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宇 楊勇軍 盧智凱 林國熊 歐婉儀 李春蘭
摘要:虛擬養老院是互聯網+時代的居家養老服務的升級模式,成為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中解決老年人養老問題的新思想。本文采用訪談和問卷法,在對江高敬老院、居委會、大田村村民進行調查的基礎上,針對當前社會機構和居家養老存在的問題,構建大學、公司投資人、政府、醫院、社區、社會志愿服務機構的協同作用下的虛擬養老模式。
關鍵詞:虛擬養老院;多方協同;老齡化
1、前言
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十分突出,養老問題成為社會的熱點。據統計,2015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22億,占總人口的16.15%。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老年人服務需求激增。調研各方面的信息得知,當前養老院運行存在著諸如問題首體制約、老年人服務供給不足、娛樂基礎設施配套不完善等因素,所以養老服務供需缺口巨大。
2、虛擬養老院構建的背景
英國政府在1989年頒布了《社區照顧白皮書》,是世界上較早提出社區養老的國家。韓夢晨(2015)認為歐美國家進入老齡化階段后,其養老制度與政策逐漸完善,歐美國家的老人習慣于社會養老模式,而亞洲國家更傾向于家庭養老。我國“虛擬養老院”最早于2007年由蘇州市滄浪區正式提出(目前國外沒有關于虛擬養老院的理論研究),由政府建立信息服務平臺,是一種新型的居家專業化養老模式。張國平(2011)認為“虛擬養老院”是集信息服務中心、服務系統、服務供給為一體,以網絡通訊平臺和服務系統為支撐,為老年人服務,對一定區域內的現有可供給資源的整合供給服務,是一種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的居家養老服務新形式。吳春(2016)提出新模式就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信息技術,將互聯網與傳統養老服務業結合起來,跨界融合全行業、全社會服務資源,運用各方優勢,以服務老人為中心,突出參與者主體地位,探索更加豐富、更加人文化的養老產品和服務,滿足老年人多元化、多層次的養老需求,打造全市場化、跨界互聯、沒有圍墻、具有特色的養老服務新模式。
在實踐中,一些城市地區因地制宜,創造和形成了各具特色、多種多樣的服務模式。例如2013年,武漢市政府搭建“一鍵通”呼叫平臺建立虛擬養老院。2016年3月17日廣州越秀建立起一個GPS智慧信息助老服務平臺——虛擬養老院。2016年7月4日,天水市虛擬養老院成立暨愛心加盟企業授牌儀式在市龍城廣場隆重舉行,標志著天水市虛擬養老院正式成立運營。但是,以上提到的虛擬養老院的協同維度都比較狹窄,而本文提出要從協同角度,投資者、大學、醫院、養老院、社工機構、政府等多方協同的作用下,以互聯網為依托構建新模式的虛擬養老院。
3、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養老調查及敬老院養老現狀分析
3.1江高鎮養老調查:在2017年3月和6月,對江高鎮的35個行政村進行了抽樣調查,抽選樣本為何布村、沙溪村、鶴邊村、南崗村、勤星村、大田村。發放問卷300份,有效問卷300份。根據調查,江高鎮的老人多數為60到79歲,以居家養老為主,每個月的養老金有90%是在500~1000元,而老人生活費有80%是來自子女的贍養費,20%來自于退休金、社會或政府資助、自己勞動等,這符合居家養老的特點,有更多的老人愿意選擇傳統的居家養老模式。在被調查的300個老人當中有123個是空巢老人,有80.3%的老人認為自己的子女還是關心自己的精神生活,有一定的孝心和責任心。據調查,雖然每個村基本上都有老年活動中心,但是設施不完善或不經常開放。針對老年人的主要需求是心理慰藉和身體健康檢查、現在的老年人不懂得使用智能手機,養老金主要花在食物和醫療,接受的養老價格低,在構建虛擬養老院時要從老人需求和老年人的生活現狀出發,更好的解決社會養老問題。
3.2江高敬老院運營分析:江高敬老院坐落于江高鎮江廈嶺,占地面積340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2881平方米,分別有A、B兩導發動干部,村委會、群眾以及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踴躍捐款,在1998年10月20日建成。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速,床位需求逐漸增大,經各級領導和民政局的支持,市社會福利基金撥款60萬元、江高鎮政府投入一百多萬元,在2008年擴建了一棟三層高的樓房B樓,一個70多個床位。院內設有娛樂室、醫療室,電視室等娛樂休閑場所和其它配套設施,但是設施還是比較缺乏。
江高鎮敬老院是鎮集體福利事業單位,主要以供養江高鎮農村五保孤寡老人為主,兼收部分城鎮自費托養老人。目前江高鎮敬老院一共入住了113名老人,其中70-90歲的老人居多,大多數老人都是因為生活不能自理、中風、老年癡呆癥等等一系列原因選擇到敬老院養老。江高鎮敬老院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分為不同的護理等級,制定不同的收費標準,其中護理等級分為自理老人(一般照顧護理)、介助老人(半照顧護理)、介護老人(全照顧護理)。根據房間的規模大小分為雙人間與單人間。廣州市戶口老人入住敬老院免交一次性設施購置費,非廣州市戶口老人入住敬老院需交納一次性設施購置費3000元。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有常住人口167629人(其中戶籍人口119479人,外來人12148150人),60歲以上老年人口約為2600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15.5%。
3.3江高鎮敬老院養老存在不足。我們通過走訪與問卷調研相結合的方法,一共采訪了40個老人、8個護理人員和院長。我們了解到敬老院的運營狀況、運營規模、收費管理等;護工的基本情況是;護理人員只有14個,一個護理人員至少要照顧8個以上老人,最多的時候一個護理人員要照顧12個老人;還有老人生活作息、生活內容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飯菜樣式單一,老人無法按時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基礎設施差,設備老化,老人沒有豐富的娛樂活動,生活單調;床位太少,沒有多余的床位來容納除五保對象以外的養老需求,無法滿足社會養老的需求;醫療條件差,缺乏醫護人員,不能有效的解決老人的看病問題;護理人員服務水平不高,老人大多數在精神上存在問題,敬老院內沒有相關心理方面的護理人員進行幫助解決,從而使老人的身體和精神上受煎熬;護理人員工資偏低,積極性不高,雖然說公辦敬老院不應以營利為目的,但是敬老院護理人員的待遇本來就偏低,如果不能提高收入,難以調動積極性;護理人員稀缺,管理體制還不健全。
3.4多方協同下江高鎮虛擬養老院構建:基于公司運營模式,協同視角下的虛擬養老院構建主要包括:公司投資人、大學、醫院、養老院、社工機構、政府等幾個方面。
國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投資人為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虛擬養老院提供資金保障;廣東白云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為老人提供心理咨詢,幫助老人解決心理問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則給予精神陪伴,如帶老人郊游、聊天、娛樂和逛街等等,為虛擬養老院提供非盈利、無償、非職業化援助的志愿服務。廣州市白云區第二人民醫院、神山醫院、江高衛生院等為老人提供醫療服務。金沙區居民委員會、廣北社區居民委員會、河心洲居民委員會等10個居民委員會;江高鎮主要的志愿服務機構為天星社工服務、各社區服務站、各高校聯合的青年志愿者協會(如廣東白云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廣東技術師范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虛擬養老院本身要提高自身的服務能力,提高自身員工的素質和加強護理知識培訓,完菩服務體系。各協同力量與虛擬養老院服務機構關系如下圖:
4、江高鎮虛擬養老院運行機制
資金籌措主要通過以下渠道:政府資金扶持、公司投資人贊助和加盟、會員費制度、商務合作等。政府資金扶持:根據我國養老政策的相關規定,地方政府每年都會在地方養老投入一定的資金,機構將與當地政府開展合作,說服政府把這部分資金用于虛擬養老院的建設。與此同時,政府會占據虛擬養老院10%左右的股權。政府可以利用虛擬養老院每年的分紅去資助當地的困難老人,減輕老齡人的負擔。公司投資人贊助和加盟:一方面,公司投資人為達到宣傳其公司產品,加大企業社會影響力,給予一定的資金贊助服務機構;另一方面,虛擬養老院APP為企業提供一個廣告平臺,收取一定的廣告費,或者進行廣告宣傳平臺的招標;會員費;服務費的主要來源是服務,服務包括預約服務和“時必達”服務。
5、項目展望
無論是國家政府出臺的一系列的優惠政策,還是虛擬養老理論的提出、大量流動資金的支持、互聯網的促進信息接通、社會力量的推進等因素,都體現出廣州市白云區江高鎮建立虛擬養老服務機構具有可行性。但由于我國“互聯網+養老”產業剛剛開始起步,總體上還處于探索階段,產業體系不夠健全,因此開展起來也有一定的困難和挑戰。迫切需要社會有識人士、企業界愛心人士參加到虛擬養老院的構建中來,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