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曦
2018年,我國大力發展科技金融,推動地方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創新,引導財政資金逐步向“撥改投”“撥引貸”方式轉變,逐漸形成了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科技金融服務模式,優化了財政資金使用績效,拓展了科技型企業的融資渠道,科技企業的融資難問題得到進一步緩解。
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自2017年1月開始開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試點,建立“政策流、技術流、能力流、資金流多流合一評價體系”,將科創企業專利數量、種類、結構及變化趨勢量化為信用評價指標,并通過合理設計融資方案和風險緩釋給予類信用貸款,讓企業將專利技術轉化為“資金流”,有效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的創業痛點。
當前,科技金融成為新的資源配置方式,從由政府主導的單一財政投入,向社會廣泛參與的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多元轉變;從分散、片面的工作手段,向體系化、制度化的政策安排轉變;從先進省市的先行先試,到全國的全面開展轉變。面對新形勢,我們一是要提高認識,將促進科技金融融合發展納入科技工作全局中統籌考慮;二是要轉變思路,提供針對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技金融服務,為企業、金融機構等各方搭建對接平臺;三是要提升能力,掌握各類金融知識,適應多場景融合的工作方式。
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3年多來,重大改革舉措基本落實到位,新的計劃體系、新的項目形成機制、新的管理流程、新的制度環境和新的創新氛圍逐漸鞏固和完善,一系列創新實踐正在釋放改革紅利。
此外,引導地方實施創新券政策,建立普惠性獎補機制。創新券是由政府面向中小企業和創客團隊無償發放,用于向科技服務機構購買創新服務的權益憑證,也是一項地方扶持創新創業的普惠性政策。近年來,在《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等政策的推動下,地方陸續出臺創新券政策。目前,共有北京、上海、天津等17個省(直轄市),安徽、河南、湖北等7個地方在所屬市縣出臺實施創新券政策。2017年,累計發放創新券近40億元,是2016年年底的3倍,支持“雙創”科技型中小企業和創客團隊持續增加。各地通過創新券政策降低了企業創新成本,促進了產學研融通創新和科技服務業壯大,推進跨區域資源共享和協同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