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藝
摘 要:人類的生存及發展必須依賴自然環境。如果人類在使用自然資源時不加節制,違背自然規則,則會導致人類面臨生存危機。當前我國的農業生產活動在開展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主要是由于過度開墾、作業方式不合理、化肥及農藥使用量過大所造成的,盡管國家在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及改善措施,但仍未能得到合理控制,因此當前還需要進行宣傳教育,實現技術創新,高效治理被污染的水質。
關鍵詞:農業環境;地質問題;土地沙化
引言
只有在人們對食物的需求得到滿足時才能在其他領域進行發展,因此農業活動在人類的生存及發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在人類開展農業活動的過程中容易破壞環境地質,如果破壞程度超出地質的承受范圍,就會導致農業結構失衡,引發一系列的地質災害。因此當前必須幫助農民意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科學開展農業活動,保護環境地質。
1 農業環境地質問題
1.1水資源匱乏
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屬于貧水國家,人均水資源占有量較少,而農業及工業領域在發展過程中對水資源需求量持續增加,并且在灌溉農田時多采用大水浸灌法,浪費較為嚴重,并且各地區不節制地伐木、墾荒,導致地表水嚴重流失[1]。與此同時,水資源污染問題也較為嚴重,地表雨水與地下水均受到影響,與工業廢棄物的不合理排放、農藥及化肥使用量過多直接相關,在破壞水質的同時也損失了大量的資金。
1.2土壤污染
化肥及農藥污染物多處于土壤上層,容易被農作物吸收,進而危及人的身體健康?;屎娃r藥屬于農作物生產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添加物,但在大量施肥的同時農作物所吸收的肥量僅有30%,而噴灑的農藥害蟲僅能接觸到1%,而余部分則會殘留在土壤或大氣中,嚴重影響了農產品的質量,導致農民的收入無法增加。
1.3土地侵蝕
我國的土壤侵蝕較為嚴重,與人們亂砍濫伐直接相關,容易引發水土流失現象,導致生態環境持續惡化,同時也使得化肥無法在土壤中充分發揮其作用。
1.4土地沙化
風會吹走土壤中的有機質,導致土壤無法高效保水保肥,進而導致土地沙化。除了風力因素外,人為破壞地表植被也是一項重要原因。盡管國家一直在開展防沙固沙工作,但在人類持續不斷破壞的情況下很難扭轉現狀,導致沙漠化土地面積逐年增加。
1.5土地鹽堿化
土地鹽堿化主要是由于灌溉不合理所造成的,這類耕地在西北、東北等地區較為常見,需要通過科學合理的灌溉方式及生物工程加以控制[2]。
1.6農業地質災害
耕地面積本身就十分有限,如果作為別的用途,之后則很難復耕。而近年來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盲目開荒、墾荒等現象越發嚴重。另外,灌溉不合理也會引發滑坡事故,導致房屋崩塌,引發泥石流災害,并且會導致地下水位不斷上升,大幅度降低了土地的抗剪強度。
2 改善措施
2.1加強宣傳教育
針對農業環境地質問題,首先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幫助農民認識到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并結合不同地區的地質特點創新改革形式,降低化學藥劑的使用量,避免農民對藥劑過度依賴。此外,應對化肥進行改良,盡可能多地使用有機肥[3]。種植農作物時應選擇多個品種,避免作物種植過于單一。此外,需要了解不同類型農作物吸收營養元素的能力,并以此為依據選擇合適的化肥及化學藥劑,并定期組織農民參加教育活動,學習如何科學開展農業活動。
2.2加快技術創新
在各項農業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并未實現科學化管理,并且伐林開荒面積持續增大,導致土地變質。盡管國家在此方面明確指出必須退耕還林,但已經變質的土地很難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原有狀態,如果僅遵循自然規律,很難解決這一問題,因此當前最重要的是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進行處理,不斷進行地質技術的創新,加快土質改變的速度。如果土地變質是由垃圾大量掩埋所造成,在處理過程中就可開發一些高效的篩選裝置,實現垃圾的分類處理。在改善土壤結構的過程中可運用離子交換技術,并充分發揮微生物的降解功能,這樣也能實現垃圾的高效利用,使其發揮肥力的作用。如果部分土地污染較為嚴重,可采用深井灌注技術,這樣便可保護地下水,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2.3治理污水
目前水資源短缺問題越發嚴重,除了我國水資源總量本身較少之外,也與污染過于嚴重有關,因此需要針對污染問題制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并對已被污染的水質進行高效凈化。新建企業時必須合理選擇建設地址,并增加防滲層,采用性能較好的凈水裝置,高效處理廢水,實現廢水的二次利用[4]。同時還應對各地區的土壤狀況進行測試,明確是否可以利用污水進行灌溉,這樣便可大量節約水資源,并且可高效處理污水,避免其破壞土壤及污染空氣。此外,目前還應健全此方面的法律法規,加大管理力度,對農民形成有力約束,禁止其隨意排放污染物。
2.4修復試驗
目前城郊地區也成為了農產品的生產基地,因此需要對土地資源加大管理力度,調整農業生產結構,定期組織農民參加各類農業活動,與專家人員直接進行溝通,解答農民的疑惑。此外,應加大理論研究力度,從植物生理學、營養學等多個角度入手,開展土壤修復研究工作,并對污染程度不同的土壤進行針對性試驗,采用一些先進的試驗設備及技術,確保試驗結果更加可靠,進而根據試驗結果改善土質。此外,還應加大礦物飼料及肥料的研發力度,不斷進行試驗研究,并開發新型研制技術,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地質環境問題,改善土壤性質,同時還能夠提高農作物產量,幫助農民獲得更高的收益。
3 結束語
總而言之,農業生態系統中的各個組成部分互相依賴、互相影響,其之間關聯十分緊密。因此人類在開展農業活動時必須協調好自身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實現科學種植,合理選擇農用肥。此外,國家還必須健全此方面的法律法規,并加大執法力度,通過宣傳工作提高農民的環保意識,實現農業資源的合理利用。
參考文獻
[1] 嚴寶文,李靖.初論農業環境地質與農業環境地質問題[J].水文地質工程地質,2014,(5):13-15.
[2] 趙云章,朱中道,劉玉梓.河南省環境地質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2013,(7):27-28.
[3] 高琳,龍懷玉,劉鳴達.農業地質背景與特色農作物品質相關性研究進展[J].土壤通報,2014,(5):98-100.
[4] 東野光亮,趙文武.中國土壤地質學研究進展與展望[J].土壤學,2014,(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