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穎
【摘 要】管理會計是企業預測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控制經營成本和管理人才考核的重要工具,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微觀經濟的基礎,其必將為促進國家宏觀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在此背景下,管理會計如何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發展,助力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實施,最終推動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為新的研究課題。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機遇;對策
【中圖分類號】F2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5-0240-02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適應和引導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措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應根據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對自身發展戰略進行調整,對發展模式進行創新,優化產業結構和去產能,從本質上改變經濟對市場需求的過度依賴。管理會計是企業預測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控制經營成本和管理人才考核的重要工具,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微觀經濟的基礎,其必將為促進國家宏觀層面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各大企業均積極響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政策,管理會計應當抓住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職能,助力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順利實施。
1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在于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經濟持續增長。長期以來,我國一直利用“三駕馬車”拉動經濟增長,重心偏向需求側,但同時結構性的問題隨之而來,尤其是分配結構、要素投入結構及相關產業等結構嚴重失衡[1]。例如,盲目擴大需求引起的通貨膨脹。為解決以上問題,我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指導思想,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補短板及降低成本為目標,實現資本、勞動力、土地、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四大要素的均衡配置。
2 管理會計的職能
作為會計的重要組成部分,相比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涉及的內容更為廣泛,在企業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預測企業經濟發展趨勢、制定發展戰略、嚴格控制成本及管理人才考核,最大限度地利用企業財務數據資料。由此可見,管理會計主要有預測和控制兩大職能。
預測職能是指采用定量或定性分析的方法和理論對企業的歷史財務數和市場信息數據進行科學分析,根據分析所得預測企業經濟發展方向和趨勢、財務經營狀況及經濟收益等,為企業發展相關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學且與企業實況符合的基礎參考。研究表明,現階段管理會計的預測職能主要體現在企業經營的項目資金需求預測、成本利潤預測及銷售業績預測等方面,科學、合理的預測既有助于提高企業的經營效率,又能有效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
控制職能是指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根據預測職能所得,對經營活動進行有效控制,實施監測,同步實時數據,調整各項要素的投入,保證經營活動與企業戰略相適應,避免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有效確保企業各項工作的順利進行。
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管理會計的發展機遇
3.1 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發展
根據“十三五”規劃的要求,提高我國在全球產業鏈上的國際定位,對內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對外優化貿易和產品結構,并在宏觀制度上實施清單管理。利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如減稅、減少政府干預和防止貨幣發放無序增長等,管理會計可以充分利用機遇,改變會計價值增值中的不正確傾向,延伸和豐富管理會計價值增值的內涵,去除傳統價值增值的弊端。在不同的階段和不同的市場環境下,管理會計的管理者需要對價值增量進行判斷和認定,最終目標是滿足企業在不同環境下的綜合效用最大化[2]。
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管理會計的建設也必須注重供給端,不僅要從理論上進行研究,而且要在實施過程進行優化和升級。例如,采用消費拉動來對自身職能進行重新審視,重視產品的創新升級,逐步實現消費方向的轉變,注重智能、綠色、健康和安全[2]。此外,提升管理會計的功能,提高企業資源的利用率,助力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同時,充分利用創新驅動發展,不斷創新企業發展領域,抓住“互聯網+”的技術和管理創新創造提供的巨大商機和盈利空間,加強跨境電子商務等基于“互聯網+”的新經濟的發展。綜上所述,建立管理會計相應的價值增值目標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3.2 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發展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新形勢下,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發展也應注重結構的調整,從供給端著手,加強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改革,重新思考與分析管理會計的組成,堅持以創新驅動改革。緊緊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更新和完善管理會計政策和制度,革新發展觀念,加強管理會計在企業經營中的應用范圍,實現其應有的價值。從管理會計控制系統角度來看,我國雖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經濟總量大,但資源利用率不高,消耗太大。綜上所述,從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角度重新思考價值創造的供給端,對管理會計的內容結構進行優化和整理非常必要。通過降低資源消耗,使企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得以解決,另外,以政府為導向進行的價格控制、落后產能企業的整理和淘汰及企業市場的開拓都需要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提供相應的支撐。因此,管理會計控制系統是企業供給側結構改革所必需的。
3.3 信息支持系統的發展
以往的管理會計信息來源窄,信息量缺乏,靈活性不夠,采用單一的反饋機制,管理會計信息系統的建設主要依靠企業的財務信息,導致信息相關性不足,存在潛在的風險。同時,在管理會計的預測過程太注重短期收益,不注重先進的營銷理念的塑造。緊緊抓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對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結構進行調整與優化,建設注重供給端的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提高管理會計決策支持的效率與效果,保證管理會計與企業實踐的相關性及有效性[3]。同時,在互聯網時代,尤其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下,企業應該借助這個優勢將管理會計的信息支持系統進行優化升級,改變傳統的數據分析模式和決策模式,充分地引入大數據分析等模式,強化數據分析和決策的精準度,提高決策的效率。
4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管理會計的發展對策
(1)擴展和豐富價值內涵。要適應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管理會計的發展和改革也必須從供給端入手,增加信息的有效性和科學性,保障企業的相關決策的正確性,提高核心競爭力,實現長期健康發展。因此,對管理會計的價值內涵進行擴展和豐富勢在必行。人才是管理會計發展的保障,管理會計的人才隊伍舉足輕重,同時注重情境管理,使管理會計的供給端無論在什么時期、什么階段都細化到企業內外價值管理的各個環節,重新定位和規劃價值增值目標,擴展和豐富價值內涵,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4]。
(2)完善和創新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目前,如何降低企業經營成本,是管理會計研究的重要內容。借助此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推動制造業的升級和換代,從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業態更新和模式創新等方面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的健康發展。管理會計控制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進行適應性改進和革新,重新定義和審視管理會計的職能和作用范圍,將管理會計的技術和工具應用于其實踐過程。從本質上看,管理會計的控制系統是在價值增值基礎上對價值創造進行完善的創新過程。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涵來看,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已不僅僅是產品經營,資本經營和環境經營逐漸形成了自身價值創造空間。雖然財務會計和管理會計均能體現商品經營、資本經營與環境經營等內容,但從供給端對相關人員進行管理和規范,就能夠清晰地揭示兩者功能和結構之間的不同之處,從而更加有序地使其自身職能作用得到有效發揮[2]。
(3)建立和健全信息支持系統。在大數據時代下,拓寬信息生成渠道和加強信息應用范圍,緊跟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建立和健全管理會計的信息管理制度體系,形成人流、物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高效暢通的管理會計信息支持系統,開展全要素價值鏈信息的收集與咨詢、價值管理咨詢和服務、交易成本的測算和評估。同時,從供給端著手建立管理會計的信息報告機制,加強管理會計信息系統與其他信息系統的融合,達到共贏的目標,同時將前饋機制效應與反饋機制效應進行合理配合應用,避免單獨運用反饋機制所帶來的風險。前饋機制是一種基于對脫離規范的情況通過事前的行為加以防范的路徑,而反饋機制則是針對脫離規范的行為進行反作用的治療性路徑而設置的。相較于反饋機制,前饋機制的主動性和適時性更強。目前,由于存在大量的不確定性,為保證管理會計的科學性和時效性,前饋機制的應用是必要的,有利于降低企業經營的風險。
5 結語
管理會計應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機遇,從價值增值、控制系統和信息支持系統進行創新,在積極利用供給側結構改革的機遇發展企業自身的同時,為國宏觀層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
參 考 文 獻
[1]李金銥,李萬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發揮管理會計職能的戰略創新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7(6):147-150.
[2]周瓊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管理會計創新[J].財會學習,2018(1):139-139.
[3]舒玉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淺析如何加強企業的管理會計創新[J].財經界:學術版,2016(29):216-216.
[4]王新哲.管理會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助力[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9(3):136-140.
[責任編輯: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