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漢姆·瓦里克
美國貿易集團咨詢機構的預測報告表明,到2028年,大型商用無人機的年度開支在研發領域的費用增長到40億美元,到2036年預計將上升到300億美元。報告顯示,由于運營成本較低,航空公司對無人駕駛貨運和客運需求將驅動市場增長。在2025年左右開始,在相對低海拔偏遠地區,短途貨運飛行將正式開啟。而在2032年左右,無人長途貨運飛行成為現實。
長途客運和貨運無人機系統原型機將在2030年早期大量涌現,到2035年左右,貨運無人機將在美國的國內航線和國際航線投入使用。該報告預測,雖然無人機占整個航空運輸市場的份額不大,但到2040年客運無人機交付量所占份額會增加。
航空航天工業協會民用航空副總裁大衛·西爾弗透露,該報告在咨詢了制造商、服務提供商以及包括快遞公司在內的大型無人機潛在用戶的基礎上起草的。大衛·西爾弗說,“技術是市場的第一推動力。我們不需要通過制定規則來驅動技術創新。無人駕駛技術的進步比人們想象的要快得多。我們現在就需要開始考慮制定規則,以持續確保貨運或客運無人機投入使用,而不是拖延到被形勢所逼?!?/p>
由于開發大型商用無人機所需的剩余時間不多,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正在呼吁即刻開始制定法規。大衛·西爾弗說,“我們已經看到21世紀30年代無人客運飛機投入使用的時間框架。但是,考慮到大型飛機的設計時間要求,原始設備制造商(OEM)表示,他們需要留有達到認證要求所需的時間?!?/p>
大衛·西爾弗認為,目前用于商業用途的無人機僅限于重量低于25kg以下,在短期內超過25kg的無人機除非被認為是搭載傳感器執行基礎設施檢查、農業監測和消防等任務,否則被法規所不許。但是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相信,真正擁有市場價值的在于高端無人機。
他還認為,與用于軍事偵察等用途的無人機相比,貨運/客運無人機銷售更加容易,市場也更加公平。如果考慮更大型有人駕駛飛機,可以采用現成的航線規則,只要遵守認證要求就可以了。如果能通過取消機上飛行員以壓低成本,航空公司就擁有購買的原動力,貨運/客運無人機市場就建立起來了。
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在報告中表示,大型商用無人機離現實比許多人想象的要近得多,只要立即采取行動就能使其得到研發和投入運營。大衛·西爾弗說,“法規告訴我們,允許做什么,什么是限制操作。對于投入研發的制造商來說,他們更需要知道滿足法規的最高目標要求是什么。”
該報告提出三項建議。首先是監管機構將明確感知與規避操作、自主系統認證、指揮和控制數據鏈頻譜分配的近期需求。監管部門也應該集中關注在5486m上空與載人飛機共用空域操作飛行的大型無人機操作認證問題。其次,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對基于性能的國際公認標準法規的依賴,不同行業集團的標準制定工作必須協調一致,以避免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提出的“令人迷惑、相反和重復”的監管制度情況發生。再次,該報告建議,為了防止巡航導彈的擴散,國際導彈技術控制制度(MTCR)必須修改相關條款,將導彈和民用無人機區分開。美國政府已經重審導彈技術控制制度,放寬軍用無人機的出口限制。但是,相關機構必須確保該指南的適用性和實用性。
大衛·西爾弗介紹說,美國航空航天工業協會在該報告中透露了一個利好消息,即成立咨詢規則制定委員會(ARC),負責就如何改變當前的認證法規,積極促進大型商用無人機的發展,向美國聯邦航空局提出建議。大衛·西爾弗認為最可行的辦法,就是可以利用FAA于201 7年新修訂的法規Part23部,允許工業部門制定滿足認證要求的公認標準,其中要包括研發大型無人機系統。
該報告還預測,在2018-2036年間,將有近1500億美元經費投入到大型商用貨運/客運無人機研發中。大衛·西爾弗說,“這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制造商已經蠢蠢欲動。我們希望立法者和監管者給予更多關注,并開始相關立法工作。美國如果沒有及時引領這個市場,將最終只能落后于法國或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