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邦杰

中國校園足球一直在探討培養高水平球員的可行性。對此國際足聯青少年足球專家豪爾赫·加西亞表示,中國校園足球需要創建一個完善體系,才有可能培養精英球員。而創建這個體系,首先需要持久的耐心。
國際足聯青少年足球、草根足球經理加西亞日前應邀來中國考察校園足球。在北京體育大學召開的一次校園足球教學研討會上,他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只有建立一個完善的體系,才能源源不斷地培養高水平球員;中國校園足球如有計劃培養精英球員,就必須要著手去建立這個體系。
“世界那些成功的足球國家都創建了這樣的體系。”加西亞說,“在這個體系內,需要有大量的足球愛好者,高水平的教練,勤勞的球探以及各級完整的賽事。中國不能指望一兩年內就能建立這樣的體系,就能找到超級天才。我覺得,中國至少需要25年,甚至更長時間。這個一點都急不得,必須要有充足的耐心。”
加西亞來自西班牙,年輕時曾經踢過職業足球。他說,小時候自己個子矮小,身體條件并不出眾,但有些足球天賦,因此被選去接受專業訓練。他說:“在我們西班牙,只要你有足球天賦,就一定會被球探發現,一定能接受優質的訓練。這就是足球體系的作用。我相信,在中國農村有很多足球天才,但不可能被挖掘出來。”
說到這里,加西亞無奈地攤了攤手:“還是先想辦法從最根本的層面來建立這個體系吧。”他說,世界至少有3億注冊球員,其中職業球員僅占0.02%。足球的主體是占99.98%的業余球員。
北京第五十四中副校長張建軍認為,現階段中國校園足球不可能培養高水平球員。他說:“我們學校是足球特色學校。我認為,校園足球應該是足球教育,足球是育人的。要我們培養運動員,真的有難度,很難很難。我們培養的是草根足球、足球興趣和足球人口。如果我們每所足球特色學校每年都能培養出一名精英球員,那我們肯定世界無敵。前景不錯,但現實受限條件太多。校園足球是要以球育人,我們現在不要奢望太多。”
目前中國校園足球還嚴重受到師資教學力量和場地不足的限制。加西亞認為,可借助科技器材輔助教學來解決這些問題。他在研討會現場推薦了一套足球訓練器械,可以訓練盤帶、傳球、停球、射門等全套個人技術。加西亞說:“足球訓練涉及技術、戰術、身體和心理四個方面。借助這套器材,可滿足技術、身體和心理這三個方面的訓練。戰術方面的訓練則需要通過比賽來實現。”
隨著校園足球計劃的實施,國內足球器材市場也隨之紅火起來。教育部體衛藝司體育處原調研員王龍龍表示,訓練器材可以彌補校園足球缺教練、缺場地的不足,但目前足球訓練器材市場魚龍混雜,建議有需求的學校一定要謹慎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