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棋
【摘 要】計劃生育政策在我國實施已久,并且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是在取得成效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如今養老問題變得日益突出,需要重新分析獨生子女政策的可行性。2016年1月1日,國家正式實施全面放開二孩政策,這不僅會對經濟發展、環境問題產生一定的影響,也與養老問題息息相關。文章闡述全面二孩政策出臺后對家庭的影響及在推行該項政策過程中家庭方面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針對出現的問題探索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老齡化;家庭養老;二孩;代際支持
【中圖分類號】C9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22-02
1 家庭養老存在的必要性
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中國的文化中都有“孝”這個道德理念,為父母養老送終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所以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是與家庭緊密融合在一起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規定,我國的養老問題始終是以家庭養老為主,社會養老為輔。所謂家庭養老,是指由家庭成員和親屬為老人提供養老資源的養老模式,包括經濟支持、生活照顧和精神慰藉。
2 家庭養老問題日益突出
我國在2000年已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據有關部門統計,2017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人就達到了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老年人口持續增長,隨之而來的就是養老問題。
2.1 老年人與子女分離
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人口大量外遷,主要呈農村向城市、發達地區的人口遷移。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可知,我國的人戶分離人口已到達26 139萬,與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11 700萬,增長幅度達81.03%。年輕一代人是人口遷移的主體,他們是家庭經濟的主要來源,在家庭分解的過程中,老人和小孩往往被滯留下來,家庭結構出現了分化。因為距離的阻礙,所以子女不能像過去那樣在父母身邊給予照料,從而也加大了家庭養老的成本。
2.2 獨生子女家庭的風險
2.2.1 核心家庭模式的教育風險
據統計,城市的獨生子女率高達98.6%,平均每戶的人口為3.27。獨生子女的唯一性使他成為家庭的核心成員,同時加重了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出現對孩子溺愛、過度保護、過多照顧、過高期望的現象,這種過度化傾向不利于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2.2.2 失獨家庭的養老風險
失獨家庭是指獨生子女因意外或疾病死去,其父母不能再生育、不愿意再生育或者不愿意收養子女的家庭。遭受了喪子之痛的家庭會在經濟上、生活上和精神上陷入困境,老人的養老送終問題難以解決,社會養老制度雖然能給他們提供物質、經濟上的幫助,但是他們同時也需要精神支持,失獨者可能會采用非理性的手段來解決問題,從而影響社會的長治久安。
2.3 傳統養老責任意識的淡化
隨著社會發展,市場經濟所持有的利己主義思想沖擊著傳統的家庭養老文化。受個人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影響,家庭內部傳統的利他主義逐漸被自我中心主義所取代,傳統的養老責任意識被淡化。婚姻觀念的轉變也為家庭養老帶來風險,晚婚、不婚、再婚、未婚先育等現象越來越多,子女家庭關系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削弱了其對家庭的責任感。
3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家庭養老的影響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允許普遍二孩政策,即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以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3.1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家庭養老的正面影響
3.1.1 緩解未退休人員繳納養老金的壓力
由于我國實行的是現收現付為主導附加部分積累的養老保險模式,現在工作的人繳納的養老保險金絕大部分用來供養現在退休了的老年人,老齡化現象嚴重,養老金出現缺口,養老金支付的壓力就轉移到未退休人員身上。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實施,使未來繳納養老保險的人數增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養老金缺口,從而減輕未退休人員繳納養老金的壓力。
3.1.2 減輕子女贍養老人的壓力
獨生子女政策在中國實施了30多年,對中國家庭的影響深遠。很多家庭形成了“421”模式,即一對夫婦要贍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隨著社會條件豐富,人均壽命增加,當他們的孩子長大成家后,贍養老人的壓力可能會成倍的增加,家庭養老將會成為年輕人生活的一大難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孩子長大后由兩個人共同贍養老人,可以緩解未來年輕人贍養老人的壓力。
3.1.3 減少“失獨家庭”出現
有數據顯示,我國目前的失獨家庭已逾百萬,且在以每年7.5萬人的速度增加。獨生子女政策使中國城市絕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存在風險,一旦他們失去了家里唯一的孩子,對失獨父母的打擊是毀滅性的,失獨家庭的出現是社會的一大悲劇。實行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可以降低獨生子女家庭失去孩子的風險,同時穩定社會安全,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3.2 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家庭養老的負面影響
3.2.1 削弱代際經濟支持
我國養老保險還存在不足,養老金的替代率較低,老年人領取養老金水平低,當老年人經濟上遇到困難時,年輕人有為老年人提供經濟支持的責任和義務。生育二孩后,年輕人的工資總量并未增加,養育孩子的成本卻很大,就會影響年輕人對老年人的經濟支持,從而影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2.2 削弱代際生活照料支持
盡管如今社會養老機構已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也逐漸被民眾認知,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的老年人仍舊愿意待在子女身邊受其照料?,F代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工作已經占據一天的大部分時間,生育二孩后,家庭的生活重心自然轉移到小孩身上,甚至有時老人要幫忙照顧小孩,從而年輕人容易忽略對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
3.2.3 削弱代際精神支持
老年人除了有物質和生活照料的需求以外,還有精神上的需要。與物質層面的需求相比,老年人在精神層面的需求是獨特的且強烈的。獨特性的表現在于精神慰藉是不可替代的,老人幾乎不能在家庭成員以外的人身上得以安慰,這是由家庭血緣關系和親情關系決定的。夫妻把時間和精力花在二孩身上,也淡化了養老的責任意識,容易忽略老人的精神需求和感受,減少與老人的交流,老年人容易形成心理上的孤獨感。
4 建議
4.1 提供家庭經濟補貼,促進家庭養老功能
政府可以適當提高老年人的養老金,提供家庭津貼和補助。以經濟形式支持家庭的物質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物質生活水平,減輕年輕人的供養負擔。可以嘗試以個人為單位征收的所得稅轉變成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對那些有兩個孩子且有兩個60歲以上的老人的家庭給予稅收減免和優惠。
4.2 鼓勵老少合居,增強代際互動
在城市化和社會化的進程中,家庭分居的現象增多,老人與子女分居在時間和空間上增加了年輕人對老人的照料成本,同時也會影響家庭養老功能的發揮。因此,可以提供適當的政策支持,鼓勵老少合居或就近居住。例如,在購房時,對老少合居或就近居住的家庭給予住房購置補貼或者購置稅減免。
4.3 發揮社會養老的作用,增強社區老年人服務
雖然我國的養老制度是以家庭養老為主,但是政府在老年人養老問題上也負有重大的責任,建立完善的社會養老機制是政府不可推脫的責任??梢赃m當提高養老金替代率,增加老年人的退休金收入,同時擴大老年人福利,增強社區老年人服務,建立專業的社區服務隊伍,發揮專業人才的價值和潛力。社區服務要以經常、就近、方便和及時為原則,了解老人的需求,提供貼近老年人生活的服務,并通過服務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4 開發老年資源,滿足老年精神慰藉
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成員,也是促進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是參與社會網絡建設的重要力量,這種重要性在老齡化社會中更加明顯。老年人雖然已退休或不在崗位上了,但是他從以前的工作和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政府和社區可以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職業培訓和工作指導,提供適當的、清閑的工作崗位;設立老年大學,鼓勵老年人再次參與到社會生產和社會管理中來,發揮他們的余熱。這不僅能實現老年人的價值追求,同時也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滿足老年人的精神慰藉。
參 考 文 獻
[1]張璐.放開“二孩”政策的利弊比較研究[D].長春:吉林農業大學,2014.
[2]王成剛.家庭結構域功能的變革對兒童發展與教育的影響[J].保定學院學報,2009(6).
[3]翟振武,張現苓,靳永愛.立即全面放開二孩政策的人口學后果分析[J].人口研究,2014(2):3-17.
[4]鄧爽,劉杰,賀雪嬌.我國實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利弊分析[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4):7-8.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