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聰明
摘 要:書法作為中華文化最核心載體之一既是漫長歷史時期中教化育人的主要工具,又是新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形式。尤其是在當前群眾文化建設重娛樂而輕教育的現狀面前,更需加強對書法傳統教育的傳承與弘揚。因此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中開展書法教育既需豐富創新形式,又要擴大宣傳,更應加大投入力度,從而使書法更好實現其傳承文化、教化民眾的功效。
關鍵詞:書法;群眾文化建設;意義;教育路徑
作為悠久中華文明最具代表性的符號化載體,書法不僅是國人書面語言交流最主要的工具,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成為以書育人、以文字教化人們的核心途徑。因此,新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更需要借助書法這一五千年文明歷史瑰寶開展群眾文化建設,從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并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協調發展。
一、書法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意義
(1)是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
近年來,伴隨“文化強國”、“文化自信”等國家戰略決策的指引,書法這一典型符號化的中華文化形式更成為各級各類群眾性文化建設活動不可或缺的內容。在群眾文化建設工程中,書法已成為傳承與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平臺,肩負著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責大任。
(2)是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渠道
中國古人在修習書法中不斷總結著體驗心得,將書法“立品為第一”作為習練者修身養性、培養崇高品格不可忽略的要義。而進入新時期后,以書法為代表的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更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持續相融合,成為開展國民教育、創建精神文明、創作精神文化產品的重要推手。
(3)加強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的交流合作
在山海協作的政策下,通過群眾文化建設,可以將沿海發達地區和欠發達的山地地區聯系起來,使其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實現有效的溝通交流,從而達成深層次合作,促進共同發展。
二、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常見問題
(1)娛樂有余教育不足
雖然在主流傳媒中時??梢砸姷礁鞯孛癖娫谌罕娦晕幕顒又芯毩暬虮荣悤ǖ膱蟮溃欢鴱娜珖w來看,當前基層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依然存在娛樂有余而教育有所不足的問題。
比如不少地方的群眾文化建設更加傾向于組織歌唱、舞蹈等文藝小品活動,原因在于唱歌跳舞等娛樂活動更為休閑趣味又不需要更多基本功要求,且在場地器材等方面彈性更大、選擇余地更多。因而不少地方的群眾文化組織方從擴大規模、吸引參與者數量等環節考慮更愿意選擇歌舞類活動以提高群文活動的影響力。
(2)專業的師資力量長期匱乏
由于書法屬于較高層次的文化教育形式,往往需要相對專業的教師或專業人士共同參與到教育活動中,而現代書寫方式的極速轉變導致當下具備專業資格的書法教師等群體的數量有限。同時由于政府載文化機構的編制滯后,導致一定程度上書法的人才難以真正人盡其才,才盡其能,發揮專業的優勢更好地服務于書法教育。不僅如此,隨著書法在基層群眾中的受眾數量進一步下降,專業的師資力量長期匱乏的問題也難以得到快速、有效的解決。因此這也是當前基層群文建設工作中書法教育作用體現不足的主因之一。雖然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種書法培訓班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雖然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書法的普及和推廣,但是良莠不齊,重技巧,輕文化,脫離了書法的本質屬性。急需有專業的培訓和引導普及大眾,提高群眾的對書法的審美水平,為讓書法繼續引領中華五千年文明,從而帶動新時代經濟發展的文化標桿,當前必須充分發揮文化館,藝術館等專業的政府事業單位開展不同層次的公益書法教育普及班,進一步提高人們對書法的認知水平,欣賞水平。
三、書法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教育路徑
(1)將書法教育融入國學教育,加強傳統文化的普及與深入
“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格外需要“堅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近年來在各級教育機構和群眾文化藝術活動中越來越受到關注的國學教育正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具體實踐。因此,新時期以書法教育推動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策略之一就是將書法教育融入國學教育,加強傳統文化的普及與深入。
比如作為中華孝文化發源地的孝感擁有極為豐富的傳統儒家文化教育資源。為了進一步發揚儒學在群眾性文化活動中的教育意義,孝感市以書法教育為著眼點,在原有的“中華孝文化硬筆書法大賽”基礎上,又新增了重陽節“中國孝感·中華孝文化寫字節”等以傳統書法藝術為核心的群眾性文化節。隨著書法藝術和國學教育在基層人民群眾中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孝感不僅已成為省內傳統國學文化的熱點,且正在不斷擴大其影響范圍,輻射帶動了周邊更多省市地區群眾文化建設。
(2)優化管理體制,充實專業人才隊伍、發揮引領作用
作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領導和組織機構,各級各類文化館、藝術館是普及傳統文化、開展書法教育最主要的部門。但是計劃經濟時代形成的編制機制已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時代和群眾文化建設需求。因此,當下亟待改變陳舊落后管理體系,而當優化管理體制,充實專業人才隊伍、發揮引領作用。
各級文化館、藝術館應盡快打破舊的編制藩籬,使人才引進更為公開透明順暢。尤其應當積極吸引高校書法藝術專業人才,組建起足夠專業化、系統化的書法人才隊伍。只有足夠專業、權威的人才引領,書法教育才能避免時下濫竽充數的技能培訓,回歸到傳統文化藝術審美軌道。同時,有了正規人才隊伍的宣傳普及,所謂江湖書法的審丑行為才能得以規避,才能幫助普通群眾培養起正確、科學的書法藝術審美觀。
(3)從娃娃抓起,夯實傳統文化的發展基礎
早在200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布了國家“文化發展規劃綱要”,要求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統經典、技藝的繼承。尤其要求在條件具備的各級中小學校中開展包括書法在內的各類傳統藝術教育課程。因此,從娃娃抓起,夯實傳統文化的發展基礎也是通過書法實現群眾文化建設教育的重要路徑。
比如在沿海某縣城開展的“寫字運動”就是專門針對中小學生進行的傳統書法教育活動。而書法在對當地中小學生的智育和德育更直接體現在中考和高考等重要考核中。未成年人是社會的未來,加強書法在未成年人中的教育不僅能夠起到規范和約束青少年人格行為的積極作用,更有助于各地方、各區域形成越來越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一旦形成了規模化效應,則不僅學校能夠實現素質教育的改革戰略,社會上也能通過書法實現對群眾文化建設的教育目標。
結束語
書法作為五千年中華文化標志性的核心元素早已超越文字交流工具的范疇,更是開展中華文化教育不可或缺的渠道與手段。故新時期的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中,書法不僅應當被更加重視,且應以更為豐富多彩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教育過程中。這既需要不斷優化創新群眾文化建設活動中書法教育的形式與內容,也需要從擴大宣傳、增加投入等更大范圍著手。如此,才能讓書法這一優秀傳統文化在群眾文化建設中充分得以傳承與弘揚,又能更好地實踐書法對大眾精神文化的教育作用,是新時期創新群眾文化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推手之一。
參考文獻
[1]潘進.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現狀及發展策略[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6(08):28-29.
[2]傅佩蓉.淺析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與對策[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6(14):13-14.
[3]陳洪.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及其現狀分析[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6(14):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