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國際化與在地化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2018-09-10 07:22:44王永健彭兆榮
貴州大學學報(藝術版) 2018年5期
關鍵詞:藝術研究

王永健 彭兆榮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44X(2018)05-0001-10

國際DOI編碼:10.15958/j.cnki.gdxbysb.2018.05.001

王永健(以下簡稱王):彭老師您好,很高興能夠在北京對您進行這次專訪,來之前我做了一點準備,從知網上搜了一下,對您的訪談大概有六、七篇。

彭兆榮(以下簡稱彭):對,但是從藝術人類學角度的沒有。

王:對,從不同的角度:旅游人類學、文化遺產、飲食人類學這些方面,廖明君老師也從民間文化研究的角度對您進行過訪談。我本身在做中國藝術人類學的學術史研究,在我的《新時期以來中國藝術人類學的知識譜系研究》一書中,以重要的學者及其學術團隊為關注重點,您所帶領的學術團隊也在我關注的視野之內,我梳理了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尤其是您帶了很多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做了很大一批成果出來,我覺得這些都是中國藝術人類學發展歷程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所以我想從藝術人類學研究這個角度進行訪談,包括您是如何從人類學的角度介入藝術研究的,如何引領學術團隊的研究,如何帶學生,有哪些治學的心得與經驗等等。按照我的這樣一個問題設計開始談,然后有什么我沒有提出來的,您再來補充一下。

彭:好的。

王:首先我注意到您的學科背景,從本科開始到碩士,您一直是在研究文學學科,外國文學。

彭:我從碩士到博士一直是文學,西方文論。

王:但后來介入到了人類學的研究,我從您的一些文章里,看到了這樣的一個轉向。

彭:對。

王:我想知道,您是怎么從人類學的研究介入到藝術人類學的研究的?或者是怎么又去發現藝術研究這樣一條路徑,咱們從這個開始說起。

彭:我從大學本科到博士都是在國內讀的文學,研究方向是西方文學和文明,所以我的博士論文是做戲劇與酒神,在北京大學出版了以后最近要再版,其實一開始就是做藝術,就是看西方的戲劇是怎么產生的。在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文學”(詩學)已經包含著藝術,我們今天所講的藝術其實是被窄化了,對人類學者來說,在他的眼里藝術比我們現在大學的藝術學院學科的分類要寬泛得多。從我個人的研究,一開始其實就是做藝術,它只不過是在大文學里。因為你說戲劇,現在在我們國家肯定是戲劇藝術,我是從人類學的角度去尋找西方戲劇,特別是悲劇的酒神祭祀儀式。為此,我還專門到希臘去做過很詳細的調查,包括去尋找酒神祭祀的遺址,去看、去丈量圓形劇場,現在我都還去。當時只去希臘,后來我覺得兩個地方不可以缺少,一個是埃及,因為古希臘酒神跟埃及是有關系的,它的原型是從埃及過來的,所以我去年還專門去了埃及。前幾年又到了特洛伊,到了土耳其,所以即使到今天為止,我也仍然沒有忘懷當年對戲劇與酒神關系的了解,這是從文學的角度來說的。但是,我20世紀80年代去法國留學,學的是人類學,其實我一直是腳踩兩只船的,我在國內從大學到博士都是學習外國文學,作為較早的一批留學生,我在法國尼斯大學和法國國家科學院“華南及印支半島人類學研究中心”從事人類學研究,后來去美國也是在伯克利的人類學系做訪問學者,留學的所有經歷都是學人類學的,所以我一開始就是腳踩兩只船。

王:留學時人類學的主攻方向是什么?

彭:關于留學的主攻方向,我1988年就出國留學,那個時候根本沒有人類學,所以當時還是國家教委,不是教育部,去留學的時候我填人類學,人家說沒有這個學科,就把我放在什么新學科,人類學是新學科,去法國學的。我的碩士是在貴州讀的,我看了很多的少數民族,很喜歡,也看到了改革開放不久,1980年代初、中期,一批西方的人類學者到貴州調查,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伯克利大學、華盛頓大學,其中不少是我的朋友,比如張兆和、露易莎,后來我才知道,她是我的師姐,是伯克利的,都在那里做調查。我知道人類學很重要,我一邊在讀研究生,一邊在做人類學。可以說,我與1980年代初在貴州做田野的一批西方人類學家成為朋友,我教他們漢語,他們教我人類學。當時他們離開中國以后,一批外文的資料都留在我手上,所以你想,20世紀80年代初我就有一批外文的人類學的書和一批人類學的朋友,跟他們一起做田野可以說是很早的。我認為我的研究從來是超越學科的,我不會把學科當成是一個羈絆我、甚至限制我學術的藩籬。我很早就喜歡人類學,所以去法國留學,就是希望能夠從事跟我們中國有關的民族研究,尤其是跟西南少數民族有關的研究結合在一起。我最早在法國尼斯大學,后來不滿意離開,主要因為法國的尼斯大學人類學系主要是做他們的非洲殖民地研究,這不是我喜歡的。后來我轉到法國國家科學院,有一個專門研究中國的,叫印支半島及華南人類學研究中心,專門研究越南、老撾、柬埔寨和中國的廣西、廣東、云南這一帶,在那里,跟我的法國老師一起做,就是希望能夠又回到中國來,就是這樣。

王:您在西方留學期間,做的科研項目還是關于中國的研究對吧?

彭:對。我做瑤族研究,這跟費孝通先生有些關系。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是被費孝通感召的,因為費孝通調查的瑤族那一帶我跑了二十年,就是在嶺南這條線,包括費先生早年的田野點金秀。瑤族是一個國際化的民族,所以又跑了越南、老撾、柬埔寨,然后又跑了法國的瑤族居落和美國的瑤族居落。

王:當時您跟費先生有交集嗎?

彭:沒有,當然我見過他幾次,包括費先生的生日宴請,我作為廈門大學人類學系的代表去他家鄉,盡管我不是他的學生。我也聽王銘銘說,費先生讀我的文章后說:“彭兆榮這個年輕人的腦子好用。”表揚我,但我跟他沒有直接的交集,只是他的那個精神感動我、打動我。

王:您在做瑤族研究的時候,切入點是關于瑤族的儀式?還是它的戲劇?還是什么?

彭:都做,當時我像費先生、王同惠做的是一樣的,是做一般民族志,不像現在的人類學家大都是做專題,我當時是所有的都做。我在做貴州的一個瑤族村落,追蹤了十年,寫了一本書,就是《文化特例》。當年周星在北大,他有一次跟我說:“彭兄啊,你這本書,我是讓我們的學生都要讀的。”我說為什么?他說;“現在中國的人類學家有幾個人去做一般民族志?”一般民族志所有的東西都要涉及的。做一般民族志很辛苦,因為,一般民族志你要在那里待很長時間。

王:對,一般民族志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

彭:對,方方面面都要涉及到,當時我做的就是一般民族志,包括《文化特例》,實際上村落很小,但所有的事情都要涉及,包括女人結婚啊、避孕啊、溺嬰啊,這些都得了解。

王:那還是比較全面。

彭:對,這是一般民族志,現在我那些弟子不做了,太辛苦了,因為一般民族志你要在那個地方待很長時間,這樣有些事情你才能見得到,見不到就做不了。你看西方的人類學博士要在田野點待一年,一年四季你全部要經歷過,你才能做一般民族志,現在我們的人類學家、博士生誰在那里完整待一年啊,都是選擇一個專題來做。

王:您覺得您留學西方的學術背景,包括在法國,后來在美國跟格雷本,這兩段留學經歷,對您現在從事研究產生的影響是什么?

彭:兩位西方學者都是大人類學家,我的法國老師是法國國家科學院的學部委員,相當于院士,他是印支及東南亞這一帶研究的法國第一人,現在已經退休,他的中文名叫李穆安(Jacque Lemoine)。他對這一塊很熟,所以法國政府在制定印支這一帶政策時,即法國的老殖民地的政策時都會去聽他的建議,因為他很熟。早年我就跟他一起辦國際會議,對我的影響很深。

王:就是對于原始部落的研究。

彭:到原始村落去做很深入的研究,我在法國跟他兩年,后來我回到中國以后,我就跟他一起合作,一共跟著他做了八九年。再后來去美國,美國的老師格雷本(Nelson H. Graburn)是做旅游人類學,也做藝術、博物館學,他現在是最著名的旅游人類學家,也是北美博物館的館長。他的博士論文是做因紐特人,所以萊頓的《藝術人類學》書里頭感謝的人里就有他。這就是我剛才講的,藝術人類學我希望從人類學的角度來做,其實不是把它窄化而是要把它寬化,因為人類學研究的對象經常是沒有文字的,也包含著我們今天所講藝術的范疇,比如說建筑、服裝、圖騰、面具等等,都是生活的一部分。今天,文字民族都是通過文字來做,所以人類學家,像我的美國老師在做因紐特,當然會涉及到它的原始藝術,音樂、舞蹈、儀式這樣一些內容。

王:是的。所以說這樣一些老師對您的治學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彭:當然,我有我的邏輯,我有兩個邏輯,一個呢,我這一生留學了好幾次,我弟弟是加入德國籍,我的女兒在加拿大也有楓葉卡,我是可以在德國、法國和加拿大留下來的,但是我就是覺得我屬于我的國家,我屬于這里,我不屬于法國、不屬于德國、也不屬于加拿大,所以我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得回來。我自己的知識一直是落地的,我這輩子也不會去到任何地方定居,去只是作為一個游客,只是觀察者或者調查者,我有我的邏輯,這是一個,要回到中國的。第二個呢,我以前做西南少數民族研究,涉及旅游、飲食,遺產以及他們的文化,包括今天做鄉村,都存在著我的一種憂慮,就是這些小的民族都是不容易留存下來的文化物種。我們對生物物種的保護,大家都很清楚,大熊貓、藏羚羊。可是我們經常會忘掉西南這些難得留下來的、小的文化物種,在全球化背景下,交通被打開了,大眾旅游進入了,大量的文化物種消失了。這個過程我是看在眼里的,也有幸經歷這個過程,這個過程對這些文化物種究竟會造成什么樣子的影響?所以,去做旅游、飲食、遺產,在很大程度上,我關心的是這些文化物種的生存和存續過程。

王:實際上您這個學術關注點一直是這些文化的變遷。

彭:對,是的。他們都說我的學術感知力很好,能夠超前,包括那些鄉村研究,其實都是無意的,就是我有自己的邏輯。比如說旅游人類學,中國的第一本書是我寫的,第一本飲食人類學的書也是我寫的,不是刻意去做,而是我預感到這些問題會對社會有重大的影響,所以我就去研究了。后來我的研究成果出來以后,這些話題就開始時髦起來了。我的美國老師今年上半年給我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很奇怪,他說彭教授你在西方留學,研究西方文明,去了法國、去了美國,研究了這么久,為什么在最近的這一段時間里,你回到你的國學研究,究竟是什么原因?我跟他解釋,我是中國的人類學者,不管是西方文明也好,還是西方的人類學也好,我總是要用到自己國家問題的研究上,當我把西方的文明辛辛苦苦學到這個份上,可是回過頭來一看,對自己國家的東西已經忘得差不多了,作為一個中國人,這個Mother Culture都不知道在哪里了,我覺得這個不對。所以我從50歲開始,回到甲骨文開始讀起,你去看我的書,很多從甲骨文開始,文明的兩個源頭得了解。西方文明的源頭,不管是酒神、奧林匹克,搞得很清楚,自己中國的都不懂,那怎么可以,所以我現在就是兩條線,從兩個文明的源頭開始讀起。

王:對,我能感覺得到,因為我最近在讀您那本《藝術遺產論綱》,我覺得寫得非常好,里面涉及了大量的古代文獻資料。

彭:這套書馬上被譯成英文介紹出去,這是我個人的東西。去年我拿了一個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的重點課題,初評是全國排名第一。我對藝術人類學這一塊最近一段時間有一個很完整的思考。

王:對,我很想知道您的思考。

彭:因為你這個采訪,我大概想了一下,有六個詞組、十二個關鍵詞。

王:我也很想知道您是怎么認識這個學科的?您可以具體展開談談。

彭:六個詞組、十二個關鍵詞。第一個詞組就是原始部落,原始是時間,部落是族群單位。藝術人類學最早是研究原始部落的,這是人類學的天職,這是第一個詞組“原始部落”。第二個詞組是“文明體系”。第三個詞組是“變遷守護”,變是會變的,所有的都會變,但變的中間要有所守,不能變就變掉了,所以是變遷守護。第四個詞組是“區域形態”,人類學是講local的、講區域的。第五個詞組是“交流融合”。第六個詞組是“學科特色”。我大概想一下,藝術人類學這六個詞組、十二個關鍵詞都不可以偏頗,都不可缺少。首先是原始部落,這是人類學研究藝術最早的,不僅是時間,因為人類學研究社會有個特點,就是在時間上是研究過去的,研究原始部落的,老一批人類學家都有研究的。博厄斯當然是最有特點的,他對北美西北海岸的印第安人做過專門研究。后來,美國的國家博物館都請他去設計,包括他的弟子米德都參與。人類學家研究的是無文字或者是前文字社會的東西,當然這些東西都在里頭,傳統的人類學必然涉及。

王:這六個詞組具有高度概括性,您可以具體展開談談。藝術在早期的人類學研究中是包含在其中的,早期的人類學家雖然沒有專門對藝術進行研究,但是藝術確實是研究中的重要一環。

彭:對,研究中總要去關注幾樣東西:音聲、體姿、身體的表達、色彩、裝飾、紋飾等等,肯定在里頭的,所以早期的人類學是研究這些的。部落——我們是講早期的族群,所以時間和人群集結在這里,那么不僅是博厄斯做得多,還有泰勒、弗雷澤等人類學家都做。

王:包括后來布朗做的《安達曼島人》也是過。

彭:對,很多東西都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原始藝術,因為它沒有文字,你總得去做,我覺得人類學、藝術人類學通過對原始部落的研究,某種方面對我們在學術研究上有一個好處,就是回歸藝術的原生形態。我認為是這樣,我們今天是把它窄化了,今天的大學科制是19世紀分析時代的產物,即大學學科化。人的生命很短,不足以研究這么多了,越來越細,越來越窄化了,那是不得已的。但是藝術人類學如果說對藝術有什么貢獻的話,就是它返回到藝術的原生形態,這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做人類學的要對藝術有什么貢獻的話,就是返回到那個原始形態,這個是可以出大成果的,很多大學者都這樣,前一段時間我看張光直的《中國青銅時代》,你說青銅鑄造是藝術嗎,當然是啊。

王:對啊。

彭:青銅器,就是回歸到原來的東西,包括葉舒憲教授在做玉的研究,他希望能夠通過玉石重新解讀中國的文明。

王:我看過葉舒憲老師在《民族藝術》雜志上對于玉石連載的文章。

彭:如果人類學對我們今天有什么更重要的貢獻的話,第一個是回歸,而且重新去闡釋整個藝術,把它串起來,這是人類學做藝術研究天然的優勢,其他學科沒有,只有人類學,因為它就是做這個工作的。第二個,就是文明體系,就是我剛才講到原始部落包括兩個概念,時間和單位。文明體系我認為也包括兩個概念,文明和體系,不是一個概念,文明在人類學中間是專門研究的,文明跟文化不同,文明包含物質,特別是任何一個行業,某一個技術、新的技術的發明以后整個文明就提升了,比如說農業,你發明了機械,文明就提升了一步,而文明的類型跟藝術有關。藝術這個詞在西方是從手,arm這個詞是從手,art它的詞源就是arm,就是手,是手工、手工業,任何藝術都是arm 的。那么文明形態呢,今天你一看就知道了,智能的出現,機器人的出現會怎么樣,生產力跟著提升,文明其實包含了這些物質。人類學在談文明的時候會把這些東西考慮進去,和文化不太一樣。

體系就是不同的system,比如說西方的藝術與中國的藝術不一樣。我最近老在反思這個問題。我們現在大學里面的藝術專業沒有一個遵守我們中國的藝術,這個是令人非常遺憾的。中國是一個農耕文明的國家,中國的農業按照專家的史前考古材料,已經達到了一萬年,是全世界最早的農業文明之一。中國古代的社稷代表國家。社稷是什么,社就是崇拜土,稷就是糧食。國家社稷其實就是指專門種糧食的國家,這就是農耕文明。中國的“藝”就與農耕有關系,藝這個字就是種田,上面是草,中間是執(執的大寫),執是什么呢,就是拿著農具去種地,這個就是藝。我們今天講的藝術,實際上都是西方引來的,有沒有回歸到中國的農耕文明,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同的文明體系會造成對藝術完全不同的認知和體驗,也會導致評價上的差別,某種意義上說,我們今天的文化在藝術上,或許是被文化殖民最深的一塊,比如說我們的繪畫,傳統的山水畫,西方在很長時間里不認可,西方認為那怎么會是藝術,那就是玩的,中國文人畫家自己玩的東西,因為山不像山,水不像水,什么“獨釣寒江雪”,一個蓑衣人,人也看不清楚,哪里像西方的繪畫傳統。

王:文化不同,理解也就不同,中國的文人畫是重寫意的,西方的繪畫是重寫實的。

彭:西方繪畫重寫實,那個肌肉,你看達芬奇都得去做解剖,所以以西方的那套來看文人畫根本就不是藝術。

王:對,西方繪畫是講結構的。

彭:這個黃金分割是多少就是多少,muscle在哪里就是哪里。然而,我們中國的繪畫實際上是寫意,不是寫實,我們是講意境,但是你的意境在西方是不認的,這就是不同的文明體系對藝術的認知和理解是不同的,屬于不同的文明體系。文明如果包含不同的器物和物質在不同的階段中間成長,會對整個社會帶來文明類型的提升的話,那么體系的差異其實包含表述、認知和藝術上的重大差別。

第三個是變遷守護,就是所有東西都是在變,這倒不是我們人類學講的文化變遷,任何社會和文化當然是在變的,但是變遷中間一定要有守護,因為變遷隨大流都走掉了,傳統就沒有了。我們自己不知道要留下什么,這就是費先生講的文化自覺,文化自覺其實包含著堅守。因為所有的東西都會變,但是你要知道在變遷中你要把什么留下來,什么東西可以隨變遷而走,什么東西必須保持不變,這就是我們講的傳統的發明。

西方在這一點上特別有意思,我們剛才講到西方的繪畫,早期的時候雕塑也好、繪畫也好,都遵循寫實原則,以最真實的手法表現。但是你看它什么時候發生了變化,是照相機的出現。照相機出現以后,那些畫家突然覺得他們要失業了,你再怎么寫實,我拍照總比你那個更真實。所以,照相機出現以后對傳統的西方寫實傳統是一個重大的沖擊,因為這些藝術家面臨著要下崗。他們長時間追隨、堅持的這么一個東西隨著一個技術的出現它馬上就變了。今天來看,什么抽象派、印象派,這些東西都好像不是藝術了,你把畢加索的東西和達芬奇比一下,你會覺得他怎么會這樣,其實中間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照相機的出現。藝術家在這個時候就強調,我們的藝術不僅是寫實,而且是要有思想的,這個其實是他們既在夾縫中間生存,同時又是自己制造的一段歷史,在那個變遷中間守住了他們的傳統根脈。所以今天現代派的藝術,某種方面是攝影技術催生出來的,但是也把他們帶到了一個文化自覺的高度。變遷的守護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西方很清楚這是它的脈絡,照相技術也是他們發明的。

中國要守什么?比如說我幾年前做唐卡調研,唐卡是佛教藝術,是佛寺里頭的,今天已經變了很多,熱貢是唐卡藝術之鄉,在那里今天甚至有的用油印機在做,但是他們很清楚,不管怎么變,唐卡是信徒在佛寺里供養佛的東西。不管技術發生什么變化,他們自己很清楚,要守的東西一定得守住。在這個過程中間,中國的藝術家對當代和未來看得太多,但往回看的不多,倒是有很多的西方藝術史家給我們很多的提醒。比如我讀到德國的一個藝術史家雷德侯寫了一本書叫《萬物》,就把中國的漢字結構、青銅器鑄造等叫“模件”,我覺得他總結得特別好,他認為中國人事實上賦予了書法、漢字以全人類文明類型最早的模具化思維,今天全世界幾乎所有的器件基本上都是模具化生產的,越復雜的越模具化。比如不可能一部車所有的零部件都是在一個廠家制造,電腦也一樣,這個零件可能是在印度尼西亞生產,那個零件可能是在泰國,然后來裝配,這就是模件化。他說中國人的思維就是模具思維,漢字和書法,一橫、一豎、一撇、一點、一捺,然后“組裝”起來,這些都是模具,它可以組裝成各種各樣的東西,中國人在發明漢字的時候已經知道了,可是今天我們高科技才明白這個道理。這是德國人幫我們總結的。

王:往回看有時候真正讓人恍然大悟。

彭:對啊,變遷是一定的,沒有任何人可以阻擋變遷,但是守護一定要用費先生的文化自覺。你一定要知道自己的東西在哪里,不要連這么好的東西都丟掉了,或者是讓外國人給你說這么好的東西怎么能丟掉。這是第三個概念。

第四個是區域形態,人類學其實是研究區域的,文化是由不同的區域構成的。就像我們講烹飪一樣,烹飪是不是藝術暫且不論,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飲食,你就知道了文化差異到底有多大。我的博士論文做戲劇,西方的戲劇來自于悲劇,悲劇來自于酒神祭祀,雖然后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西方在正宗的四大門類中間一定有戲劇,而戲劇中間最早的一定是悲劇,悲劇是從酒神中間來的,這是西方整個語言、文明一路下來的一個原點式解釋。可是中國不行,中國戲劇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族群就會有不同的東西,我們有那么多的地方戲,事實上都是生長于不同的區域。我認為區域和形態大概是構成中國藝術人類學最有貢獻的一個方面,因為中國太復雜了,我們今天的藝術反而有一點點以類型化、學科化、標準化去覆蓋這些東西。這個可能會有一種傷害,中國藝術人類學在區域形態方面一定會涉及到。人類學講究local knowledge和folk wisdom,即地方性知識和民間智慧。中國藝術在這一塊應該也是可以跟西方藝術有很大不同的地方,也是最有特色的一個部分。

最后還有兩個,一個就是交流融合,主要是指中國整個藝術,包括藝術人類學所用的概念、工具,大部分都是近代從西方過來的,這是我們要警惕的。我最近在做藝術研究的時候,一直有一個前提,就是“質洋”,顧頡剛有“疑古”論,我提出“質洋”,就是重新質疑西方進來的東西,因為近代二百年以來,中國太弱,西方的東西進來根本就沒有質檢,而且都把它當成是好東西,有些東西到現在有些還水土不服,西方的東西到中國能不能用、好不好用,我們沒有經過質檢,很可惜。在當代,有很多的東西進來根本就用不了,比如生態博物館都用得不好,到今天為止都沒有特別成功,就是因為西方生成的東西不是中國的土壤,包括藝術這個詞。我經常跟他們開玩笑,我說你們“美術學院”有問題,他們問為什么?我說因為美院是翻譯西方的一半叫Fine Art,Fine Art實際上是好的藝術,把它翻譯成美術,當然可以,但是你們忘掉了一個問題,西方的Fine Art只是一個System的一半,我們引進的時候把Useful Art 去掉了。事實上就是肢解、閹割了西方的概念,因為西方的Fine Art 是相對于useful art 而言的,包括它的審美、人群分類、社會價值,去看盧浮宮、大英博物館,什么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這些東西都是沒有用的,都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玩的,你看不到它有用。Useful Art 呢,蓋房子的、打家具的、打鐵的,這些是Useful的,是勞動人民做的,在古希臘、古羅馬就是奴隸和戰俘干的活。就是說,在西方“美”和“用”是分隔的。中國恰恰是美用一體,Useful 和Fine 連在一起的,有用所以美,才是好的藝術。你看一下全世界的博物館,只要有中國的一定有一個禮器專區,西方沒有的,禮器專區的東西,就是美用的合成品,你看鼎,這些東西都是在禮器專區的。

王:對啊,包括青銅器家族這些都是。

彭:對,它們都是有用的,鼎啊、爵啊都是喝酒、吃飯、裝糧食用的,然后變成最有權力的、最美的象征。這個問題在中國沒有得到很好的檢討,就是用近代引進來的西方的東西來解釋,沒有把中國的融合進去,特別是我剛才講的這些。所以我認為今天做藝術人類學研究的時候,有一個很重要的使命,就是對過去的、近代西方進來的東西重新質檢。

王:包括這些概念。

彭:對啊,當然還有很多領域的問題,很多概念一旦理清以后,就會發現很多問題,這個東西怎么我們就忘掉了,因為現在所做的Fine Art,就是在做貴族的東西。

王:對,這是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這里邊可能就是我們現在包括美術學院、音樂學院的課程體系設置里邊,它沒有自己本民族基本的美術理論或者是基本的樂理,它完全是西方的這個課程體系,你像音樂學院里面開設的是西洋的和聲、復調、作曲課程,但同時又要求學生做民族化的東西,這本身也是一個問題。

彭:對啊,一方面因為全球化以后,藝術作為人類共同欣賞的東西,確實是可以達到共享的層面,這也是藝術的“魅力”所在。但是你不管怎么去學西洋的東西,總是被別人評價的,交響樂還能夠由你來評價嗎?這個話語本身在人家那里,所以這就是交流的過程中間如何把自己中國的東西去融合進去。

王:對。

彭:這是你剛才講的,我們中國的東西有沒有。

王:實際上我們有傳統的民族音樂理論,但是它在大學課程體系里面是沒有的。

彭:對啊。

王:現在一直在提民族化,比如讓學生通過學習西洋的作曲技法、西洋的音樂理論,創作出中國本民族的作品來,我覺得這個好難,最直接的一個問題就是,它會用西洋的作曲技法來套民族的素材。

彭:這也就是我最后要講的一個概念——學科特色。就是剛才講到的,我們這個學科,一方面要世界性,當然西方的東西被全人類所接受,一定有它的道理,對不對?我們當然要學。但是,中華民族的崛起也不能只是用人家洋樂,中國曾經是禮儀之邦,有禮器,有禮樂,能夠拿出什么東西被人家接受呢?所以,你剛才講的學科的問題,就有一個藝術人類學怎么進入學科的中國特色的問題,這是一個方面。我剛才講如果藝術是西洋的,美術都是Fine Art ,那中國的東西在哪里?中國現在的這些,包括青銅器的制造這些都變成遺產了,甚至被人家都搞走了,你還不懂得怎么繼承,這是非常可惜的。

我到日本民族學博物館,有些中國的手工藝術的東西,很完整地保存在那里。比如說這個房子有特色,它整個調走,根本連拆都不拆,人家都把它當文物,我們自己卻沒有,這是你剛才講的一個方面。藝術人類學討論的這些學科的問題,除了把西方的東西留下來以后,中國自己的東西怎么附加進去,怎么把它恢復進去,然后使它有特色,再貢獻給全世界。中國還有很多東西是可以做的,也不僅僅是少數民族的有些東西被當成是一種人家獵奇的對象,我們自己還很自豪,其實在某些方面還是有被獵奇的意味在里頭,因為你自己并不太重視,并不去了解它的體系,不了解它的道理。所以,藝術人類學在學科重建方面應該會有很重要的東西,藝術其實今天也面臨著事情與文字不同的問題,如果說今天的文字面臨著電腦化、數字化的“侵入”的話,它頂多是回歸一個圖像,只是反映手段不同。藝術還真不同,藝術不僅可能思維變了、觀念變了,而且原來我們辛辛苦苦建立的那些對藝術的范疇和邊界都被打破了,材料也變了,所以今天全世界變化最大的可能就是藝術。現在都不能說那東西是不是藝術,因為都不能判斷了。現在藝術沒有邊界,不要去設置什么,不知道這個藝術的構造是什么,鍋碗瓢盆亂敲一下那是藝術嗎?你不能貿然說不是藝術,現在有很多啊。僅以日本為例,藝術已經融入日常,出現了大地藝術祭、田園空間博物館等新的表現與整合形式。我的弟子張穎對瀨戶內海、新潟越后妻有、青森田舍館村進行了多點人類學田野考察。

王:日本藝術介入鄉建的成功案例有很多。

彭:對。我問張穎這個概念。她說新鄉土藝術不僅參與者的身份不設限,其表現形式也是活態多樣的。在瀨戶內海和越后妻有,外來那些大名鼎鼎藝術家的創作目標,都是盡可能達成與原住民生活經驗、生命感知的一致共生。因而當地的農民或漁民、老人或兒童、男人或女人,自然成為外來藝術家的老師與合作者。青森田舍館村的稻田藝術,更是直接把種地當成藝術,漂亮得不得了,藝術家身份被改變了,藝術家他就是種田。這個在鄉村振興中可能也能用,就是農業如何藝術化。它的設計者是我們所說的藝術家,但真正制作者都是農民,比如水稻什么時候開花,什么季節會是什么顏色,配合起來。現在身份、材料、觀念、邊界、范疇全打破了,藝術在未來的融合過程中間,某種方面它有一個最好的東西,它是最開放的,它不像歷史、不像文學,還是有很多的禁忌,有的東西不可以超越,但藝術沒有,所以中國的藝術人類學也得去面對。

王:對,我就覺得,藝術好像沒有以前那么明顯的感覺,社會發展到今天,藝術與非藝術的邊界好像越來越模糊了,無法判斷了,就像您剛才提的那個問題,好多藝術家現在到一個廢棄的鄉村里去做鄉建。

彭:對啊。

王:這個農村可能沒什么人啦,可能老、弱、病、殘留守在這里,這些介入鄉建的藝術家甚至承擔了一定的角色——鄉村治理。

彭:對,而且現在的藝術家,有“藝術介入”的趨勢,又跟旅游結合在一起。廈門有一個村叫曾厝垵,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藝術家弄起來的,它原是一個漁村,現在成了一個旅游區,藝術家的理念也在帶動社會變遷。我覺得藝術人類學不管把眼光投向過去、原始,還是投向現在、未來,還是重新去質檢近代中國引進西方的,還是從中國傳統的區域、民族的特點中去挖掘出來,在今天的時代我把它稱之為“歌舞升平”,繁榮的時代就是歌舞升平的時代,歷來就是這樣。歌舞升平某種方面就看你的藝術,看你的歌舞升平發展到什么地步,如果僅僅是一種窄化的,或者是單一的,或者是保守的,我覺得都有問題。藝術人類學需要跟進。我知道中國藝術研究院是最好的,各個省區還有藝術研究所。

王:每個省都有藝術研究所。

彭:省、區的藝術研究所有所不同,研究人員不少原來是藝校畢業的,年輕時唱歌跳舞,后來老了搞不了了,就搞起科研,但是他們在這一塊是比較弱的。中國的藝術在理論、創新、學科實施的這種知識考古,特別是用人類學的視野進入了一個很大的天地,你們是中國最好的藝術研究院的基地,又有一個很好的藝術人類學研究所,我覺得是大有作為。

王:是,我們要努力。

彭:我大概想了一下,就是這6組詞組、12個概念,每個概念都是很重要的。

王:非常好,我覺得您真是有備而來,做了非常好的準備。我還有幾個問題,我再順便說一下,就是我關注到您剛才提到的那個國家重點課題——“中國特色藝術學體系”,我很想知道為什么叫中國特色,而且您最后第六點又提到一個學科體系的學科特色問題,我覺得對藝術人類學來說,學科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就很想聽您講一講,對于中國特色的藝術學體系您是怎么構思的?涉及到藝術人類學方面,涉及到整體方面,然后再到具體方面我都想聽一聽。

彭:這個課題說起來很巧合,因為中國第一個非遺的重大課題(理論性)是我設標、競標和奪標,題目叫“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體系研究”,后來我到川美去了,那個課題做完了,書也出來了,我覺得很累。在這個課題申報結束的前十天,川美社科處把它發給我,我一看這題目不就是我前面重大課題的翻版嘛,我只要把非物質文化遺產改成藝術學,加入藝術學的材料,不就好了嗎?我就真這樣做,初評居然全國排名第一。這個藝術學體系的研究,跟那個非遺體系的研究,我已經思考了差不多七八年,因為中國非遺的體系從我當時設計一直到完成課題,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那么我想把它放在藝術學上面,當然會考慮到幾個特點,我們國家做藝術的人很多,你們都在做藝術,包括藝術理論、藝術史。我作為一個學人類學的,跟他們會有什么區別?所以,我大概是分幾塊,其中有兩塊大概是他們能夠做到的,甚至做得比我好的,我會做得比較弱,我會提到。但是有兩項一定是他們比較弱,我比較強的,一個區域、一個民族,我就直接用費先生講的,中華民族的體系是什么?多元一體啊,你不能只搞漢族的對不對?那我就側重區域和族群,這一塊是我跟其他人所不同的,我會刻意去做這兩塊的東西。至于其他的,比如說我們現在大學的學科體系問題,這個分類的問題,這些我當然也會做,因為你說一個體系,得包含進來,但那不是我的強項,我就不會太側重去做。我的這個體系在《民族藝術》上有全部介紹,就是這個里頭的幾個層次。我希望能夠把它做成特色,因為它是中國藝術學體系,我會刻意在特色上去強調,我不會在什么是藝術、什么是藝術學、什么是體系上去糾結。什么是藝術?我不相信有人能把它講清楚。藝術的邊界在哪里?所以我現在不會太刻意地去糾結什么是藝術?藝術體系的邊界在哪里?因為這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但是我一定會有一個特點,就是中國的藝術特色是什么。我組織了一個大的團隊來研究,差不多有40個專家。

王:隊伍很龐大。

彭:那是。比如葉舒憲研究玉石,玉的藝術是中國獨有的,中國特色的藝術。書法我也請一個,中國古代紋飾藝術,就是器物的紋飾藝術,當然琴棋書畫都在里頭。所以我這個課題完成了以后,明白人大概一眼就能看出來,這個確實是中國特點,西方沒有的,我就把它放在里頭,包括戲劇,甚至包括服裝、扭秧歌都在里頭,這些是中國的藝術,把這些有代表性的都收納起來,就是中國特色的藝術,至于說怎么去建構它的體系,怎么規定藝術范疇,我相信不是太多人敢去討論這個話題的。

王:那個好像太難了。

彭:今年年初課題已經開題了,下半年我會組織一個會,這些人大多到場,我會把我的完整思路跟他們講,然后請他們提意見,集思廣益,討論一個模型出來,大致按照這個模型去寫,最后我再收集起來。這幾年我會把西方的、甚至某些國家的藝術學體系弄清楚,這里面包含著不同國家的藝術學體系的綜述。我請了做非洲的、歐洲的、日本的、英國的、美國的學者,由他們去綜述。

王:內容很豐富。還是通過大量的案例,是吧?

彭:對,案例是我的特點,因為我們做人類學嘛,民族區域和案例是我們的特色,我要去跟你們討論皇城根下的北京藝術學科的東西,根本不是我的專長,我哪里比得過你們,我根本就做不了。

王:將來在這些案例基礎上會寫一本總論嗎?

彭:肯定的,這個將來出來以后肯定是一本好書,因為我都是用五年來完成,去年才下來,今年我們已經做過一次討論,在我的課題中,民族是很重的,比如樂器,包括樂器的制作,你到新疆一看那個樂器就是他們的,難道不是特色?多元一體,那個一定有的,當然以我的研究,不可能打包所有,但是呢,一看就是只有中國才有的。

王:突出中國特色。

彭:對,只有中國有的藝術特色,大家一起協同作戰,當然,我也有我的便利,二十年來,我帶了70個博士、博士后,各種各樣的研究都有,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很優秀。

王:是,團隊作戰,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一般沒有誰比您帶過這么多學生的。

彭:我的弟子中做藝術的,只要他們愿意,都可以進入,比如有一個藏族博士生做羌姆的,就是宗教的面具藝術。有一個做色彩藝術,中國的藝術喜歡紅和黃,中國紅從哪里來?她去做,而且我們都是有很扎實的田野經歷的。當然也有我的朋友,葉舒憲是我的摯友,他做玉石,我們中國玉石的藝術怎么來表達?它怎么跟天人合一?他最有發言權。

王:很不錯的設計!最后,我想請您介紹一下,您所帶的學術團隊的一些研究情況,以及您是怎么帶學生做田野?做這些基礎研究的?您再給我們講講一些研究的心得和經驗,我想聽聽這方面的東西。

彭:我大概有兩項指標在我國人類學的博導中間名列前茅,第一個指標就是我帶的博士、博士后的數量。第二個是招收民族地區、西部地區博士生中我可能在最多之列,我的弟子集中起來,可以開一個大的民族研討會。

王:從這個數字來看,您這在國內算是比較多的了。

彭:肯定的,大的少數民族都有,藏族、蒙古族、回族、滿族、壯族、彝族、土家族、苗族、水族、布依族、柯爾克孜族、朝鮮族等民族,而且有的民族好幾位,這個或許是全中國最多的。第二個我敢說第一的,就是所有的弟子,特別是近十年,他們的田野點我都親臨現場指導,包括在海外我都去。我自己定了一個很痛苦的信條,就是博士弟子的田野點,你不到現場就沒有現場感,在指導論文的時候可能會有一些隔,所以我希望能到現場,在現場指導他們,這是我指導我的學生的特點。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教學上,選擇論文的題目上,我從來不強迫讓弟子做我的課題,包括我也做過很多課題,什么重大課題,都是他們自己挑,除非他們自己愿意選擇。

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創造性,也利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彭:對,我有自己的原則,第一,他們自己選課題,選完以后我再跟他們來商量,這個問題有什么優勢、有什么缺點、有什么不足,我不會去命題讓他去做什么。第二,我會告訴他做博士論文的時候應該考慮的幾個因素,比如你們學的專業,碩士論文做的是什么,盡量能用的資源要用。第三個,自己最喜歡做什么。第四個,這個領域的研究在國際上走到什么地步。第五個,畢業以后要做什么工作,要開什么課題。第六個,我希望他們能夠在交叉學科中間找到一個小話題。如果能夠在博士論文完成以后成為一個小山頭的山大王,上面的旗幟寫著你的名字這就ok啦。每一個弟子的博士論文都是一個工程,甚至我的弟子今天已經做博導了,還賴在我身邊不走,他已經習慣了跟導師一起,這是我如何設計博士論文的過程。所以,我的弟子的博士論文千奇百怪,有做宗族、做儀式、做村落、做跨境民族,這些都是人類學傳統的;也有做鐵路、做礦物、做博物館、做飲食、做酸食、做米線、做銀飾、做獵人頭、做茶葉、做景觀、做葡萄酒、做面具、做色彩、做木偶,做藝術的也很多,各種各樣。

王:這真是,涉獵面太廣泛了。

彭:我真正的教學方法,也有一套嫡傳的,就是怎么做學問。我分四大塊,第一個就是學會做資料。他們都說師父你好會寫文章,幾天就寫一篇。我說你們以為師父就那么不認真啊,你可以說師父這篇文章就用幾天寫的,但是我也可以跟你說師父這篇文章是用了三十年寫的,因為我在從讀碩士的時候就開始做資料,我從碩士時候的資料現在仍然可以用,所以一定要學會做資料。第二個,學會培養問題意識。第三個,學會做田野。第四個,學會寫文章。這四個方面形成一個段子,我讓他們背誦,每一個層面都有三句話。我差不多做了二十年的博導,也形成了一套教學的方式,我不敢說我的弟子都是很成功的,當然也有廢品,廢品加引號嘛,也有很優秀的,這個在哪里都一樣。

王:您這一套寫文章的方法很實用。

彭:我是比較用心,這幾點在中國人類學的老師中間我相信是有特點的。

王:是。非常感謝彭老師,今天下午我們收獲非常大。

彭:收什么獲,你給我下一個指令,我還準備提綱。

王:真的,有些東西實際上是在文章中看不到的,但是在您這種給我們的口傳心授中,我們領會到了,領悟到了精神,領悟到了精華。

彭:因為人與人的交流是靠真誠。

王:對。

彭:我辛辛苦苦地帶這些弟子,這些弟子大部分都是窮孩子,少數民族的,培養他們,然后就是自己安安靜靜的寫書,讀書。我跟我的弟子也是說,你們博士畢業以后,特別是做了副教授以后,你們的學術成就有多大,已經不是拼學術、拼學問了,拼的是人品、氣度和格局。

王:是啊。

彭:這時候是拼人品了,比如說你的人品高、氣量大,你現在想的問題一定不是個人的問題,個人的得失,你一定會想到普遍的問題。如果大部分人都想寫這個文章,對我有什么好處,拿課題我得多少好處,得多少錢,做這種考慮的話,他的學問特別到博士畢業,到副教授以后,就不能往上走了,就是因為格局不大。我是接觸過一批大師的,包括費先生,我其實是可以寫一大批大師的經歷的,費先生、李亦園、薩林斯、格雷本、李穆安、樂黛云這些我都有接觸,有的很親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非常謙和、氣度非常大,因為他想的問題一定不只是個人的問題。

王:對,格局很重要。格局不大視野寬不了。

彭:對啊,因為想的總是自己的,所以那個時候比的不是你有多勤勞、多勤奮,也不比你學問有多高,就是比你的人格和氣度、格局。

王:對。

彭:我現在回歸鄉村,很辛苦,跟這些非常優秀的孩子們在一起,包括好些自愿者,我真的是很快樂,但我連課題都不去申請,這個課題如果我申請的話有機會得重大課題,鄉村振興我已經做了五年多,跑了數十個村落。黨中央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宏觀的,習主席說過:“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講得多好。鄉村振興包括中觀和微觀的許多問題,還包括鄉土元素,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到鄉村去做。

王:對,這是社會發展至今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但是應該如何去做需要接地氣的學術研究先行。

彭:對啊。學者一上去就開始申報,我把這個村變成高爾夫球場,我把那個村變成足球場這種小課題,這個鏈接怎么去鏈接,我現在天天在想這個問題。黨中央鄉村振興,其實希望我們學者去幫助提出鄉村振興中間的一些問題,我們有些學者是不想的,就沒有想到黨中央提出那么宏觀的決策,我們做的什么中觀、微觀的問題,連問題對接都沒有,這個課題對接什么。如果你能夠急中央之所急,急國家之所急,鄉村振興主要的內容包括什么?主要面臨的問題是什么?比如說自古以來的兩大問題,一個是農貧問題,一個是生態問題。這是歷史留下來的兩大問題。

前幾天我到昆明一個很大的圖書城去買書,但是找不到一本農業專題方面的書,我找他們的負責人,我說你們這邊有沒有農業方面的書,她說還真沒有,我們農業方面的書如果有的話,頂多就是有一兩本關于家庭怎么種花的。我就在想,一個幾千年的農業大國,一個以社稷為本的國家,在一個昆明這么大的新華書店竟然沒有一本關于農業方面的著作,這是行政之過啊。行政在制造一種價值,讓這些孩子們、年輕人知道讀農業是沒有出息的。當然我們不能怪新華書店,新華書店進書是要賣書的,書賣不了它就賺不了錢。這是時尚正在制造一種價值——農業沒有用,這是很大的一個問題。那你就知道了為什么會農貧,這當然還有很多。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叫做《鄉村振興落實線路圖》,清清楚楚的,鄉村振興宏觀的問題是什么、中觀問題是什么、微觀問題是什么,鄉土元素是什么。

王:現在比較熱點的話題一個是“鄉村治理”,再一個就是“一帶一路”。尤其你出國去看,就感覺這個“一帶一路”倡議非常的好,但是我覺得研究工作應該在“一帶一路”實施之前,尤其需要一批人類學家到各個國家去做一個田野研究,然后這個研究成果出來了,你再依據這個研究成果去做具體的、接地的藍圖部署東西。

彭:對,你說的非常準確,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是學者,尤其是人類學家把之前的調研、材料準備好了,在充分調研、深度調研、充分評估的基礎上再去提出,但現在的情況是國家發展太快了,有的還來不及做深度評估,所以我們都是盡量的補充。

王:對,有時候沒有先行的研究作為依據和參考,決策實施過程中不一定那么對路。

彭:對,我為什么去做鄉村振興,一個原因就是城鎮化。

王:是的。

彭:像鄉村振興,我們趕快去做,其中的問題有歷史的,有現在的,也有未來的。

王:是,確實很值得做。今天您給我們分享了很多有營養又有思想光環的東西,對于我們后輩學者是非常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回去后我會好好整理,并盡快消化吸收,再次感謝彭老師的支持。

(責任編輯:王勤美)

猜你喜歡
藝術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可愛的藝術罐
兒童繪本(2018年22期)2018-12-13 23:14:52
紙的藝術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因藝術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藝術之手
讀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igao国产精品| a级毛片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av在线直播|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成年人国产网站| 久久超级碰|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99| 国产在线拍偷自揄观看视频网站| 精品视频在线一区| 不卡午夜视频|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 99激情网| 国产一级毛片yw|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久久伊人久久亚洲综合| 国产又大又粗又猛又爽的视频|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538国产在线| 欧美第一页在线| 国产在线视频欧美亚综合| 无码中字出轨中文人妻中文中| 国产精品自拍合集|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综合色区亚洲熟妇在线| 国产精品视频观看裸模 | 日韩欧美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91系列在线观看| a天堂视频在线| 国产精品xxx|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婷婷色一二三区波多野衣| 在线a网站| 亚洲婷婷丁香| 亚洲精品无码AⅤ片青青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欧美一级爱操视频| 亚洲va在线观看|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综合试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欧美啪啪一区|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电影| 无码国产伊人|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国产国模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叼嘿视频免费看| 区国产精品搜索视频| 毛片一级在线| 国产精品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一级裸网站| 免费人欧美成又黄又爽的视频|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二三区| 亚洲欧美国产视频| 亚洲欧美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综合缴情亚洲五月伊| 55夜色66夜色国产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影院| 伊人久综合| 国产乱人免费视频| 成人午夜久久| 亚洲αv毛片| 欧美午夜性视频|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极品| 国产凹凸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亚洲一区二区黄色| 国内精品小视频在线| 这里只有精品国产|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