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 陳威
一、內容特性說明
腳內側傳接球是足球比賽中較常見的一項技術,其特點為腳接觸球的面積大、出球平穩、容易控制出球方向,此項技術在比賽中適合傳短、中距離的地滾球、低球和射門。腳內側傳接球技術在比賽中具有綜合性、隨機性和創造性等特點,有較強的實用價值。筆者針對腳內側傳接球的特點設計了集運球、傳接球、射門于一體的教學方法,并突出該技術在實踐中的作用,以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和傳接球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呈現
1.地面桌球(圖1、圖2)
方法:將四個小球門(可用標志桶代替)圍成一個正方形,每個球門前面放置一個球,學生站在中間,用腳內側傳球的方式踢腳下的球,用腳下的球撞擊球門前面靜止的球,靜止的球進入球門即為挑戰成功,每人有四次機會。
實效:學生通過踢腳下的球去撞擊靜止的球,練習腳內側傳球的技術動作,此方法與打桌球的方式相同,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踢球的準確度。從不同的角度撞擊球入門,需要學生找準撞擊球的點,同時還要求學生要做到頭腦清楚、腳法精準。
2.守株待兔(圖3、圖4)
方法:4名學生共同練習,面對面的兩人進行腳內側傳接球,兩條傳接球路線形成一個“十”字形。距離遠的2名學生進行規定次數的腳內側傳接球,距離近的2名學生則原地等待時機,當距離遠的2名學生開始傳球時,距離近的2名學生中有球的學生可用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去撞擊他們的球,擊中次數多者獲勝。
實效:兩組學生同時練習腳內側傳接球技術,距離遠的2名學生不僅要完成標準的腳內側傳接球動作,還要適時地調節球運行的速度,給擊球者增加難度。距離近的2名學生要以腳內側傳球的方式撞擊運行中的球,難度較大,既培養了學生的預判能力,又提高了學生腳內側傳球的準確性。
3.旋轉風車(圖5、圖6)
方法:8(雙數)名學生一組,圍成大小不同的兩個同心圓(每個圓由4名學生組成),小圓上的學生持球,兩個圓上的學生一一對應。游戲開始后,小圓上的學生用腳內側傳球的方式將球傳給大圓上對應的學生,大圓上的學生以同樣的方式回傳后,按逆時針方向跑到下一個位置,與小圓上的學生再次進行腳內側傳接球練習,回傳后繼續轉移位置,重復之前的方法進行練習。
實效:進一步鞏固學生腳內側傳接球的技術動作,將運球與傳接球技術結合進行練習,提高學生行進間接球的能力,增強腳內側傳接球的實效性。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指導建議
1.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撞擊球入門,提高其腳內側傳球的準確度,并教會學生找準撞擊球的點。2.可以根據學生的差異,調整游戲場地以及時間規定等要求。3.可以運用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設計相關活動,促進學生對該技術的理解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