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繪
摘 要:背包可以說是戶外活動中的必備裝備,無論你參加什么樣形式的戶外活動,你的身上總會有一款適合你活動需要的背包。做為戶外活動中最普及裝備之一的背包產品,由于它們各自不同的使用要求,因此決定了它們彼此不同的“身材”和“相貌”。然而戶外背包主要的發展和完善重心放在了背負(背著省力)和背負(裝載)系統上,而忽略了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出了“背”,“裝”,這兩大需求,我個人一位“用”也是其功能里重要的組成部分。
關鍵詞:使用便捷;戶外背包;多種場景需求;可拆分背包
這個項目的開始來源于一次糟糕的和父親和6歲弟弟的旅行,在背著繁重的大量行李的行進途中,用手機搜地圖,喝水進食補充體力,用相機拍攝,拿紙巾,小刀藥品等等。需要進行無數次,卸下背包,從中翻找,背回背包的過程。給我造成了極大的使用不方便,同時反復卸下及背上的動作對我的胳臂和雙肩造成了一定的過渡用力和摩擦,當晚,這兩處肌肉都產生了較長時間的酸痛感。
以此為契機,為了解決這個使用上的問題以及其他被忽略的但真實存在的問題,展開了大量的調研和研究。
為了改進一個問題,首先要對其主體有一個清晰明確的認識,戶外背包的狹隘的定義,同時也是大量戶外活動人群最常用的就是登山背包,字面意義就是登山者的背包,是裝帶各種旅行物品的重要裝備,是旅行必不可少的。通常將登山背包、服裝、食品、登山背包 鞋及 睡袋共列為野外旅行的五大要件。一個好的背包就是一個好的伙伴,旅行家們都非常重視并愛惜自己的登山背包。登山背包除用于登山,在其它探險運動(如漂流、穿越沙漠等)和長途旅行是也被廣泛使用。
登山專用背包是為應付極端環境的,制作考究而獨特,一般包體瘦長,包的背部按人體自然曲線而設計,使包體緊貼人的背,以減輕背帶對雙肩的壓力。這類包都經過防水處理,即使在大雨中也不會漏水。以此可以看出戶外背包的重心是物品的重量產生的壓力貼合人體并通過各種肩帶腰帶,背板等部件將重心貼合人體并合理的分散。讓使用者在背負的過程中感到輕松。但是并沒有解決使用者在取物放物,即“用”這一使用活動中面臨的種種不便的現象。
針對“用”的需求和可能面臨的問題,通過對27位經常進行登山運動以及長途旅行的用戶的問卷調查,看到了平常沒有在意卻在實際中“用”經常會遇到的問題。
在極限運動比如攀巖運動只需要一個腰包提供基礎所需,在野外探險時需要大容量登山包隨身攜帶大量物資。在長途旅行中,在一個城市到一個城市需要的是大容量的背包,攜帶著衣物洗漱等所有物品。找到酒店旅店住下后,去當地名勝古跡游玩或是特色購買區域可能就只需要帶個小包,攜帶著水食物以及錢包等瑣碎小件物品即可。
總結而言就是希望能有個適用于各種場景可大可小的背包。
在行進的過程中,從背包里拿常用的東西很不方便,人最輕松的肢體活動范圍是胸前的位置,而背包裝載著物品通常背在背后,從背后從背包里取出一件物品是并不舒適和方便的一種行為。一般情況下人會將背包移動到面前再從中取出物品。而如果將背包背到身前,只適用于小包,而且根據人體工程學和力學,長時間把背包背在胸前會對人行進的運動總成一定阻礙,同時背包的重量中心不依靠著背包將全部通過兩肩的肩帶支撐,對肩部肌肉是一種巨大的負擔。在所有包的種類中,能同時滿足這兩點的只有腰包。然而腰包的容量太過小,適用范圍有局限性。
針對這兩個問題,抓住取物的核心就是物,“物”作為一個具體的物體。通過統計,列舉出了人們最常需要使用的物品。分別是電子類物品(需要防水):手機,手電,充電器,平板電腦。證件類物品:生份證,門卡,信用卡等。食用品:水,食物。藥品(需要防水)以及小碎件小刀鑰匙等。這些最常用的東西總共加起來,一個腰包的容量的是足夠的。
而如何適用各個場景需求,也就是等同于需要各種不同容量大小的背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帶上大大小小的背包是不現實的,最好的辦法就是能有一個背包能集中這些包的體型。同時根據上一個推論,這個背包需要一個能放置最常用的物品的腰包。它同時也是背包的一部分。由此推斷出這是一個可拆卸式的背包。
不拆是一個完整的背包,拆開又是兩個獨立的個體,各種組合就可以產生四種方式。a為主體,b為腰包。第一種,ab組合一起背在身后。第二種,a在背后,b在身前。第三種,只背a。第四種,只背b。根據不同需求自由組合。
這個可拆卸背包的結構如何設計,有不可脫離其涉及的人體工程學。為了保證其重心的平衡,依舊要保證上輕下重,靠近身體的一側重,不靠近身體的一側輕的原則。
不論如何,設計戶外背包,如何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要切實探明“用”的幾種常見行為方式,另一方面也要注重不能丟失原有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