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李大祥 蔣家月
摘要 為了進一步提高食品酶學課程的教學質量,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以及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改革和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食品酶學;教學改革;教學實踐;專題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Q81;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305(2018)03-087-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3.036
Abstract In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food enzymology curriculumm, the course has been reformed and explor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 way, construction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and so 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teaching reform not only fully mobilized the students active learn ingstate and stimulated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but also cultivated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mproved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Food Enzymology; Teaching reform; Teaching practice; Seminar teaching pattern
酶學(Enzymology)是研究酶的結構、酶的性質、酶的反應機理和作用機制、酶的生物學功能及酶的應用的科學。食品酶學是酶學的基本理論在食品科學與技術領域中應用的科學,是酶學的重要分支[1]?!妒称访笇W》課程是食品專業學生的一門前沿和重要專業基礎課,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妒称访笇W》主要包括2個部分的內容,一是酶學的基礎理論知識,二是食品酶學的實踐應用,涉及酶在食品加工、貯藏保鮮、發酵、食品分析、功能食品及食品安全與衛生等食品工業各領域中的廣泛應用。其突出特點是基礎理論兼顧實踐應用。隨著酶研究的不點深入和酶的生產快速發展,酶學對食品科學的重要性日益凸現[2]。
以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講授模式雖然具有一定的優點,但教學方式單一、枯燥,學生處于被動狀態,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隨著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國家和社會對當代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要求更高,原有的課程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在“加強基礎、拓寬口徑、強調能力、注重素質、立足創新”辦學思想的指導下,針對目前的現狀,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食品酶學課程教學改革進行的探索和實踐,培養學生對《食品酶學》課程的興趣,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1 優化教學內容
課程所選教材《食品酶學》(何國慶主編)[1]知識面寬廣, 教材內容豐富。 在有限學時中既要盡可能涵蓋所有內容又要突出重點, 就要對教材內容進行精心的篩選、整合。對于《食品酶學》第一部分里的內容,如酶的基本概念、酶的分類和命名、酶的反應動力學等與《基礎生物化學》有部分交叉的內容,針對這部分內容要略講,重點講述酶的生產、固定化酶與固定化細胞以及酶分子的修飾和改造等。在保證課程的完整和系統性基礎上,即避免重復教學,又突出該課程的特色。
此外,盡管使用的教材一般都是最新版本,但內容與學科最新發展動態相比還存在一定滯后性,因此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使教學緊跟學科發展前沿。介紹學科最新進展,介紹前人科學研究的實例、經驗教訓,激發學生對課程學習的新鮮感,提高學生的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滿足國家和社會對食品人才培養的要求。
2 采用多媒體教學, 提高教學效率
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費時費力,教學效率低下。高質量的多媒體教學能將枯燥的文字信息轉化成圖形、圖像,輔助以動畫、視頻等信息,以圖文并茂方式把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可以增加知識的信息量和信息密度,在同樣的課時數下,學生可以獲得更多的知識信息,不僅提高教學效率,還緩解了教學內容多而課時少的矛盾。另外多媒體教學,還有利于教師講清難點,突出重點。
3 專題式互動教學
針對酶在食品中的應用這部分量多、課時少的教學內容,授課老師僅對其中“食品中常用的酶及其在食品中的應用”部分作講解,其余的內容列為互動專題講座題目[3],分別為:1.酶在焙烤食品加工中的應用;2.酶在制糖工業中的應用;3.酶在果蔬加工中的應用;4.酶在奶制品加工中的應用;5.酶在肉制品食品加工中的應用;6.酶在貯藏保鮮中的應用;7.酶在發酵方面的應用;8.酶在食品分析中的應用;9.酶與食品衛生及安全的關系;10.酶在功能食品中的應用。由學生搜集資料,制作PPT, 并上講臺演講?;訉n}具體實施如下:
(1) 將學生按學號分組, 每組學生選定1個互動專題講座的題目;
(2) 每組學生分工協作,在課下查閱相關資料, 完成相應題目的PPT制作,再在課下展開小組內部討論, 修改和完善的PPT并推選組代表1~2名;
(3) 在課堂上組代表走上講臺演講PPT, 教師和其他學生提問,在組代表回答問題后教師做點評, 肯定其優點并指出需要改進的地方, 綜合考核作為該組同學平時成績的一部分[4]。
通過這種專題討論形式, 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 而且還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通過上臺演講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 組與組之間形成競爭意識, 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在分析和討論的互動過程中,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 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教學實踐證明,專題互動式教學,它能夠改變傳統的單向教學模式,學生由配角變為主角,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素質,是一種有效的新型教學模式。
4 考核多元化
改革《食品酶學》考核方式, 考核的目的是檢驗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 但是傳統的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 部分學生往往采取考前突擊的辦法,考后能真正掌握的知識往往寥寥無幾, 并不能檢驗出真實的教學效果。因此, 對學生的成績采取多元化綜合評價方式。出勤率(10%)、課堂提問(10%)、專題互動教學(20%)以及期末考試成績(60%)共同決定學生的最終考核成績。專題互動教學是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考核。經過組織和實施, 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效果大大提高。多元化考核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保證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同時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5]。
5 加強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
“網絡教學平臺”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可以在這種開放式的網絡教學環境中進行學習。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現代的網絡教學平臺備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尤其是其中的開放式教育、網絡課程以及在線學習法已經成為課堂學習之外主要學習手段[6]。因此《食品酶學》課程大力開展基于網絡的課程建設和教學創新,建立網絡教學平臺,將教學大綱、多媒體教學課件、教案、教學日歷、參考資料、教學錄像和微視頻等內容上傳至網絡平臺,并向學生免費開放,學生可以在課外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建立練習題庫、交流和討論平臺,使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全方位關注該課程所有信息,并通過網絡測試、討論和相關知識的學習,達到鞏固課堂知識、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實踐能力的目的。
6 結語
隨著高新技術在食品生產上的應用,《食品酶學》作為食品專業的一門專業課程,必須結合當前實際生產和科研動態,進一步加大教學改革力度,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教學過程不應僅是傳授知識,更應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知識運用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學服務于人才培養,所有的教改手段都是為了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素質的、在社會上具有競爭能力的食品專業優秀人才,才能立足于充滿競爭的21世紀。
參考文獻
[1] 何國慶,丁立孝.食品酶學 [M].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2008.
[2] 鄭寶東.食品酶學[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3] 劉小林,陳紀鵬,卻志群,等.Seminar教學模式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 安徽農業科學,2017, (1):278-280.
[4] 姜燕,張海悅.研究生食品物性學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 農產品加工(學刊),2013,316(5):86-88.
[5] 梁卉,周敏,皮克,等.多元化考核在病原生物及免疫學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 2016,34(18): 43-45.
[6] 劉婷婷.構建網絡教學平臺推動教學模式創新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3):123,135.
責任編輯:劉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