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1.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城市人口有了很大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作為城市公害的生活垃圾發生量及其組成也有了很大變化,處理城市生活垃圾,實現無害化、減量化和再資源化,消除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已成為我市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城市生活垃圾,最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因而是與人類生活最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人們每天都在產生垃圾、排放垃圾,同時也在無意識地污染我們的生存環境。本人經過一定的調查研究,并借鑒國外經驗,就我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提出如下對策:
1.1、我市生活垃圾基本概況和管理現狀
垃圾基本概況
(1)垃圾產生量
1、據統計,目前我市城區人口近791.81萬,日產垃圾約8000多噸,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城區擴大,人口增加,垃圾產生量也以每年近10%的速度增長,給垃圾的收集、清運和最終處理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2)垃圾成分
據調查,我市垃圾中的灰土等無機成分下降,紙類、食品、金屬、塑料、玻璃和織物等相對經濟價值較高可直接回收成分明顯上升。垃圾成分的這種變化趨勢有利于生活垃圾的資源化。
(3)垃圾的處置及危害
我市垃圾處置方法主要有衛生填埋、焚燒及堆肥等方法。于2002年6月在市區以北的望城縣橋驛鎮建立了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公司,包括一個焚燒廠、一個填埋廠,焚燒廠焚燒能力達到的量多則6500噸、常規5000噸左右,剩下的還有1000-2000多噸要填埋,可是填埋廠的容量非常有限,所以說終端處理壓力也是巨大的。原有的垃圾場層露天堆放,沒有配套建設防滲、滲濾液處理和氣體導排等環保設施,這種傳統的垃圾消納傾倒方式不僅浪費了資源,也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第一,嚴重污染空氣,垃圾露天堆放,大量氨、硫化物等有害氣體的釋放,嚴重污染大氣;第二,嚴重污染水源,垃圾堆放腐敗過程中將產生病原微生物、重金屬和有機污染物三位一體的污染源,雨水淋入和生物水解產生的滲濾液必然會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嚴重污染;第三,生物性污染,垃圾中有許多致病微生物,同時垃圾場往往是蚊、蠅、蟑螂和老鼠的孽生地,這必然嚴重危害著廣大市民的身體健康;第四,侵占大量土地,據資料顯示,全國六百多座城市中已有2/3被垃圾環帶包圍。第五,垃圾爆炸事故不斷發生,隨著城市垃圾中有機物質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變為集中堆存,只采用簡單覆蓋易造成產生甲烷氣體的厭氧環境,易燃易爆。
1.2、管理現狀
我市垃圾清運處置主要由各市環衛部門主管。垃圾清運處置過程的管理、監督、運行基本由一家完成,環境衛生實行市、區、街道三級管理體制。主要費用由政府全額財政撥款,資金短缺,效率低下,缺少科技含量,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此外,我市的垃圾處理僅停留于垃圾產生之后,即僅是被動地清運、處置,而對城市垃圾的消減、回收和再利用問題沒有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形成了垃圾量越來越大,污染越來越嚴重,而治理垃圾的負擔越來越重的惡性循環。
2.我市生活垃圾處置對策中存在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市垃圾治理投入大量人力、財力和物力,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從整體上看,仍不適應城市建設和發展的需要,存在諸多根本性的矛盾。
2.1、對策視點上的局限性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城市垃圾越來越多,不僅大量浪費資源,而且成為環境污染的要素。這種現象顯然違背國務院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戰略。而我市垃圾問題的對策均局限于垃圾產生之后,管理組織、作業隊伍、法規設置和資金技術投向,都是針對垃圾產生之后的,是被動接受垃圾的管理對策。為了節省資源,遏制環境污染,減少治污費用,我們可以考慮將垃圾對策的視點和重心前移。在資源開發、生產、流通、消費和廢棄物的各個環節上,避免與消減垃圾的產生,循環利用資源。
對于經過有效消減措施后,而不能不產生的那些垃圾,可再度采用垃圾分類、分選、焚燒制能和無機物制磚等辦法,使其資源化和無害化。
2.2、管理體制上的被動性
目前我國環衛部門既是法規的制定者,又是執行者和監督者;既是管理者,也是操作者。缺少公眾參與和行政監督的體制,顯然不符合“民主與法制”的發展方向。這種體制給人的感覺是,城市環境衛生似乎完全是政府的事,公眾是旁觀者。同時,全額財政撥款,沒有競爭的機制,必然產生懶惰和低效。
2.3、資金渠道上的單一性
由于城市垃圾治理一直被視為公益事業,其經費來源于財政撥款。雖然每年長沙市人民政府投入大量資金,但資金缺口仍然很大。因此,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勢在必行,培育環保市場,發展環保產業,意在實現利益驅動的市場機制,實現多元投資。在“污染者負擔”的原則下,實行有償服務、適當收費的政策,便可暢通投資渠道,解決資金困難。同時,達到政府、企業與公眾共同辦環保的目的。
3.關于我市生活垃圾對策調整的建議
3.1、對策觀念的更新
(1)日本的成功經驗
日本東京的垃圾產量在1989年之前,一直以每年5%-7%的速度增長;1988-1989年,由于市政當局全面推行了“垃圾源頭消減計劃”,將垃圾對策的視點和重心前移到垃圾產生之前,出現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現象——持續7年回落。在日本,每年有一個不定期的“撿空罐日”。因為,回收1噸易拉罐,可以少采2噸鋁礦,還可以少建2噸規模的煉鋁錠廠,從而減少了采礦和冶煉帶來的工業污染,同時又開展了一次珍惜資源的社會宣教活動。東京的7000多名小販從事廢紙回收工作。東京的廢紙回收率高達75%,為造紙工業提供一半以上的原料,僅此一項,每年可少進口300萬m3木材,從以上可以看出,日本形成了較為完整系統的垃圾產業,解決了大量的就業問題。我市也可以學習國外的一些管理經驗,減少城市固體廢棄物的產生量,有效利用資源。
(2)調整對策序列
從垃圾的流程分布看,我們可將垃圾分為末端垃圾(進入末端垃圾處理處置場的垃圾),前端垃圾(已形成垃圾,可回收利用,未進入垃圾處理處置場的垃圾)和潛在垃圾(通過集約生產和集約消費可以避免的垃圾)三類。我市可考慮將垃圾對策從末端越向前移,從源頭減少垃圾的產生量,降低經濟成本。
以前,也曾經有人提出過:城市垃圾要實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通過上述分析,不難看出,城市垃圾的首選對策應當是避免垃圾產生,其次,是資源化和減量化,第三是無害化。我們應本著這一對策系統列,設計規劃方案,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一舉多得的效果。
(3)具體措施
垃圾源頭消減的方法,應依據垃圾成分和所占比重,以及各城市的具體情況來設計,我市主要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①凈菜進城;②限制消費性包裝;③循環利用包裝物;④建立完善廢品回收系統;⑤鼓勵生產環節節省資源和循環利用資源;⑥垃圾分類收集;⑦垃圾計量收費,對垃圾排放大戶實施懲罰性收費;⑧對電池、燈管和包裝等生產企業征收處理費。
以“凈菜進城”為例,試作經濟分析:
蔬菜廢料——菜根、菜葉、菜幫等不可食部分,如果在蔬菜產地就近剔凈還田,可增加土壤有機物含量,修養地力,為XI;毛菜運進城,其中不可食廢料一般占總運輸量的10%一15%,實屬無效運輸,為X2;蔬菜廢料在城市中轉變為垃圾,需清掃收集,為X3;垃圾運出城外,亦屬于無效運輸,為X4;垃極處理場容量壓力增大,增加處理場運營費,為X5;凈菜進城可節省烹飪者的時間及往復無效運輸對交通造成的壓力等間接效益為X6,這樣,凈菜進城的經濟效益是S=∑Xi=X1+X2+...X6。
然而,我市目前企業(蔬菜公司)普遍認為毛菜價廉,易被市場接受;而凈菜的成本和價格偏高,購買力弱,而放棄凈菜生產。至于垃圾和污染并未加以考慮之列。這就要求政府從社會宏觀的角度權衡利弊,強化凈菜市場。可考慮對凈菜市場施行短期補貼,使凈菜占領市場后,發布禁令——禁止毛菜上市。
3.2、管理體制的調整
(1)管干分開,重心下移
實行有效行政監督,自然要管干分開,在管理上,精簡機構,實施環境管理的三原則:①雙贏原則。既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追求經濟發展,也不能為保護環境滯后經濟的發展。②系統原則。堅持時間與空間上的系統原則。如,垃圾分類收集,必須周密計劃。如何分別運輸,如何回收利用,如何分別處理等等。在時間順序上,要考慮宣傳、試點、推廣、立法、調整組織和有效監督等問題。③邊界控制原則。現代城市管理有別于計劃經濟時代的城市管理。其中,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分工越來越細,任何一個行業的管理,都不能只靠一個政府部門完成。比如垃圾問題,需要財政支出(財政局)、有償服務定價(物價局)、交通安全(交管局)、處理場用地(規劃局)等等,因此,需要周密分工,仔細界分職責并加強協調。
環境衛生的操作隊伍要逐步轉化為有償服務的社會企業組織,并引入競爭機制,按市場規律辦事。屆時,必須在合理定價、規范服務標準和實施有效監督的前提下,有序展開,目前,我市環境衛生的管理重心還主要在市區兩級政府。街道、社區、小街、小巷的衛生管理與監督,不能保持經常化。因此,建議在精簡市區兩級環衛管理機構的同時,責任重心進一步下移。
(2)加強中介機構
在對垃圾的清運處置價位上,操作企業與政府和市民擁有相反的思維,這就要有中介機構進行客觀公正的測算,提出合理的價位。此外,服務質量和服務范圍的評議、技術對策的咨詢服務、行業市場的經濟分析;企業間的協調平衡等等,都需要中介機構完成。事實上,中介機構應當起到既配合政府,又服務于社會“兩肩挑”的作用。因此,我市必須進一步完善中介機構的建設。
3.3、資金渠道的拓寬
目前,環衛行業的資金來源,基本上是靠市區兩級政府的財政撥款。對企事業單位收費,也只是垃圾清運費,不含處理費。所以,我國應拓寬資金渠道,引入企業競爭機制,實行有效的垃圾收費制度。全額財政按款是計劃經濟體制下政府行為的表現,它不能適應“排垃圾”這一社會公共行為發展的需要,而有償服務和“污染者負擔”,則是市場經濟行為的必然結果,是符合社會發展規律的。
收費定價是關鍵。我們不能按照現行的低效率的運作方式來測算成本,應當以市場競爭的高效機制來分析定價,以促進企業進步和發展。
此外,按人、按戶或按單位收垃圾費是不太合理的,這也是我們經常采用的“一刀切”式的省事和懶情的作法。這樣,會有“誰排垃圾多,誰得便宜”的感覺,不利于減少垃圾。建議審慎開展垃圾計量收費,計量不等于稱重。例如,日本東京把垃圾袋分為10升,20升和45升三種型號,10升的垃圾袋上要貼10升的垃圾處理票,以此類推,此票要到清掃局去買,不貼垃圾處理票的垃圾袋,不管收運。
垃圾收費獲得資金后,就可以采取投招標的方式選擇垃圾處置企業、由于有了投資回報的渠道和保障,就會引來投資者。自然,這個過程不是朝夕可得,須慢慢組織,同時需要制定一系列法規來保證實施。
4.結束語
傳統的發展模式已引起人類深刻的反思。大量開采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消費→大量產生廢棄物,在出現資源危機的同時,引發環境危機,這必然導致生產和消費的不可持續發展。改變傳統的發展模式,首先要降低資源的消耗,根據“物質不滅定律”,資源消耗降低,污染物則會減少,環境壓力將自然緩解。與其大規模建設垃圾處理場,則不如少產生垃圾、其關鍵是提高資源的利用率,為此需要改變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建立資源循環利用的思想。我們期望我市能摸索出一條有效的減少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途徑與運行模式,進一步改善市民的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