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 王永先
由于無人機行業屬于高科技密集型產業,而涉及到高科技就離不開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從專利申請情況進行宏觀分析,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無人機行業的發展狀況,對于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把控具有重要意義。
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無人機實際上是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統稱,它具有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對環境要求低、生存能力較強等優點。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無人機往往更適合那些環境較為特殊或者有人駕駛飛機難以勝任的領域,例如比較危險的火災現場、氣候惡劣的區域等。按照不同的標準,無人機具有不同的分類,如按飛行平臺構型分類,無人機可分為固定翼無人機、旋翼無人機、無人飛艇、傘翼無人機、撲翼無人機等。
由于無人機行業屬于高科技密集型產業,而涉及到高科技就離不開知識產權,特別是專利權。專利權作為知識產權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除了具有知識產權的一般特性之外,還具有專有性、時間性、地域性的特征。從專利申請情況進行宏觀分析,也能夠從側面反映出無人機行業的發展狀況,對于無人機行業的發展把控也具有較強的戰略意義。本文主要從201 7年度我國無人機行業專利申請情況的角度分析,審視研究無人機行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無人機專利申請總體態勢
在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中國的專利申請數量全球最高,美國位居第二。中日韓和歐美發達國家是無人機專利申請的最主要區域,特別是我國更是大戶中的大戶。由于中國廣闊的市場空間和不可忽視的發展速度與態勢,加之近年來我國政府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大力推動,使中國成為無人機技術專利的申請量第一大國。不過,可能也是因為我國巨大的應用市場的緣故,我國的無人機專利的申請量更多地還是主要集中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許多申請都是無人機搭載裝置在無人機上或者附著在無人機之上的應用技術,也就是說許多專利技術從嚴格意義上講不屬于純粹的無人機的專利技術。
近十年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利申請狀況
截止2017年12月31日(統計期為2008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通過“智慧芽”簡單地進行無人機檢索,可以發現在我國與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相關的專利申請量大約在23000件。特別是2016、2017這兩個年度,專利申請數量激增。這兩年的申請量比之前8年的申請量總和還要多。201 6年度大約8000多件,201 7年度雖有下降也有7000多件。數量很驚人,但經過仔細的篩選可以看出,這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與無人機應用領域相關或者純粹是一些搭無人機這趟便車的專利,其中真正的純粹是無人機自身技術的專利僅能占到約五分之一。上述數據中可能會存在重復與重疊的現象,限于統計以及公布上的條件,目前還沒有一個能夠十分精準的搜索引擎或者軟件能夠做到絲毫不差地進行精確搜索。“智慧芽”已經算作是專利搜索軟件中比較好用的了。
2017年度無人機行業專利申請狀況
截止2017年12月31日(統計期為2017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通過“智慧芽”檢索,在我國與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相關的專利申請大約7300多件,發明專利近4000件。如前所述,純粹是無人機自身技術的專利也僅為千件左右。
無人機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使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無人機行業的廣闊前景,導致越來越多的人投入此行業,想方設法分得一份蛋糕。而像無人機這樣的技術密集型的行業,要想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就必須要有一定的專利數量,只有如此才能適應這種技術密集型行業競爭。所以,2017年度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利申請呈現出一種新的特色:
(1)申請數量排前的單位中新興企業占據多席,而行業內公認的較強幾家企業的申請數量的增量有所下降;但是新興企業的申請主要集中在實用新型與外觀設計上,而行業內公認的較強企業以及高校申請人的申請主要集中在發明上。也就是說,行業內公認的較強企業以及高校的專利申請數量的增量雖然有一定下降(實際上申請量與其自身相比并未下降,確切地說是一種申請量增量上升勢頭的下降,是相對新興企業申請數量的占比有一定下降),但是申請專利的質量相對而言還是越來越高。總體而言,無人機領域的專利相比于通信和互聯網等領域而言,規模不大,但小有成就,增長迅速,分布不均。也正是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在不久的將來,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將會是我國真正能夠發動專利戰爭的主要技術領域之一,甚至可以說是唯一的領域。
(2)我國無人機專利申請主要集中于民用消費領域。雖然軍事領域應用最早且發展的態勢也越來越強勁,但是不論從應用規模還是應用數量都遠遠不及民用消費領域。雖然無人機專利申請量急劇增長,申請人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同時應用和技術領域得到迅速擴展,但是整體而言依然以研究為主,缺乏核心專利,在關鍵技術上與國外仍存在一定差距。不過,我國目前的主要優勢在于民用消費領域,例如很多無人機企業不但在國內而且在國際上都處于無人機企業綜合實力排名的前列,加之國外尚未開始在我國進行大規模的專利申請、布局,我國的相關企業目前正抓住這一機遇,不斷地加強專利申請、布局和應用,同時積極尋求在國外進行專利申請、布局以擴大自己的市場。可以預見在未來的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利戰爭中,我國肯定會處于主動、有利的地位。
(3)2017年度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已經超過半數;即使是近十年的專利申請中,發明專利也近乎占據半壁江山,可以說明目前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技術革新越來越快,技術的密集程度越來越高,是當之無愧的技術密集型產業之一。無人機應用領域的相關專利不斷增加,專利質量也在逐漸增強,由此也可以發現無人機行業目前仍舊是一個迅猛發展的行業,特別是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越來越火爆。我國無人機專利申請漸呈“校企分化”模式
從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相關專利申請情況來看,特別是從無人機自身的發明專利的申請情況來看,近十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均能夠進入申請人申請量的前20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甚至高居院校申請量的第一名。不過從2017年度包含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的所有申請量的情況來看西北工業大學則在2017年度高校申請量中排名第一,甚至能夠排進總申請量的前五。
除了申請量以外,高校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無人機自身,而相關的無人機企業的專利申請主要集中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由此也能夠看出高校已經逐漸成為無人機專利特別是發明專利申請的主力軍。形成這樣格局的主要原因是,高校是人才的集散地,有著較多的科研人員、研究經費,而且許多行業內的企業也會與高校簽訂開發協議,把需求反饋高校,由高校來開發、突破相關技術。所以高校的用戶一般都是比較固定,大多屬于特定用戶,他們的研究只需要滿足了特定的功能就能夠有著較好的市場,沒有一般無人機企業那樣大的市場壓力。
相較于高校,無人機運營企業則不同,他們直接面對市場,主要業務都是在無人機的應用領域,而且面臨著眾多無人機市場的競爭壓力,以至于無人機的動力、運行系統、平臺、載荷等純粹的無人機自身的專利,大量無人機企業(甚至是那些在行業中占有很大比例的無人機企業)囿于發展定位、成立時間、運營團隊、企業規模等限制,自身沒有能力在上述純粹的無人機自身的專利方面進行投入,而更多地在無人機的具體應用領域進行投入與研發。
基于以上因素,無人機專利申請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校企分化”模式。
無人機專利地域分布分析
從地域上方面分析,我國的無人機專利申請極其不均勻,主要有以下特點:
其一,國內申請人數量遠大于國外申請人。在對國內專利進行申請人地域統計發現,大約90%左右的專利均為本土申請人,只有10%左右的申請來自國外,其中主要來自美國、德國和法國等歐美發達國家以及日本、韓國。另外,通過分析可以發現國外大型飛機、直升機制造商,如波音公司、霍尼韋爾公司等目前尚未在中國進行大量專利布局。究其原因主要可能有兩點:一是或許由于他們擔心核心技術、技術秘密被公開;二是他們所在國政府禁止其向國外申請專利,這也各國保護核心技術的常用手段之一。如前所述,這也無形中給我國的無人機企業增加了專利布局的空間與時間,我們的無人機企業可以相對比較從容地進行無人機的專利布局,甚至牢牢地守住我國巨大的無人機及其應用市場。
其二,來自國內的申請人中,北京、江浙滬地區、廣東、山東、四川、陜西專利申請量較大。很多人可能會以為這一數據統計有誤,北京、江浙滬地區、廣東、山東的申請量大,大家肯定能夠理解,因為這些省市區域也是我國經濟排前的省市區域,而且比較著名的無人機企業也幾乎全部集中在這些區域,我國比較著名的高校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區域。北京、江浙滬地區明顯得益于經濟發達與科研機構扎堆。而廣東,一方面具有扎實的制造業基礎和良好的創新與研發能力,在生產實踐中對無人機技術也多有創新或改進,另一方面,像深圳,本身就聚集了許多家創新型企業已及許多優秀的無人機企業,如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深圳一電航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九星智能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等,因此廣東的申請量也較高。
至于四川、陜西雖然屬于西部的大省,也是西部經濟排前的大省,但是相較于東部省市還是有一定差距。四川、陜西之所以在無人機行業中的專利申請量得以排前的主要原因確實不是基于其經濟實力而是基于其科技實力,實際上這兩個省也是我國著名的高校聚集地之一,聚集了大量如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交通大學等名校以及其他的一些著名的科研院所,故具有較強的研發能力。
其三,我國無人機目前主要還是集中于民用消費領域。雖然無人機專利申請量急劇增長,申請人的數量也在快速增加,同時應用和技術領域得到迅速擴展,但是整體而言依然處于以研究為主,缺乏核心專利的階段,在關鍵技術上與國外,特別是歐美國家仍舊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在軍用無人機領域表現的更加明顯。不過,我國在民用無人機應用領域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是處于絕對的領跑者地位。如前所述,我們不能因為在民用領域處于先進地位就驕傲自滿,我們還是要看到在核心技術上的差距,應當積極尋求引進與創新,利用好國外尚未開始在我國進行大規模專利申請、布局的機遇,進一步加強專利申請、布局和應用。
無人機發明專利來源地分析
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為專利權的三大組成部分。其中,發明最具有科技含量,也最能體現一個行業的技術成就。分析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發明專利來源地,便于觀察、掌握無人機行業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發明專利申請作為原創技術而言,在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國家或地區基本上是中國、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法國、德國、歐洲其他地區、俄羅斯和以色列。在軍事領域中,美國和以色列則位列前兩名,其后是歐洲和中國。在民用領域中,中國絕對可以稱之為霸主。前文分析,單單從數量上講,中國第一,法國第二,美國第三。通過“智慧芽”檢索的2017年度的7300多件的專利申請中,其中中國自己就占了6500多件。
綜合而言,中、法、美則屬于全球無人機領域專利技術來源地的第一序列,其后才是日、韓、英、德等國。需要注意的是,特別是我國無人機行業企業應當注意的一點就是,現在各國已經越來越重視無人機專利技術的海外布局,特別是在我國的布局。這也與在我國申請專利的海外企業越來越多,我國的無人機市場越來越繁榮相吻合。由于我國的專利申請數量領先,還擁有較多的處于無人機行業的龍頭企業,短時間內甚至一段時間內,外國企業想在我國形成完整的專利布局,還是不大可能。但是在核心技術方面,我國的無人機企業想要占據并保持行業優勢,需要居安思危,持續專利布局戰略,需要增加科研力度,并在核心技術方面努力攻堅,要徹底地認識到我們在這些方面上仍然是任重道遠的。
無人機專利技術類別分析
《國際專利分類表》(IPC分類),是目前唯一國際通用的專利文獻分類和檢索工具,是世界各國所必備的工具。用此方法而得到的分類號,成為國際專利分類號,縮寫為IPC號。我國正在使用的分類法也是這個。UPC分類簡單來講分為8個類別,分別為:A部——人類生活必需(農、輕、醫);B部——作業、運輸;C部——化學、;臺金;D部——紡織、造紙;E部——固定建筑物(建筑、采礦);F部——機械工程;G部——物理;H部——電學。
在無人機及其應用領域的專利申請中,主要集中在無人機的控制、導航、測量系統;飛行器結構;通信系統及其他零部件;應用領域的動力等其他機械結構。具體的主要就是B64(飛行器;航空;宇宙航行)、G05(控制調節)、H04(電通信技術)等。
結束語
相較于發達國家,我國的無人機行業起步較晚,但是并沒有如同其他的一些行業那樣,起步晚就處于落后追趕的境地。相反,我國無人機行業在專利申請量以及應用方面,特別是民用消費型無人機領域,穩穩地處于世界的領跑者地位。行業內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企事業單位,這些甚至已經逐步在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進行專利布局。
本文的主要數據絕大多數來源于“智慧芽”、“智慧芽英策”,雖然相關的數據主要限于2017年,但是管中窺豹可見一斑,仍舊能夠反映出我國甚至世界無人機市場的繁榮程度。在可見的未來,我國的無人機市場將會越加繁榮,我國無人機領域特別是民用領域世界領跑者的地位也會更加穩固。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我們的不足,特別是在軍事領域以及核心技術方面,我們應當發揮民用領域的優勢,借勢在軍事以及核心技術方面進一步突破,使我國真正成為無人機行業無可撼動的霸主。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希望我國無人機行業的企事業單位繼往開來再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