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滿的由來
“斗指甲為小滿,萬物長于此少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夏季的第2個節氣,為每年5月20-22日之間,太陽到達黃徑60°之時。今年小滿為5月21日。滿,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可見小滿是一個表征物候的節氣,因而也是最“接地氣”的節氣。
小滿都有哪些說法?
“小滿動三車,忙得不知他”
三車即水車、油車和絲車。“小滿不滿,干斷思坎”,小滿時節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若田里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干裂,無法插秧,所以此時節農戶為避免影響農作物收成,常以人力或畜力帶動水車灌溉水田,即“動水車”。此時收割下來的油菜籽也等待著農人們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即“動油車”。
小滿前后,蠶繭結成,《清嘉錄》中曾記載:“小滿乍來,蠶婦煮繭,治車繅絲,晝夜操作”,即“動絲車”。因為蠶是嬌養的“寵物”,古代將其視作“天物”,對它充滿期待和感激之情,為了祈求“天物”的寬恕和養蠶有個好的收成,祈蠶節也便由此而來。
小滿之日苦菜秀
俗語有:春風吹,苦菜長,荒灘野地是糧倉。苦菜是中國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因地區不同又被稱為“苦苦菜”“苦麻菜”等。
苦菜在醫學上名為敗醬草,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黃酮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有謂“(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氣,輕身、耐老”。制作時可將苦菜燙熟后涼拌,也可將苦菜用開水燙熟,擠出苦汁,做湯、做餡、熱炒、煮面。
小滿時節怎么吃?
健脾利濕多食粥
每到夏季,細心的家長就會發現寶寶的胃口變得沒有之前那么好,究其原因實為脾失健運,《內經》有云:“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小滿時節雨水會逐漸增多,空氣濕熱比較明顯。濕熱最容易傷脾,導致脾失健運,出現肚子脹滿、食欲下降、大便稀溏等問題,寶寶也會出現汗多,甚至長痱子。
健脾祛濕是此時節養生的重點,加之夏季對應人體五臟中的心,宜清補,忌食甘肥滋膩、熱量過高的食物,如動物脂肪等,而辛辣刺激、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韭菜、蘑菇,海鮮及牛、羊、鵝等肉類等也應適量食用。可多吃冬瓜、絲瓜、黃瓜、水芹、荸薺、黑木耳、黃花菜、藕、胡蘿卜、西紅柿、西瓜、山藥、赤小豆、苡仁、綠豆、鴨肉等清熱利濕的食物。
對于寶寶而言,粥若加以健脾利濕的藥物共煮,是滿足小滿飲食要求的佳品,如紅豆薏米粥,紅豆又稱“赤小豆”,有利水、消腫、健脾胃之功效,薏米即“苡仁”,《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上品,具有治濕痹、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的功能,久服輕身益氣。另外,山藥薏米芡實粥在健脾和胃的同時還可養血益氣,也很適合寶寶吃。
小滿時節吃“三鮮”
蒜薹、櫻桃、黃瓜被稱為小滿時節的“三鮮”,可健脾利濕、養陰和胃、清心祛暑。其中蒜薹是小滿時節的應季蔬菜,有溫中下氣之效,對于出現腹脹、腹痛等胃寒表現的人,吃蒜薹有溫補的作用。另外蒜薹中還含有辣素、大蒜素,有消毒殺菌的作用。
櫻桃富含鐵元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C等,洗凈榨汁,調以冰糖當飲料喝,酸甜可口,既能養胃祛濕,對寶寶的食欲不振、腹瀉也有一定的作用。
黃瓜性寒涼,水分足,且含有較多的苦味素,可降火、開胃,但不宜多吃。
保健跟著節氣走
未病先防,顧肺脾
小滿時節,氣溫明顯增高,雨水見多,天氣悶熱潮濕,此時細菌、病毒較易傳播,易生手足口病、化膿性扁桃體炎、水痘等。而由于潮濕悶熱,寶寶的皮膚疾患也會增加,如濕疹、痱子等。因此,家長要學會未病先防,注意給寶寶勤洗澡、勤換衣,被子、毛巾等勤消毒,多給寶寶喝水,督促其勤洗手。如果寶寶是過敏體質,應盡量遠離花粉或其他刺激氣味,減少魚、蝦、蟹等食物的攝入,避免引起過敏性鼻炎、哮喘等疾病,以及由于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郁于肌膚而出現的皮膚疾患。
要注意加強寶寶的體能鍛煉,在清晨或傍晚時適當散步或慢跑。中醫講肺主皮毛,主一身之表,通過鍛煉增強心肺功能,才能保持汗孔開闔通暢,不至于患病。另外,適當吃苦有抗病毒、抑菌的功效,還可以預防痱子。
適當午休,戒怒躁
小滿時節應當早起晚睡,但對于寶寶而言,需要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可以適當增加午休,以保持精力充沛。小滿之時天氣變熱,寶寶的情緒調節能力相對于成人較弱,更易感到煩躁不安,此時家長要盡量幫助寶寶調適心情,保持心情舒暢,可以陪寶寶做游戲、繪畫、讀書等,有助于怡情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