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能夠延續兩千多年,直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才結束,除了它的生產關系長期適應生產力外,地理環境以及作為上層建筑的道德、倫理、法規等反作用于經濟基礎而延續了這個制度。由此可見涼山彝族奴隸社會中,還是有其優秀的、可取的東西,換句話說:“仍有它們自己的一套辦法。”[1]
1 涼山彝族社會中的社會等級
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里,依據其血緣因素及經濟占有和人身權利等條件,劃分為茲莫(土司)、諾伙(黑彝)、曲諾(白彝)、嘎加(安家奴隸)、呷西(單身奴隸)五個等級。
1.1諾伙等級
諾伙是涼山彝族社會統治階級中地位低于茲莫的一個等級,“諾”在彝語中有“大”、“黑”之意,“伙”是群體的意思。漢語稱諾伙為“黑彝”、“黑倮羅”、“黑骨頭”等。明代以后在茲莫勢力逐漸衰落的情況下,絕大多數諾伙脫離茲莫統治,并在許多地區取代了茲莫的統治地位,成為涼山彝區的主要統治者。諾伙主要利用其以血緣為基礎的家支組織和習慣法進行統治。在政治上、經濟上擁有特權,占有大量的奴隸、隸屬民和土地等生產資料。為了保證其等級特權和血統純正,依據彝族婚姻習慣法嚴禁與外族或被統治等級通婚。諾伙的等級屬世襲,只要血統“不混雜”,械斗戰敗、經濟破產、勢力衰落,也不下降等級。
1.2諾伙家支
家支是彝語“此偉”的漢譯音,是以父系血緣為紐帶的家族聯合體。家支涉及社會成員的政治、經濟、日常生活等各個領域,有無家支或屬于什么等級的家支,決定了各社會成員在涼山彝族社會中所處的地位。諾伙家支約有近百個,遍布于大小涼山。諾伙家支實行聚居,一般有相對固定的居住地域。數百年來,涼山彝族社會沒有統一完整的政權機構,諾伙家支實際上是起著政權的作用。各個諾伙家支,一般都有人數不等的家支頭人,他們是家支活動的組織者、主持人和家支會議決議的執行者。家支頭人又分為“德古”和“蘇依”兩種。
2 諾伙家支頭人的產生
諾伙家支頭人的產生,既非選舉,也非任命,是家支成員在社會實踐中以個人的德行和能力,得到家族和社會公認而出現的。頭人沒有固定的俸祿,也沒有高于一般家支成員的特權和強制力,而且也不是世襲的。
頭人調解糾紛,一般是循習慣法靠說服、靠社會輿論壓力和家支力量。調解盡量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護。彝人的案件糾紛主要在調解上,頭人調解的結果一方不服,這個調解就算失敗。所以頭人的調解雙方都要服,調解才算成功,這就要看頭人的能力了。
涼山彝族奴隸社會推崇的是“虎靠一張皮,人求一生名。”能獲得大頭人(德古)的稱號,是彝人一生的榮耀。
3 諾伙家支頭人的個人形象
諾伙家支頭人的個人形象包括自然形象和社會形象
3.1自然形象。自然形象主要是生理現象。
在奴隸社會,涼山彝族實行的是“民族內婚、等級內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優先婚”的婚姻制度。為了維護以血緣關系形成的等級,諾伙家支嚴格執行同民族婚姻,禁止與外族通婚,禁止與被統治等級通婚或發生婚外性關系,違反者將受到家支的處罰和譴責。家支外婚就是實行同姓不婚的原則,嚴禁家支內部通婚,違反的也要受到處罰。
諾伙家支在可以通婚的范圍內,選擇配偶時還有一些限制。諾伙家支不贊成連續三代姑舅表結婚。他們認為“三代聯姻,”會影響后代智力和體力的發展。
3.2社會形象。涼山彝族自稱“諾蘇”,即“黑族”,諾伙被稱作“黑彝”,崇黑觀念尤為強烈。還將崇黑的觀念表現在服裝上。諾伙男子的服裝以黑布為料,表示人的穩重和等級的尊嚴。諾伙家支成員,特別是家支頭人穿鮮艷的花衣服被人視為輕浮。婦女的頭帊、上衣不用鮮艷色作飾,而是素衣寬飾,年輕姑娘也如此。年輕姑娘所用紅色,只是作點綴,而不大片使用。[2]
4 諾伙家支頭人的社會組織形象
社會組織形象,又分為理念形象、視覺形象和行為形象三種。
4.1理念形象。解放前,諾伙家支前輩教育后代說“自己有本事,有威望,就能征服其他民族。”[3]對男性后代,從小就以其家族的英雄事跡、戰斗故事進行教育。
4.2視覺形象。歷史上,諾伙家支多數都有自己的家支旗,彝語稱“莫撒”,即軍旗的意思。由于各諾伙家支的人口、居住區域以及圖騰對象的不同,家支旗的形狀、尺寸、顏色和旗徽都有區別。家支旗主要是在家支聚會、盟誓和家支武裝出征時使用,不僅是家支的象征,還代表著頭人的形象,對敵起著威懾的作用。
在涼山彝族腹心地區,諾伙家支武裝上戰場時穿戴十分講究。衣著要新的并繡有花紋,戴頭盔、穿鎧甲、帶護腕;馬也要裝飾漆器馬鞍、青氈背墊,都塔籠頭。隊伍前有笙旗開道,參戰人員身披紅綠錦緞或披氈,并用竹圈支撐成蓬狀。
4.3行為形象。諾伙家支的尚武精神是聞名的,彝族人對外作戰,是勇猛和不擇手段地進行襲擊和搶掠。但在對內作戰,即家支間的冤家械斗時,就要遵照彝人古老的規矩來進行。雙方戰前,共同選擇遠離村寨,使婦女兒童見不到流血的地方為戰場。規定不采用行刺、偷襲的手段,不準傷害婦女兒童,不許捉諾伙婦女的陪嫁女仆。在戰斗中不得蓄意毀壞莊稼,不許放火焚燒住房。無論戰爭打的如何激烈,一到農忙季節,雙方就相約臨時休戰,不然大家都得餓死。[4]
5 結語
在生產力落后,物質財富相對貧乏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諾伙家支在家支頭人率領下,對內爭斗求得生存,對外掠奪求得發展,形成個體依賴群體,成員依賴家支。家支頭人要想繼續在頭人的位置上更好地為群體服務,就必須得不斷提高自己的信譽和名望,建樹良好的個人形象。在涼山彝族奴隸社會,諾伙家支頭人塑造形象的目的是為了維護諾伙自己的家支政權,維護固有的奴隸制社會,維護具有彝族傳統文化的社會秩序。
參考文獻
[1] 嶺光電:《憶往昔—一個彝族土司的自述》,云南民族出版社 ,1988年,170頁。
[2] 據說彝族婦女的衣飾太鮮艷,易招引妖鬼來作祟。
[3] 馬旭東記錄:《涼山彝族熱柯氏族首領熱柯阿魯子回憶錄》,《彝族文化》1984年創刊號,137頁。
[4] 這些古規,隨著地方軍閥用“以彝治彝”的手段對彝區不斷征剿,到民國末年,涼山邊沿地區基本不再遵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