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民間美術以視覺形象承載和表達民眾的思想觀念、情感態度和審美趣味,豐富了民眾的精神生活和物質世界。在多元文化和信息化社會中,民間美術對于小學生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形成樸素的視覺文化意識和培養新銳的創造意識的功能是無法取代的。拙文從美術的基本功能、民間美術的功能的特殊性、民間美術功能與小學美術教育等角度來闡述民間美術的功能。民間美術資源得到合理的開發和利用,民間美術的功能在小學美術教育中的充分釋放,是穩步提高小學美術教育實效性的最佳教學策略。
關鍵詞:民間美術;功能;小學美術教育;教學策略
在小學美術教育中要想發揮好民間美術的功能,教師首先要提高對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能力,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妥善設計課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意不同年級學生的審美起點和接受能力。
一、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興趣原則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體學習主動性的體現。”民間美術有著非常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尤其是那些具有強烈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的題材樣式更貼近現實生活,更有利于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轉化為持久的態度。教師要勤學習,多思考,與時俱進地結合新媒體教學手段,展現教師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調動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興趣。從小學生對民間美術學習的動機來看,“主要與感情需要的內驅力有關,小學生學習的目的主要是從學習的本身獲得一種內在的快樂”,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積極性的調動,努力營造愉快的學習環境,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美術的快樂,進一步發揮民間美術的娛樂性特點。要讓學生快樂地學習民間美術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結合實際生活并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親手制作作品、體驗成功的愉悅感,提高學生的精神和生活品質。
二、選擇恰當的學習內容,貼近學生的接受能力
有效教學應是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促進學生身心發展。民間美術的功能要想通過教學完滿地發揮出來,首先必須依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的特征,結合學生的情意、操作的程度和學生的認知特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其次不同文化區域內民間美術具有較強的地域性,尤其是在我國的西南、西北、東北等少數民族聚集地區,民間美術在當地是廣大民眾的審美取向、風土人情、思維模式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具體呈現,這就要求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注意結合當地特色的民間美術樣式和題材,挖掘當地的民間美術資源。因此,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只有依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并選擇恰當的民間美術樣式和眾所周知的題材作為教學內容,才能有利于民間美術功能的完美發揮。
三、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突出民間美術實用性
民間美術與生活聯系非常緊密,學生學習到的民間美術內容應該與社會生活聯系起來,所學知識和內容應該與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而使學生所學與所用相互貫通,從生活“實用”中學習,又能回到實際生活中,做到學以致用。依據美術學習活動分類方式可以將小學美術課程劃分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領域,在這四個領域民間美術都可以涉足其中。尤其在“設計·應用”這個領域,民間美術鮮明的地域性特點可以為處于不同文化地域、不同經濟水平、不同環境條件下的青少年學生、兒童提供多樣的學習選擇,在開發和利用本地區民間美術資源的過程中有效地突出民間美術的功能,增強小學生細致觀察、敏銳發現的能力,養成善于借鑒、敢于創新、勤于動手的良好生活習慣。
四、增強教師的美術素養,開發民間美術的資源
教育部公布的《小學教師專業標準》強調,教師應該“堅持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不斷提高專業能力”。美術教師個人所體現出來的人格魅力、良好素質、豐富學識與高度的專業能力對美術教學具有關鍵性的作用。“教師是美術課程資源開發的首要主體,為了合理開發與利用美術課程資源,教師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課程資源理論素養”,民間美術的功能能否發揮出來,與美術教師所掌握的民間美術專業知識和美術課程資源知識等密切相關。教師在業余時間要主動地去學習并掌握民間美術的相關知識,更應該熟知本區域內的民間美術樣式。“在不同的情境和條件下的學校教育教學活動中,小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需求和行為表現,小學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專業能力,才能提供具有發展適宜性的教育策略,靈活運用有效的教育方法。”美術教師要主動把理論學習與教育實踐相結合,不斷通過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提升專業能力,增長教育智慧,開發出適合自己教學的民間美術資源。
民間美術以圖像的形式承載著豐富的易被感知和接受的視覺形象,蘊涵并折射出當地民眾的價值觀念、思維模式和審美品格,充盈著當地民眾的精神文化和物質需求的多姿多彩生活空間。在多元文化融合發展和快速的信息化社會進程中,民間美術對于小學生學習圖像傳達與交流、形成樸素的視覺文化意識和培養創造力有著其他課程不可替代的效用。民間美術可以補充當代小學生對樸素的風土人情美感的認識與體驗,也能激發小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從而增強其民族認同感。因而,通過民間美術可以對小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生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總而言之,民間美術是小學美術教育重要的校外素材性課程資源,是一種隱性的地方美術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教育中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民間美術功能的發揮,進行系統性、針對性和效率性的民間美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提高小學美術教育實效性的最佳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2005.
[2]俞劍華.中國畫論類編.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
[3]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卷一).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4]左漢中.中國民間美術造型.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06.
[5]尹少淳.美術教育:理想與現實中的徜徉.北京:高等教育出社,2005.
[6]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7]常銳倫.美術學科教育學.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8]尹少淳.中小學美術教學論.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劉亞軍,女,聊城大學美術學院17級研究生,專業學科教學(美術),教育碩士。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