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鳴
摘 要:《一首桃花》這首曲子選自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此曲在把握劇中人物關系的基礎上,從歌詞、曲調、藝術與風格等方面進行細致梳理,抓住此曲所要塑造的女高音形象,深入解讀,并結合演唱技巧與歌唱表現,從而展示出《一首桃花》獨特的藝術魅力。
關鍵詞:《一首桃花》;宣敘;詠嘆
《一首桃花》在作者的筆下似乎被賦予了生命,就好像一位楚楚動人的姑娘,不禁讓人覺得如純潔、內斂、嬌籌、典雅。作者筆尖的細膩和構思的巧妙展現出了桃花清新典雅的靜態美,卻也刻畫出了桃花搖曳生姿的動態美。搖曳的枝椏被喻為女孩子心頭的顫動,就像一瓣瓣輕飄的花朵都被描寫的那樣柔美。演唱者為能切身表達好作品的情感,更要仔細的斟酌,下面就結合作品的藝術風格對作品的演唱進行淺析。
一、宣敘部分
這首歌描述的是二三十年代的知識女性形象,在演唱中國歌的時候,不能像唱意大利歌曲那樣去咬字,一定要符合中國人的審美觀念。因此要采用“說”的形式去表達它。特別是這種詩詞創作的唱段,要“說出歌曲的情感,“說”出歌曲的內涵。
A段“桃花,啊桃花,那一樹的嫣紅像是春說的一句話,朵朵露凝的嬌艷是一些玲瓏的字眼,一瓣瓣的光致又是些柔的勻的吐息,含著笑,在有意無意間生姿的顧盼。”
“桃花,啊桃花”,這個“桃”字在小字二組的“d”上起音。許多歌唱家在演唱這個字的時候都采用了高位置的處理方法,音色不能太生猛,咬字不能僵硬,深情一點,由強及弱的進入,音色要輕柔細膩。氣息一直連貫到后面,“那一束的嫣紅”放眼望去就如同看到了漫山偏野的桃花,此時要保持情緒,八分休止之后,出現了“像是春說的一句話”,在歌唱的時候氣息不能斷開,它如同一種延伸,這句采用了弱起,伴隨著音增高而漸強,伴隨著音降低而減弱,由此而來就增強了樂曲的流動性。“朵朵露凝的嬌艷”,是弱起小節,所以力度不能太強,就像在向大家訴說一般,用說話的狀態帶出。這個“朵”字從小字一組的“a”到小字二組的“a”是一個八度的跳躍,因此在歌唱的時候要保持喉嚨打開的狀態將氣息拽緊,嘴巴不亂動,打開嘴巴歌唱,但不能過分夸張,不然就失去了那種內斂與婉約的氣質。“是一些玲瓏的字眼”到“有意無意間生姿的顧盼。”這句話要順著前面連貫的氣息慢慢的嘆下來,樂句之間要連貫,還要保持氣息的流動性。“含著笑,在有意無意間,生姿顧盼”。其中“含著笑”仍要用連貫的氣息串起來,保持住,此處不能換氣,后面的空拍處可以選擇換氣。這樣可以將含蓄、柔美的性格貫穿其中,將桃花的美融入到聲音之中。
二、詠嘆部分
B段“看,那一顫動在微風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邊,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看,那一顫動在微風里,她又留下淡淡的,在三月的薄唇勸。”這是此曲的高潮部分,這一高潮詠嘆有反復,無論是在速度或是情感方面都連接的較為緊密,因此這些地方的換氣點要注意換氣的速度和深度,把握好演唱歌唱的味道,在表演的時候要將眼神放遠,眼睛里要有歌唱的畫面,內心的情感要與音樂表現手法相統一,體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那種含蓄、內斂的特點。詩中用的是這個的“她”,從另一個角度來說這就是對自己內心的寫照,更是自己內心的獨白,既含蓄又真誠。這一句話一定要將氣息嘆下來。因為這首曲子的高潮部分,因為情緒的作用,演唱到這里氣息很容易飄起來,所以一定要將氣息嘆下來,唱“看”,這個字的時候要做一個由弱漸強的處理,不能一下子將聲音放出來,慢慢的放,就如同將自己內心的那種熾熱的感情逐漸地釋放出來。正因為這是曲子的高潮部分,越要有意識的控制自己的情緒。“一瞥,一瞥,一瞥多情的痕跡”,唱到這兒的時候要放慢速度,情緒要穩定下來。這時候需要很強的控制力,氣息要沉下來,要沉更要穩。這些處理都要與女主人公的性格緊密結合,如是一個知性的人,因此更要表達她的那種理性,所以在演唱的討程中不僅要保持高位置,嚴格的控制氣息。還要將眼光放遠,猶如那幅景象就在眼前,隨著音樂的流動,離自己的越來越遠。接下來是對高潮的反復,感情要更加激昂,但也不失去演唱時的大氣,要給觀眾留下一種得體大方的形象,把握好女主人公的感情基調,唱出“她”的內心世界,唱出“她”的委婉和含蓄。
三、結語
歌劇藝術是一種覆蓋面很廣的表演藝術手段,并且蘊含著深厚的文學氣息。《一首桃花》是一個具有很高藝術價值的作品。本文通過對這首作品的梳理分析,使自己更進一步的認識到歌劇詠嘆調是如何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為一名歌者,想要詮釋好一部作品、一個角色,必須要對這部作品的背景和劇中人物進行全面深層的分析。在對音樂講行細致分析的同時,還要運用好歌唱技巧和舞臺肢體的語言。每首聲樂作品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但也涵蓋了其它聲樂作品演唱的共性。筆者在學習和演唱這首作品的時候,做了不少預習工作.了解《再別康橋》這部歌劇的背景,通過了解女主人公林徽因的生平事件揣摩她的性格和創作這首詩歌時的心境。可在情感體現方面還是不夠完善,筆者會繼續了解林徽因,在實踐中帶著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努力的投入到樂曲所要塑造的角色當中去,走進他的思想,將自己徹底融入到音樂之中。
參考文獻
[1]付子英.論林徽因小說中的女性意識[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11).
[2]陳學勇.連燈微光里的夢----林徽因的一生[Ml.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
[3]馬巧梅.歌劇<再別康橋》選曲<一首桃花》的作品與演唱分析[J].音樂時空2014,(20).
[4]宋泊文.小劇場歌劇<再別康橋》選曲《一首桃花》創作特點與演唱分析[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