所在,更是城市競爭取勝的關鍵要素。對城市遺留下來的古代建筑、歷史街區進行的大拆大建,其本質無異于殺雞取卵,侵蝕的更是一個城區商貿競爭力。
1.3混合居住區
混合居住區內匯聚了居住、商業、工業、市政設施,公共設施等多種土地使用類型,且其中存在道路交通狹窄、建筑群體過于鱗集,地域內生齒購置層次較為低。
1.4城市邊緣區
城市邊緣區域一稱呼為城市郊區,在當下城中心體系在逐漸削弱,由于都市的發展,人丁的不斷增加,使得本來的住宿條件遠遠不夠,開發商們由于中心城的開發阻礙,便紛紛向周邊開始建設來擴增原本的城市面積。
1.5工業聚集區
城市的發展進程中,工業的布局因為城市范疇不斷闊大、城市功能定位的調整而變得不那么合理。
2.中,西方傳統改造模式
2.1 中國傳統改造模式
我國經濟基礎剛有起色,由于閉關鎖國壓抑的太久,迫切的想要告訴全世界我們才是最強的民族,便不斷修建摩天大樓來體現國富民強的成就感。在盲目的追求之下也意味著有無數的歷史遺跡,祖輩修砌的規矩的四合院子都入不了你我的眼,都在被無情的拆除,毀壞,摒棄——大拆大建。原因以下幾點:
2.1.1官員一味追求政績,不從實際出發
如何看待一個官員的政績?首要有賴于是不是能夠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而一個地區經濟是否發展主要體現在城市面貌以及建設上。因此,部分的官員追求眼前海市蜃樓的虛幻來體現自己的宏偉政績,迫切的修建具有時代特性的高樓大廈來體現的自己的面子工程,隨之帶來的就是滿目瘡痍的舊址。
2.1.2我們過于追求新鮮感
自中國成立以來,萬物復蘇,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精神不斷的沖擊著我們,尤其是經濟飛速發展的西方國家強烈的刺激著中國人的神經,不斷的刷新著我們對世界的認知。讓我們深深的體會到自己是多么的格格不入,驅動著我們加倍的想要跟上時代的步伐。想要短時間內跟上時代的腳步,最快的捷徑就是提高我們的物質生活。此刻的我們像個牙牙學語的孩提,對任何事物都充滿新鮮感。
2.2西方傳統改造模式
2.2.1全面改變模式
全面改變模式詮釋了:面對過去一些城市面貌建設的全盤否認,然后開展的從頭計劃城市的總體布局分布,這座城市建筑風格以及交通流向。
1785年,瓦特改良的蒸汽機,人類自此進入“蒸汽時代”,標志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隨著科技生產的不斷發展,歐洲國家又從“蒸汽時代”轉變為“電氣時代”標志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到來。世界大戰之后,各國經濟蕭條,無數城市被摧毀,百廢待興。政府官僚們為了消弭戰爭帶來的毀滅的震懾、消除住房殘破且稀缺的問題、消弭都市破舊且灰敗的狀態,實施了以大規面積重建為主的“城市新面貌”運動。
2.2.2創立輔城模式
創立輔城模式是指對舊城的一切舊址建筑給予予延續保留,選擇相鄰周邊的區域建立輔城(或衛星城),以充分完善故城的當代功能,保持城市的更加完美運行。輔城與舊城區緊密相連實現:不同的兩個區域卻能完美的貫穿兩個地區的城市職能——老城區保存遺留下來的歷史文化遺址以及生生相惜的工業產業,維護城區內的穩定成長。
古羅馬的建筑一直被譽為是建筑開辟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如果我們完全無視,采取大規模散遷重修這樣的模式進行換代,這樣既摧毀了物質文化,又喪失了城市原本的特征,可謂賠了夫人又折兵。
2.2.3部分維修
部分維修模式是指維持舊城區的主要基調保持原有的建筑風格,然后針對部分需要調整的區域進行重新修建。部分維修模式主要適用于較為疏散的舊城區域進行的改造。
2.2.4以舊換新模式
以舊換新模式是指維持以前城市建筑的風格以及規劃的特色,在原有的基礎上更改建筑原材從新修建,使得舊城區能夠辭舊迎新,有新的面貌。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以調整,來應對自然以及時間帶給建筑不可逆轉的損害,使得舊建筑能煥發新的光彩并繼續傳承我們自己的特色。
3.傳統改造案例之成都寬窄巷子
寬窄巷子的簡介:地處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長順街附近,它是由寬巷子、窄巷子、井巷子三條巷子平排而成,形成一個大寫的“川”。寬窄巷子是成都目前遺留下來的較成完整的清朝古街道。這里是潮流與舊時代的切磋,是現在與過往的銜接……
寬窄巷子的改造成功之處在于在原有的基調上加以更改——“修舊如舊,落架重修”。濃郁的歷史文化底蘊是這個地方獨一無二的優勢,在這里你可以觸摸歷史在這遺留下來的痕跡,是你與過往銜接的時光隧道。一磚一瓦都是值得考究,比如井巷子的一堵400米左右的墻,其磚,圖案,紋理,材質,壘砌等都是研究歷史來加以改善。
4.結論
在如今燈紅酒綠,高樓大廈對比之下那些綠瓦紅墻,楊柳青苔顯得格外不一樣。在一味的追逐那些所謂的“潮流之光”以外,我們也該好好的審視我們自己的財富,我們歷朝歷代留下的那些彌足珍貴的遺跡。舊城改造這個有點新型的概念,與每個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解讀“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我覺得舊城改造就是以舊面貌來迎接新格局,以新的“光亮”注入到“黑暗”里來拯救那些想要尋求光明的你我。我們在改造之際因重點保護其原有的特色,以特色為基地來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城市——一個匠心獨具的中國新型城市。保留我們最初的初心,讓我們自己的民族特色能夠大放異彩,讓世界都能為我們的歷史財富贊嘆。
參考文獻
[1]潘谷雨,《中國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七版
[2]劉世能,《舊城改造案例研究》
[3]羅小末,《外國近現代建筑史》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