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超 曹博彥 吳英
摘 要:紡織產業是紹興地區的支柱性產業,紹興的紡織業由過去粗獷型發展的模式帶來的嚴重污染已經影響到當地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伴隨產業競爭日益激烈,勞動力成本上升,致使產業整體中心逐漸向中南亞轉移,訂單數量減少,利潤率下降。隨著消費者消費能力的增強,人們越來越追求產品的質量、品味、環保性,過去低端產品如今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紹興地區紡織產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關鍵詞:紹興紡織業 綠色轉型升級 產業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4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8)10(c)-154-02
1 我國紡織產業基本現狀
1.1 全球化進程、紡織業蓬勃發展
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對外出口總量逐年增加,其中紡織業是主要貿易產業之一,在這場全球化的進程中,我國紡織產業蓬勃發展,以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成功吸引了大量外來訂單,讓世界充滿了中國制造。
1.2 勞動力成本上升,紡織業受限
自2005年以來,我國農村人口增長放緩,以及高等教育的連續擴招,使得初中和高中畢業后直接工作的農村新增勞動力供給下降,以農民工為主體的普通勞動力工資持續上漲,原本低廉勞動力的優勢逐漸減弱,紡織產業中心逐漸向東南亞低價勞動力國家轉移,導致國內紡織產業需求減少,粗獷型的產業發展模式受到限制。如何提高生產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實現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1.3 環境問題受重視,紡織業需升級
2016年中央政府報告中,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要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加快改善生態環境,強調堅持可持續發展,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我國是世界紡織品生產第一大國,年產紡織品800多億米,占全球總產量的50%以上,但紡織業生產的污染十分嚴重,廢水排放量位列全國第三,化學品用量位列第二(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2 紹興地區紡織產業基本現狀
紹興柯橋的紡織業歷史悠久,唐代華舍鎮就有“日出華舍萬丈綢”的說法。如今,紹興柯橋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紡織區,全區年制造產量達142億米,占全國產量17.7%,年印染產量165億米,占全國產量15%,并擁有全國最大的紡織品集散中心—— 中國輕紡城。但由于全球競爭激烈,人工成本上升,利潤率逐漸降低,訂單數量減少,綠色發展轉型升級迫切,在雙重矛盾下,紹興地區紡織產業正經歷考驗。
3 對目前柯橋區企業整治情況分析
對于紡織產業的污染問題紹興市柯橋區政府一直很重視,在全區強勢推進紡織產業整治提升“亮劍”行動,對全區200家印染企業進行地毯式檢查、分類別處置和網格化驗收。目標實現全區50%以上紡織印染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主要產品質量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每米印染布附加值年均提高10%以上;單位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將濱海印染產業集聚區打造成全國印染產業綠色生態示范園區。
目前,柯橋區已被確認為浙江省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試點,啟動建設紡織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整治提升工業小區131個,關停退出10個,淘汰落后印染產能7.6億米、落后化纖產能1.3萬噸、落后織造產能1億米。印染集聚區三期17個項目加快建設,全國首個綠色印染團體標準完成制定。截至2017年底,紹興市已整治提升印染化工企業372家,工業園區452家,淘汰354家企業落后產能,處置僵尸企業47家、不良貸款253.1億元(2018年紹興市政府報告)。
根據表1所示,2014—2016年的柯橋紡織業主要產品產量(紹興統計局);可以看出大部分紡織業產品產量的增長率為負數,產量逐年下降。
4 紹興紡織產業潛在問題
(1)據小組成員的問卷調查顯示,有70%的紹興居民覺得,當地的紡織產業產生的污染對當地環境造成了破壞,對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影響。
(2)紹興的紡織企業構成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為主,中小企業的創新能力不足,創新意識落后,且管理模式落后,高學歷專業人才缺少。
(3)紹興紡織企業眾多,市場競爭激烈,且價格透明度較高,企業對專利,品牌重視度不高,議價能力較弱。
(4)紡織企業勞動力成本上升,外單的需求減少,企業擴張受到壓制。
(5)企業普遍缺少互聯網思維,互聯網運用不足,企業網絡化程度明顯偏低。
(6)產業生產鏈缺乏有機的協作,上下游企業聚集程度不高,分布散亂,且各企業技術參差不齊,難以形成地域性品牌,發展紹興特色紡織文化。
(7)企業高負債增加了企業還貸付息的壓力,影響企業流動資金正常使用,同時對企業今后的融資能力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阻礙企業的全面發展。
5 對紹興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建議
5.1 加強對企業環境的保護意識
據問卷調查,紹興地區70%居民對當地環境產生了擔憂,這些環境問題主要是印染廠、化工廠產生的水和空氣的污染。環境資源競爭壓力日益加大,現在的經濟競爭不再是以量為主,而是比質量、比科技、比環保、比創新。紹興市對高能耗,高污染企業已經采取了整改,將印染、化纖企業聚集到濱海工業區,集中處理治污,但是環保工程依然有提升空間。首先企業要加強自身的環保意識,生產環境友好型產品。其次,政府要加強對印染企業,化纖廠這些高污染、高排放企業的監管,實施限排,對排放廢水水質進行標準限定,對偷排廢水,水質不合格的企業采取罰款、警告、關閉等措施。
5.2 利用互聯網拓寬銷路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一個在紡織行業做了10年的老板和一個剛進入紡織行業的青年,老板兢兢業業,事事親歷親為,而年輕人總是宅在辦公室捧著手機,老板為了一個訂單,跑遍了全城,可去掉油費等七七八八的費用,利潤少的可憐。相反,年輕人在手機上接訂單,和全世界的廠商做生意,利潤可觀,沒幾年,年輕人的收入已遠遠超過了傳統老板。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對每行每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紡織業作為巨大的產業更不能落后。有了電商平臺(如:搜布、e布網,是紡織業B2B平臺),企業與企業直接交易。企業做生意不再有地區,信息的局限性,可以和世界做生意,打開巨大的銷路。
5.3 二維碼(QR)掃出產品信息
目前二維碼(QR)的掃一掃已經成為每個人都認可的識別方式,也可以發現生活中一些小商品都有二維碼,掃一下不但可以清楚看到產品的詳細生產信息,而且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品牌形象。
紡織產品種類繁多,且不易分辨,一塊布料很難清楚知道這款布的成分和制造工藝。那么如果企業在生產自己的產品時,首先在產品上標上一個二維碼,客戶一掃,就可以清楚知道產品的詳細信息,也做好了企業形象。其次,在后臺數據庫中可以查看企業生產的產品的全部信息,可以有效節省樣品查找時間,減少倉庫管理成本。
5.4 發展紡織業工業4.0,降低生產成本
工業4.0是由德國政府提出的,旨在提升制造業的智能水平,提高傳統的以人力為勞動力的生產效率。目前很多行業已經將人力解放,轉型進入工業4.0的時代,但是紡織產業工藝繁多,流水線長,產品體積大而重,在傳統的以人力生產方式需要投入大量勞動力,以長遠來看,我國人力成本不斷上升,將紡織業與工業4.0結合,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結合工業4.0,將紡紗、織造、染色等工藝,用人工智能流水線來完成,一來可以降低企業產品的人力成本;二來機器的工作也可以減少產品的次品率,大大提升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5.5 校企合作,引進高端復合型人才
人才是每個企業都想爭奪的資源,企業想要發展,走得更高更遠,離不開人才的輸送,人才就好比是企業的血液,提供能量、活力。高校則是人才的第一來源,因此,企業可以與高校進行合作,為自己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人才保證,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經驗,明確學生對自己未來發展的明確性,也可以為企業提高知名度。定向培養復合型人才,如電商紡織復合型人才,外貿紡織復合型人才,紡織機械復合型人才,人才難求,復合型人才更是珍貴。
5.6 產業鏈聚集共贏,提升地區影響力
一提到科技,想到的就是美國硅谷,中國中關村。正是因為這些地區將產業鏈聚集,打造出了地區的品牌,產生了更大的產業影響力。而目前的紹興紡織產業鏈分布散亂,不集中。政府應起到領頭作用,協調各企業單位,聚集一批知名度高,形象好,生產模式先進的企業,再增強上下游企業的聯動關系,形成完善的紡織一條龍產業鏈,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運輸、貯存成本,大力發展地區品牌效應,打造一流的地區產業品牌,讓人們一提到紡織,就能想到紹興,讓紹興這個牌子成為紡織界的“中國硅谷”。
5.7 淘汰落后,提升企業質量
紡織業目前處于產量過剩,但是過剩的卻是低端產量,過去企業走低端路線,產品可以賣的很好,因為過去消費者的消費水平較低。而近些年,人們的消費水平大幅提升,人們大量從國外購買高品質產品這一現象中就可以看出,人們的消費理念已經從圖便宜轉變為追求質量。因此,企業也應該轉變從前的生產方式,淘汰落后的、低端的產品,增加對中高端產品的關注,重視消費者需求,利用互聯網、APP等,大力開展個性化定制服務,提升產品設計的品味,做出高質量、更環保、更時尚的產品,真正做到供給側的改革。
6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企業,首先要對自身產品負責、對環境負責,生產質量高、原創、綠色的產品,再結合互聯網,把生意做到網上去,把東西賣向全球,把東西直接賣給消費者。在企業內部,加強內部的聯動性,以互聯網思維管理企業,管理庫存,精簡企業結構,以及吸納人才,尤其是懂紡織,懂互聯網,懂外語的復合型人才。生產方面要結合工業4.0的概念,逐漸把能替代的人力替代,減少長期人力成本,降低產品生產的人力成本。在企業之間要加強聯絡互動,促進紹興區域企業間的感情,發展屬于紹興特色的低于品牌,讓人們說到紡織,想到紹興。
參考文獻
[1] 葉丹丹.經濟新常態下嘉興市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對策研究[J].對外經貿,2017(2).
[2] 徐忠良.推進紹興柯橋濱海工業區實施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工程的實踐與思考[J].染整技術,2016(1).
[3] 印染行業是紡織工業服務大局、贏得未來的戰略抓手[J].紡織報告,2016(12).
[4] 黃娟,汪進明.傳統制造業向文化產業轉型之路徑選擇——以紹興市為例[J].現代管理科學,2016(3).
①基金項目:武漢紡織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01704062)。
作者簡介:韓俊超(1996-),男,浙江紹興人,本科生,主要從事國際經濟與貿易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