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春健
摘 要:本文基于“云課堂”,從中職物流專業的教學模式,圍繞云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闡述,主要體現在教學主體的轉變、教學結構的創新、教學內容的創新、智能化的教學管理、過程化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筆者針對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開始了創新教學變革的相關探索,嘗試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創新中職物流教學改革,構建“面向明天的今日物流課堂”。
關鍵詞:云課堂;物流專業;教學模式
為解決中職物流教育普遍面臨的學生上課注意力不夠集中,學習興趣不太高,實踐能力、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筆者針對物流專業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開始了創新教學變革的相關探索,嘗試開展信息化環境下的創新中職物流教學改革,構建“面向明天的今日物流課堂”。
一、云課堂的簡述
云課堂的教學模式既包括現代課堂所用的講授型教學模式、研究型教學模式、探究式教學模式、基于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還包括情境—探究教學模式、游戲化教學模式、研討型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模式、虛實結合—遠程協同模式等。如圖1云課堂教學模式所示。
云課堂是針對未來創新人才培養需求和響應新課程改革,在課堂重構要求基礎上提出的,以互動為核心,旨在構建充分發揮課堂主體的主動性、能動性,促進主體和諧、自由發展的教與學的環境與活動。目前云課堂已經成為教育技術學科研究的一個新領域,亦即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導學為主線,建立主導、主體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二、中職物流“云課堂”的意義
企業對中職物流專業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要求較高。而我們對中職物流人才的培養還存在不少待完善之處,特別是在實訓基地的建設經費投入不均衡,因此教學模式仍然是重理論、輕實踐,缺少企業實踐教學。這就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不能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動手能力強并具有創新開拓精神的物流人才就很難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中職物流專業的學生,更多是直面企業的物流環境,物流流程,物流崗位能力,而基于“云課堂”的中職物流教學模式,正好彌補了中職物流教育的這一問題,具有一定的探索與實踐意義.
三、中職物流“云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究
筆者對于物流專業云課堂教學模式構建的實踐主要體現在教學資源的建設、教學方法的創新、過程化教學評價體系這三個方面。
(一)教學資源建設
云課堂教學內容創新的成果主要體現在:數字化資源、教師在線課程和標準課程三個方面。
1.數字化資源,本文主要介紹學習任務、知識點和微課這三類數字化資源的含義及其關系:
(1)學習任務,即讓學生學習企業工作中的典型任務,如學習《入庫作業》《出庫作業》《訂單錄入》等工作任務在企業中的具體操作要求、操作方法、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知識。
(2)知識點是學習任務中需要做出較為詳細解釋的重點和難點,如《訂單管理信息系統應用》學習任務中需要進行重點分析的知識點有:訂單管理信息系統的業務流程、入庫單管理、加工單管理、出庫單管理等。
(3)微課,即時長一般為5~8分鐘左右的動畫或視頻課程,相對于40~45分鐘的傳統課時,可稱之為“微小課程”,方便學生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微課是從知識點中抽取的重點、難點或者疑點進行制作的,如《叉車選擇的考慮因素》《倉庫貨架的布局方式》等。
2.教師在線課程,教師在線課程即教師在線視頻課程,是實現老師在線上課教學,學生即時互動學習的課堂。教師在線課程由物流行業的從業人員、專家進行在線教學,對物流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和講解,如物流客服案例、信函類快遞運作實例等,學生可以遠程在線向導師提問和交流,更多地了解企業真實作業環境和業務操作流程。教師在線課程和數字化資源以及標準化課程相得益彰。
3.標準課程,標準課程,即按照一定的課程樣章和體例開發的教材和學材,是讓教師不需要再組織各類教學資源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直接學習使用并實現師生之間的互動的課程。這些標準課程都是按照跟崗調研和專家訪談,將產業內容轉化而來的教學內容。
教師通過可視化、智能化的管理平臺直觀、即時地掌握班級學習情況、學生學習時間分布、學習態度、學生學習的效果等信息,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組織和授課。
(二)教學方法的創新
教學主體的轉變,美國最有影響力的老師雷夫·艾斯奎斯說:“課堂應該是學生的課堂。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學習的主人、發展的主體。課堂上充滿活力與激情,課堂上的空間都是學生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親自動手動腦,討論交流。”云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拒絕一切“填鴨式”的教學;云課堂,老師應被“重新”定位為教學的組織者和職業導師;云課堂,學生應被“重新”定位為:“中心”“主體”“全程參與”和“個性化成長”。中職物流教學研究的重點在教學結構上有所創新,在云課堂中,教師不再按照傳統的“先教后練”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創新性地進行“先學后教”的知識積累的過程。
(三)云課堂評價
教學評價體系是驗證教學質量的標準,我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形成了明確可行的評價指標和評價制度,并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考核記錄,包括學習內容訪問記錄、考核記錄、訓練記錄、互動記錄等,對學生進行多元化評價。
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改革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上,即: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師生互評,并由過去的結果評價轉變為現代化教學管理的過程評價,是基于學生在課前的自學情況、課時交流討論的積極性、課后測評結果一體化的過程評價。
參考文獻
[1]陳衛東.如何建構云課堂教學模式[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119):42-50.
[2]張際平.教學之主陣地:云課堂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6(10):44-50.
(作者單位:嘉興市秀水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