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煒博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生活和工業生產對礦產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這給礦業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現實挑戰。近年來,在企業和地方部門的協調下,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通過技術創新,生產過程不斷升級和改進,從而遏制了礦山環境破壞的趨勢。對于歷史遺留下來的礦山環境問題,可以通過各種恢復和治理措施來滿足礦山環境保護的要求。礦山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是一項長期而系統的工作。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礦山;地質災害;環境保護
1 礦山地質地質災害問題
1.1地表塌陷問題
在采礦過程中,一定會導致不同程度的沉陷,這也是最常見的環境地質災害問題。在過去一段時間里,工業企業不加控制地開采礦山資源將對礦山內部的地質結構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即使在一些礦區,也會出現采空區問題,并且不能保證礦井的整體承載能力。因此,也難以保證山體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從而大大提高了沉降問題的可能性。降問題應該得到充分重視。如果沉降的概率難以有效控制,將對礦工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企業在組織其人員在礦井下工作之前,應首先適當完成初步調查工作,徹底了解礦井內部結構的實際情況,并在采礦工作期間需要派遣專業采礦人員。根據現行規章制度的要求,采礦工作將會完成,支持和保護工作將會妥善完成,以避免山體坍塌的發生,這將會對采礦人員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產生負面影響。
1.2泥石流問題
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由于我國礦山環境破壞問題相對嚴重,泥石流災害發生的概率相對較高。在不科學合理的開采利用模式的影響下,難以保證礦山地質結構的穩定性。礦山地質結構中會形成大量土壤,大規模開采后會出現許多溝渠。一定量的雨水將儲存在這些溝渠中。除了之前儲存的泥漿,泥石流的發生概率自然相對較高。為了有效地控制泥石流問題的發生概率,有必要在采礦工作結束后適當地完成后續處理,平衡溝渠和夯實泥漿,從而有效地控制泥石流災害的發生概率。
1.3巖土體變形問題
采礦就是在山上挖掘洞穴,從內部改變山的結構,影響地面和山的穩定。一段時間后,地面或采空區可能塌陷,導致巖土體變形。例如,在礦山采空區,如果礦柱數量少,或者礦柱損壞,它們會降低支撐力并導致下沉,特別是在礦體埋在地表較淺且開采平緩的區域,這是地面下沉頻繁發生的區域。然而,如果礦體的開采位置在開采后沒有及時回填,或者如果采空區塌陷,那么在達到一定規模后,由于支撐力不足,礦體將會塌陷。同時,如果在巖溶分布較多的地區采礦,溶洞上方的地面也可能因礦井排水而坍塌。地面沉降不僅直接影響耕地資源,還破壞道路、建筑物等,從而停止采礦。
2 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2.1防止泥石流措施
泥石流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的目的是減少災害的頻率和危害程度。它通常是阻擋、引導和支持措施。堵塞上游松散的礦渣體堵塞了泥石流的物質來源。修建攔水壩或山谷廣場,同時安排合理的排水措施,將水和土壤分開。中、下游將進行排水,疏通河道,沿途支撐河道坡度,以防止滑坡和道路損壞。將在適當的位置修建一條快速流道,以加速泥石流的排出。加固坡體,提高抗滑力。此外,對于一旦誘發會造成巨大危害的大規?;禄蚧拢仨毤皶r建立嚴格的監測機制,并采取適當的預防和控制措施。生物措施可以減少土壤侵蝕,吸收有害物質,凈化土壤。
2.2改善崩塌滑坡現象
預防礦區坍塌和滑坡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露天開采。露天開采時,剝離邊坡應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當開采到極限邊界時,將形成最終的斜坡。當最后一個斜坡太陡時,穩定性差,很容易滑動。在斜坡上方取土,以減少荷載和滑動力?;轮骰瑒佣慰刹扇¢_挖和卸載措施??够范尾扇《逊e土壤和稱重等措施?;瑒芋w展開時,應及時排水,并采取保持和防滑措施,防止滑動體松動后失去穩定性。露天礦山的邊坡必須定期檢查和維護。如有必要,必須進行人工分級、鋪設草皮、種植灌木、修建局部擋土墻或預埋防滑樁。應建立合理的排水網絡,防止地表水流入坑內沖刷斜坡。對于帶有潤滑墊層的露天礦山,應在礦井周圍設置防止山洪和泥石流的設施。抗滑工程可用于防止與生命和財產安全相關的礦區不穩定斜坡上的滑坡。
2.3改善塌陷問題
控制礦山采空區沉降最常用的方法是充填和復墾。這種方法是用可用的填充材料如煤矸石、粉煤灰和露天煤礦的剝離材料來填充采空塌陷區。該方法主要用于具有足夠填充材料和無污染填充材料的區域,可以經濟有效地保護和處理這些材料。它不僅解決了塌陷土地的復墾問題,還解決了礦山固體廢棄物的處理問題,一舉兩得。
2.4合理改善管理方案
為了正確完成地質災害的預防和控制,在采礦工作正式開始之前,應該設計科學合理的邊坡參數。此外,在開采過程中,還應采用掃描和監測措施來控制開采邊坡,以確保礦山邊坡的穩定性。為了避免采礦過程中由于巖石變形和裂縫造成的噴霧問題,必須在采礦工作正式開始之前完成專業地質工程測量工作。采礦前,應妥善完成預期的準備工作,確定科學合理的坡度和傾倒渣土量,并采取一定的保護措施,確保后續渣土墻保護墻施工工作的順利進行。如果在采礦過程中能夠有效地控制各種災害,就可以避免噴射現象造成的重大損失。與此同時,在采礦工作中,各種工人的操作應該向標準化方向轉變,以免造成地質災害問題。
2.5編制出適應性強的礦山地質環境評級及管理方案
除了需要在整個礦山建設和生產過程中反映地質環境和地質災害調查、預防和監督之外,還應該詳細調查地質環境背景,盡可能預測采礦過程中可能發生的地質災害和環境問題,并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現有的地質調查數據和地質環境評價數據仍然可用。完成礦山開發設計的后續工作,逐步預防和控制礦山開發設計領域可能出現的地質災害和環境問題。除了上述問題,在礦山建設和發展過程中,還應該詳細分析地質環境問題,并根據礦區的實際地質環境給出反饋。
結束語
環境監測的質量管理與環境保護和治理相關,是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數據基礎。為了確保監測數據的真實可靠性,我們必須重視環境監測質量的管理,解決當前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并通過有效措施幫助它們改進。
參考文獻
[1] 王曉玉,夏文前.關于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人才隊伍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7,(06):234-235.
[2] 韓濤.關于加強環境監測質量管理的策略探討[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7,42(02):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