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真 楊國慶 孫萌萌
摘要 以黃驊市2016—2017年冬小麥為例,分析評定了冬小麥全生育期內有利和不利的氣象條件,及其對冬小麥生長發育及產量的影響,以提高農戶對氣候資源的利用和應變能力。并針對黃驊市農作物“靠天收”的現狀提出農業氣象服務建議。
關鍵詞 氣象條件;冬小麥;農業氣象服務
中圖分類號:S512.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3-032-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13
Abstract Taking winter wheat in Huanghua City in from 2016 to 2017 as an example,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ere analyzed and evaluated during the whole bearing period of winter wheat,as well as its influence on winter wheat growth and yiel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armers to the use of climatic resources and strain. And some suggestions on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were put forward for the status of crop planting in huanghua city.
Key words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Winter wheat; Agrometeorological service
黃驊市位于渤海灣西岸,河北省東南部,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冬小麥是黃驊市主要農作物之一,每年的播種面積約占全市耕地面積的68%左右。黃驊市大部分地區淺層地下水都是咸水[1],無法作為灌溉水,冬小麥生長所需水分主要靠自然降水,因此降水量對黃驊市冬小麥產量影響較大。此外,冬小麥生育期間還可能遭受凍害、干熱風等氣象災害。
受黃驊市鹽堿地的制約,適合種植的冬小麥品種非常有限,冬性中熟品種冀麥32在黃驊市已有20多年的種植歷史[2]。文中以冀麥32作為監測品種,結合其全生育期的氣象條件,評定有利條件及不利氣象條件,以期提高農戶對氣候資源的利用和應變能力,為提高小麥產量、減輕氣象災害受災程度提供準確的農業氣象保障服務。
1 資料與方法
冬小麥冀麥32全生育期調查資料來自黃驊市農業氣象觀測站,氣象資料來自黃驊市國家基本氣象站,數據選取范圍為1997—2017年。采用氣候學、統計學的原理和方法,對2016—2017年度黃驊市冬小麥全生育期中的氣象條件進行分析、評定。
2 結果與分析
2.1 2016—2017年黃驊市冬小麥全生育期氣候概況
2016—2017年冬小麥全生育期內 ≥0℃ 積溫為1 972.9 ℃·d,比歷年同期(20年平均,下同)偏少58.7 ℃·d;全生育期降水量為77.1 mm,比歷年同期偏少47.5 mm;全生育期日照時數為1 646.5 h,比歷年同期偏少154.2 h。整個生育期間氣象條件對冬小麥生長較為不利,氣候年景偏差。
2.2 2016—2017年黃驊市冬小麥生育期內有利氣象條件分析
2.2.1 播種期氣象條件利于出苗 黃驊市冬小麥的播期多在10月中上旬,2016年9月降水量59.6 mm,比歷年同期偏多30%,且7—8月雨量充足,為冬小麥播種提供了足夠的底墑。2016年10月份平均氣溫14.9℃,比歷年同期偏高0.6℃,冬小麥從播種到出苗期間熱量條件較好,墑情適宜,出苗整齊,苗勢較壯。
2.2.2 越冬期氣溫、降水條件良好2016年冬季溫度下降緩慢,氣溫整體偏高,冬小麥于12月上中旬才陸續進入越冬期,較歷年偏晚。進入越冬期后,氣溫仍持續偏高,2017年1月和2月平均氣溫均比歷年偏高2℃左右。越冬期內最低氣溫出現在1月20日,極端最低氣溫為-10.6℃,氣溫持續偏高且變化平穩,冬小麥帶綠安全越冬。越冬期間累計降水量10.5 mm,與歷年持平,充足的降水為冬小麥安全越冬奠定了基礎。
2.2.3 返青期氣溫回升快 返青期氣溫回升快,利于麥苗恢復生長。2017年3月初黃驊市冬小麥陸續進入返青期,3月上旬平均溫度5.7℃,比歷年同期偏高2.3℃。升溫較快,增溫幅度大,冬小麥快速返青并恢復生長。
2.2.4 收獲期天氣晴好 收獲期接近常年,2017年6月上旬全市冬小麥基本完成收獲,期間天氣晴好,日照充足,無陰雨天氣,利于小麥晾曬入庫。
2.3 2016—2017年黃驊市冬小麥生育期內不利氣象條件分析
2.3.1 冬季氣溫偏高有利于病蟲害越冬 越冬期至返青期氣溫持續偏高,月平均氣溫比歷年同期偏高2℃左右。越冬期降水接近常年,土壤墑情適中。溫暖潮濕的環境提高了各類病蟲害幼蟲、病原菌的越冬存活率,增加了春季病害流行的概率。春季后的持續干旱少雨天氣對病害流行起到了一定抑制作用,經大田調查,2017年部分麥區葉銹病嚴重。
2.3.2 返青期、拔節期、灌漿期降水不足 返青期累計降水量2.7 mm,比歷年同期偏少近60%;拔節期累計降水量7.9 mm,比歷年同期偏少40%;灌漿期累計降水量9.1 mm,比歷年同期偏少近60%。自2月下旬開始,黃驊市降水持續偏少,出現了一定程度的旱情,嚴重影響了小麥的拔節、抽穗、灌漿等生長過程,直接影響了小麥產量。
2.3.3 揚花期出現陰雨天氣 2017年5月2—4日黃驊市冬小麥處于揚花期,3—4日普降小到中雨,嚴重影響了小麥的授粉過程,大大增加了小麥空癟率。小麥揚花期是赤霉病侵染的關鍵時期[3],揚花期降水易引發赤霉病大流行,造成小麥減產。
2.3.4 灌漿期遭遇干熱風天氣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行業標準——小麥干熱風災害等級》[4],干熱風分為輕度、中度、重度3個級別。2016—2017年冬小麥灌漿期共出現干熱風5 d,其中輕度干熱風1 d,中度干熱風2 d,重度干熱風2 d。干熱風使灌漿期縮短,干物質積累時間不足,小麥提早成熟,千粒重不高,導致2016—2017年冬小麥出現減產。
3 討論
2016—2017年黃驊市冬小麥氣象條件總體呈現前優后劣的特點,返青前氣象條件較為有利,返青后氣象條件弊大于利,造成2017年冬小麥減產。受鹽堿地等自然資源的制約,黃驊市農作物種植主要“靠天收”,針對這種情形,氣象部門應細化氣象為農服務,提出以下建議:
(1)制定為農服務周年方案。總結各作物生長期對氣象條件的需求,結合關鍵農事季節、主要農事活動,細化明確各時段服務內容、服務對象和服務渠道,固定為農服務業務流程,定期調查,提出防范措施、生產建議。
(2)制作為農服務旬工作日歷。統計歷年各旬平均氣溫、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結合天氣氣候特點,為農戶提供農業氣象災害(如倒春寒、連陰雨、霜凍等)預報、病蟲害發生發展氣象條件預報等服務。
(3)提高農業氣象預報預測準確率。預報預測準確率是氣象服務的核心,也是為農服務中最關鍵、最主要的效果影響因子。農氣預報應重點把握以下2個方面:短時天氣預報和短臨災害性天氣預警,用以指導防災減災救災;3~6個月中長期天氣預報和氣候年景預測,用以調整當年或當季種植結構。
參考文獻
[1] 張小岳.黃驊市苦咸水資源評價及其利用初步研究[D].河北:河北農業大學,2012.
[2] 楊樹昌,張麗萍.黃驊旱地麥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河北農業,2013(5):55-57.
[3] 唐洪,彭恒,劉明龍,等.小麥赤霉病田間病情與抽穗揚花期氣象條件和病粒率關系[J].中國植保導刊,2012(7):10-12.
[4]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小麥干熱風等級(QX/T82-2007)[M].北京:氣象出版社,2007.
責任編輯: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