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明
【摘 要】生態經濟發展理念已逐漸滲透到全球經濟發展中,而貴州省在此方面具有一定的天然優勢。因此,文章以海南椰子樹為例,從經濟性、觀賞性、生態性3個角度對貴州省森林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進行分析,并針對其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給出4點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州省;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森林資源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045-02
0 引言
隨著大數據發展戰略的提出與實施,貴州省的經濟發展水平正穩步提升。但從長遠來看,貴州省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且其經濟結構仍有待于完善。因此,探索并形成一種具有貴州區域特色的經濟發展模式被提上議程。而在眾多區域特色中,豐富的森林資源是貴州省發展生態經濟的有利條件。因此,本文從生態經濟角度出發,通過對海南省椰子樹的生態經濟效用進行分析,以求對貴州省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與完善提供有效借鑒。
1 貴州省森林資源的生態發展效用
貴州省擁有較為豐富的森林資源且其地理條件有助于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森林優勢。2016年,貴州省的森林覆蓋率為52%且其當年造林面積為35萬hm2。隨著全球綠色發展理念的盛行,森林資源具有以下3個特征:經濟性、觀賞性、生態性。
1.1 經濟性
一般說來,林業經濟是森林資源經濟性的基本體現。根據林業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培育森林多在山地、灘涂等農業難以利用的土地上進行。而在森林環境持續保持的條件下,森林資源具有生產木材產品和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雙重功能。
1.2 觀賞性
貴州省森林資源的觀賞性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能夠給人以原始綠色的感受。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人們愈加向往原始生活中的放松體驗。二是貴州省的地貌特征賦予了其森林資源具有登高望遠的功能。貴州省的地貌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因此可以在貴州感受到登高望遠、層巒疊嶂的視覺沖擊。
1.3 生態性
森林資源的生態性主要體現在由碳匯而延伸出的“氧吧”功能,其主要內容包括個人和區域2個層面。從個人層面而言,森林“氧吧”有助于提高個人的健康水平;從區域層面而言,貴州省豐富的森林資源將促進我國低碳發展理念更好地實踐。
2 案例分析——海南省椰子樹的經濟價值
海南省位于我國最南端,地處熱帶北緣,有“天然大溫室”之稱。海南島熱帶作物資源豐富,其中椰子樹是栽培面積較大、經濟價值較高的作物之一。而在長期的社會、經濟、農業等方面的實踐中不難發現,椰子樹具有森林資源綠色發展理念的3個特性,即觀賞性、生態性、經濟性。
2.1 經濟性
海南椰子樹的經濟性主要是指椰子所具有的經濟價值,主要包括營養價值、藥用價值和衍生價值3個方面。由于椰汁和椰肉具有較為豐富的營養價值且其口感清甜,因此在市場中具有較大需求,進而帶來較大的經濟利潤;由于椰子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因此出于養生和保健的目的,市場需求量增加,從而產生相應的經濟利潤;與此同時,椰子的衍生價值亦不可以忽視,如椰殼可以制成各種工藝品、高級活化炭,椰肉可以榨油、做菜及做成其他相關食品,而這都將會帶來可觀的經濟利潤。此外,除去其果實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外,椰子樹的其他部分也具有一定的經濟價值,如耶纖維可以制成毛刷、地毯纜繩等產品,樹干可以作為建筑材料,樹根可以入藥等。
2.2 觀賞性
海南椰子樹的觀賞性主要是指由于其種植面積較廣及海南獨特的自然環境使得椰子樹成為當地的特色風景且被作為海南省的代表性標志之一。海南省四面環海,具有優質沙灘和獨特的熱帶景色,給人一種“陽光、沙灘、大海、椰子樹”的直觀印象,這使其有別于我國部分內陸地區所種植的椰子樹。
海南省在實踐中充分運用了這一資源,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椰子樹不僅分布在沙灘、海邊,而且還分布在島內城市的市區中,并且將其作為一種常見的城市綠化植物。雖然椰子樹作為行道樹仍存在一些問題,但這一措施不僅增大了椰子樹的種植面積,而且強化了其觀賞性。二是將椰子樹融入相關產品的設計中,如旅游紀念品中的椰子樹形象、服裝設計中的椰子樹圖飾及相關宣傳海報中的椰子樹元素等。這一舉措在強化椰子樹觀賞性的基礎上加深了其所具有的內涵。
2.3 生態性
海南椰子樹的生態性的重要體現之一是其較強的韌性及較強的抗風能力。具體而言,6~7級強風僅對其生長和產量有輕微影響;8~9級臺風能吹斷少數葉片并撕破小葉;而只有10~12級以上的強臺風才會對其產生嚴重危害。椰子樹作為棕櫚樹椰屬的大型植物之一,其樹干多纖維從而導致其抗風能力較強。而這對于經常面臨臺風威脅的海南來說,椰子樹無疑能有效保護當地的生態環境。因此,海南往往在沿海地區和以往遭受臺風破壞較為嚴重的區域廣泛種植椰子樹。
基于上述分析,海南省不僅鼓勵種植椰子樹,而且還培育和發展其衍生產業,這正是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典型案例。
3 對策與建議
通過前文分析不難發現,貴州省雖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但其森林資源使其在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實踐方面具有較大優勢。如今,生態經濟發展模式不僅順應了當前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而且在國內也具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如海南椰子樹所帶來的經濟價值。因此,貴州省應當在充分運用已有的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合理實施生態經濟發展模式從而逐漸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經濟發展體系、提升經濟發展水平。具體實施措施如下。
3.1 大力發展林業經濟
截至2016年,貴州省的森林覆蓋率為52%,其當年造林面積為35萬hm2。具體而言,應當從2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擴大林區面積,足夠的林區面積是充分運用森林資源乃至實施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必要前提。二是發展與林業相關的下游產業,如發展并完善相關木制品的價值鏈。
3.2 加快推動相關醫藥產業的發展
加快推動相關醫藥產業的發展的切入點是將森林資源與醫藥種植相結合,建設具有貴州特色的醫藥種植基地。貴州省雖然經濟基礎相對薄弱,但其具有較為悠久的醫學淵源。其中,苗醫是極具特色的醫學流派,而苗醫中所需的部分藥物對自然生長條件具有一定的要求。貴州省作為全球苗族最大的聚集地及具有豐富森林資源的山地地貌的區域,其具有構建醫藥種植實踐基地的天然優勢。因此,貴州省政府應當出面組織當地醫藥專家及相關產業部門官員就當地實際自然條件為基礎,構建醫藥種植平臺等問題進行系列討論。
3.3 加快發展森林旅游業
2016年,貴州省旅游總人數為53 148.42萬人次,其中國內旅游人數為53 038.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
5 027.54億元,其中國內旅游收入為5 011.94億元。具體而言,將森林資源與傳統旅游方式相結合,即將林區與度假村相結合從而形成森林度假村,它具有以下3個優點:一是提供了一個休閑度假的場所。不同于傳統度假村的是,森林資源不僅僅是一個集吃、喝、玩、樂的居住場所,而且能夠使人置于森林中從而真正實現個人綠色休閑的要求。二是具有養生保健的功能。隨著全球環境的不斷惡化及人們對健康要求的不斷提高,森林所提供的新鮮空氣顯得日益重要。而森林度假村則可以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對環保事業作出貢獻。三是能夠使人體驗到原始綠色景觀。原始綠色景觀對緩解心理、精神壓力具有重要作用,而這可以有效解決快節奏化生活給當代人們所帶來的精神緊張等問題。
3.4 深入推進森林碳匯扶貧
由于以森林碳匯項目為基礎的扶貧模式尚不成熟,而對于經濟、技術、資金都比較薄弱的貴州省,森林資源的生態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因此不能搞一刀切,應采取試點推廣方式。其優點是當某個試點發生較大問題或損失時可以將這些問題和損失最大限度地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從而避免問題和損失發生擴散。
參 考 文 獻
[1]曾維忠,張建羽,楊帆.森林碳匯扶貧:理論探討與現實思考[J].農村經濟,2016(5):17-22.
[2]氣候變化與貧困:中國案例研究(摘選)[J].世界環境,2009(4):50-53.
[3]吳國春,趙保濱.拉丁美洲森林環境服務市場發展及對農戶生計影響[J].中國林業經濟,2013(1):30-32,37.
[4]Byron N,ArnoldM.What futures for the people of the tropical forests[J].World development,1999,27(5):789-805.
[責任編輯:鄧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