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明月
摘 要:美術教育是完善與深化國民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而當今高職非美術專業學生普遍美術素質較差。教師在美術素質教育方面的方式和內容還有待改進。開展非藝術專業學生的美術教育創新模式研究,將美術素質教育貫穿于高職教育的全過程,對提升當代學生綜合素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具有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高職非美術專業學生;美術教育現狀;分析及思考
美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更是提高企業經營有效性不可缺少的重要工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才競爭程度的加劇,社會對高職院校的畢業生要求除專業技能外,還應具備良好的綜合素養。根據作者多年來教學一線的觀察和了解,高職院校對非美術專業學生美術教育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為迎合市場需要,過分重視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因此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重技能教育、輕美術教育”的現象。目前絕大部分高職院校一般采取通過選修課的模式進行美術教育的普及。但以該模式進行美術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如課程、師資、美術教育的模式、覆蓋面達不到要求等等,最終導致了美術教育形式單一,內容與時代脫節,學生學習熱情、興趣不高以及收效甚微等等問題。針對此類問題本人對高職非美術專業的學生進行了一次美術素養現狀的調查,以提出美術教育的對策及創新模式。
一、調查對象
針對高職學院美術教育的現狀,對部分學校的部分學生進行了調查,涉及電子商務、物流信息技術、財會、空乘、工程技術、汽車維修與營銷等10個專業,共計550 名學生。其中男生265人,女生285人。在調查對象中,95%的學生來自于本省,外省學生占5%。來自于城市的學生占35%,來自于城郊、農村(包括偏遠農村)的學生占65%。漢族占絕大多數。同時我們還了解到,被調查的學生中家庭經濟狀況也參差不齊,家境中等的占55%,富裕或較為富裕的只占10%,而較為困難或是很困難的占了總人數的35%。
二、調查總體情況
(1)高職非美術專業學生對美術修養的重要性認識各異
在調查中,大多數學生對美術教育在自身的藝術修養中的重要性有明確的認識和了解。有90%以上的同學認為美術素質培養的最主要的作用是陶冶情操,提高大學生的審美水平和思想道德品質,增強大學生的智力,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改善人際關系,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大學生的創造性,豐富課余文化生活。有部分同學則認為美術素養看不見摸不著,對技能的培養和發展前途沒多少用處,可有可無。
(2)大部分高職學生有意識地參加美術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在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大部分學生雖然思想上認識到美術修養的重要性,但在行動和思想上都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在這樣一個被網絡充斥的時代,情愿把時間花在網絡游戲和聊天中,也不愿主動參與到學校舉行的各項美術活動中。絕大部分同學認為參加美術展覽后的感受是沒有太深的印象。
(3)學生在美術方面的閱讀量較少
高職非美術專業的學生普遍沒有收藏美術類書籍的習慣,特別是現在手機的流行,學生到圖書館的人數越來越少。對學生美術類書籍藏書量的了解,絕大部分專業的學生除了專業教材外,收藏美術類專業書籍很少,絕大多數沒有,那些與美術類有關的專業(如電子商務網店美工)的美術類書籍的擁有量也很少。在選擇美術技能方面有很多同學會選擇攝影,認為只要能拿手機拍照就是會攝影,至于如何取景、如何構圖等無法說出緣由。
三、思想觀念及其美術精神現狀分析
美術教育具備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具備的優勢。它以美術形態為載體,以美術精品的欣賞為教學活動,把學生帶入一個真善美的藝術境地,使學生直接地、或間接地、有意識、或者是無意識地接受美的熏陶,了解美的真諦,塑造美的人格,從而達到人格的完善和整體素質的提高。
調查中我們從學生口中知道了很多網絡流行語言,了解了他們的審美觀點和審美情趣,讓人感覺到大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他們已能從社會需求和自我需要出發來確定自己學習的目標、任務。但對于美術卻仍有部分同學缺乏正確的理解,覺得學習美術浪費時間,特別是農村來的同學。因為應試教育,追求分數至上,美術基礎差,導致心理自卑,有意識地逃避一些美術方面的集體活動。在對個別同學的訪談過程中,我們也深刻地認識到美術對于同學的心理的深度影響。
四、加強高職學生美術素質教育的思考
美術教育有著強大的社會德育功能,在人格方面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因為要傾心完成的一副作品,本身就是一個人格塑造的過程,對于欣賞者來說也是一次素質的養成教育。從根本上講美術教育是一種人文教育,是在精神上去塑造人、進而提高人文素質,優化人性,樹立高尚的人格思想和道德標準,使學生在高校里完成自己的人格教育。美術它是人類滿足自身需求、追求理想的手段。它作為一門社會文化藝術,既是文化的載體,它自身也是文化的一種類型。因此,美術教育不僅僅是對美術技能技巧的學習,也不應僅僅是美術知識的學習,而且還應是一種文化觀念下的學習。它與我們的日常視覺經驗聯系在一起,深刻地影響我們的價值觀、思想和行為。它呈現出制作者的非職業化、觀賞場域的多樣化、制作產地的多樣化等特征。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對于非美術專業生在注重學生技能學習的同時,不容忽視美術素養與基本素質、個性品質與思想情操的同步發展,擔當起塑造其人格的責任,培養出符合國家需要的人才,這也是高職院校教育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