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刊25周年“我與《公關世界》”征文啟事早已發布在海內外讀者朋友圈。中華傳統文化說:“五年小慶,十年大慶”,《公關世界》2018年都誕辰二十五周年了,可以“小慶”,亦能“大慶”,因為她是“公關世界”之大事,也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之成果,必須隆重地紀念、隆重地慶祝!
認識公關,認識《公關世界》
今年正月初一日,筆者寫作《狗年說狗:一只守望公關門前卅載的“土狗”》,我把自己比作最忠誠主人的“土狗”,從1988年高中畢業進入南昌職業技術師范學院(現為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學習公關文秘專業,認識公共關系30年以來,便一直沒有離開這個新興的行業,并堅信“不學公關能做人,學會公關做能人”這句公關經典。
此前,我也曾在公關路上懵懵懂懂行走了五年。我在大學學習了公關,算是“科班出身”,在職業中專學校教書公關,也稱得上“學有所用”,但那時畢竟自己年輕,沒有公關實踐經驗,回到萍鄉這個小小的內地城市,無任何公關名師專業指點,更何況現代公共關系又是“舶來品”,誰人能識“公關”真面目?慶幸的是,1993年10月這個收獲的季節,我認識了《公關世界》。
記得那年代我還是“單身狗”,星期天除了睡懶覺,就是上街逛逛書店(那時在我們萍鄉根本看不到手機,一個星期也只有星期日休息,國家尚未實行“雙休日”)。一個偶然機會在郵局書刊售賣廳里第一次發現了《公關世界》刊物,我毫不猶豫地買了一本,拼命地翻看閱讀:彩色的四封,騎馬釘裝釘,欄目有公關原理、案例、人物等豐富的內容,當時的辦刊宗旨是:“傳播公關真諦,鑄造智慧人生”。真是“一旦擁有,別無他求”!1994年我開始正式訂閱《公關世界》,還鼓動我的學生每年訂閱了幾十本《公關世界》刊物,并互相傳閱到其他非公關專業的同學,直到2006年我調離學校。通過《公關世界》我認識了許許多多公關方面的領導和專家,他們都是我的良師益友,老一輩公關領軍人物尤其是汪欽總編輯、新一代公關先鋒路世鵬執行總編輯,遇見他們是我的福氣!
《公關世界》是吾師
公共關系是一門科學,公共關系是一種職業(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1999年便將公共關系確定為一種職業)。我與《公關世界》相識整整25年了,她的確是我的好老師。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從江西科技師范大學中文系公關文秘專科起點成為《公關世界》的“學生”,到1998年中共中央黨校經濟管理系本科畢業之后,沒有機會再到任何大學進修深造了,一直跟隨《公關世界》這位特殊的“導師”學習公關、研究公關和實踐公關,如果沒出差錯的話,我早該是她的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甚至是博士后了。我感恩《公關世界》,感恩我的導師,讓我在公關人生坎坷道路上,越走越寬闊,越走越有信心,創造了萍鄉公關“五個一工程”,可謂萍鄉公關“五個第一”。借此機會向我尊敬的導師作個簡單匯報。
第一個獲得《中國公共關系從業人員資格證書》的專業人士。進入公關大門,我便一發不可收拾,幾年來系統地學習了公共關系專業三十多門課程,硬是在1994年獲得國家人事部、中國公共關系協會聯合頒發的全國首批《中國公共關系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全國120多人,江西省4人,萍鄉市唯我一人首批獲取此權威認證。
第一個創辦“萍鄉市公關學校”。1994年1月我牽頭創辦了“萍鄉市公關培訓中心”并擔任中心主任兼法人代表,1996年6月將這所非學歷教育機構晉升為中等專業學歷教育的“萍鄉市公關學校”,后經江西省教育廳改為“萍鄉市公關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我擔任首任校長兼法人代表。該校成立二十多年來,培育了上萬名公關專業等各類人才,目前上海鐵路局、廣州鐵路局、武漢鐵路局定點該校培養乘務人員,畢業學生輸送全國各地,有的還進了釣魚臺國賓館,形成了北有長春市公關學校、南有萍鄉市公關學校“南北公關教育格局”。
第一個編著《新編公共關系學教程》。1995年,由我擔任執行主編,聯合全國有關著名高校專家教授,編著了由中國警官教育出版、全國新華書店發行的《新編公共關系學教程》。該書成為我國大中專院校、各類行政企事業單位公關教育和培訓的重要教材,至今仍在再版發行,此乃吾“萍實之鄉”對中國公關教育理論的一個重要成果。
第一個成立“萍鄉現代公關事務所”。2004年,我邀約深圳、北京等地回萍的策劃專家、企業家人士,成立了“萍鄉現代公關事務所”合伙人企業機構,專司公關策劃和大型活動執行。身為公關事務所所長的我,一邊從事公關理論研究和教學,一邊開展公關實務實操活動,感覺收獲滿滿,僅兩年時間內,成功策劃執行的案例就有:《安源周刊》首屆讀者節(萍礦集團主辦、萍礦工人報社承辦)、萍鄉市首屆環保節(萍鄉市政府主辦、萍鄉市環保局承辦)、萍鄉市首屆旅游形象小姐大賽(萍鄉市政府主辦、萍鄉市旅游局承辦)、中央音樂學院“小太陽”之夜(中央音樂學院主辦、萍鄉市小太陽藝術學校承辦)等等,這一個個活動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影響效果之好,均創萍鄉本地公關策劃歷史之最。
第一個組建“萍鄉市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2006年春天,在萍鄉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領導的親切關懷下,我市公關協會正式籌建,并于7月28日掛牌成立。首任會長兼法人代表為民盟萍鄉市委駐會副主委何紹鵬(本來推薦萍鄉市政府副市長、民盟萍鄉市委主委何建洋為首任會長,考慮到何副市長工作繁忙,最終何副市長提議由何紹鵬副主委擔當會長重任),我是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負責秘書處日常工作,一干就是十年。第二屆、第三屆(現任)會長均由萍鄉市政協副主席、巡視員李遠實教授擔任。該會由全市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中杰出公關代表組成,是萍鄉政府、企事業、社會各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搞好公關建設的最佳平臺,成為市委、市政府開展各領域公共關系理論研究和實務活動的得力助手。她是全市唯一連續三屆獲“市級文明單位”、全省第一個榮膺“中國公關先進單位”的社團組織。
我高興,我驕傲,萍鄉公關“五個一工程”的創造,均離不開《公關世界》導師們的諄諄教誨和循循善誘!
《公關世界》亦我友
《公關世界》是我良師,《公關世界》更是我的益友。25年來,我和《公關世界》同呼吸、共命運,秉承“傳播公關真諦,鑄造智慧人生”的辦刊初心,我經常向雜志社寫稿投稿,得到了汪欽總編輯無微不至的關懷,2006年4月建立了《公關世界》雜志社萍鄉通聯站,我能成為一名中國公關核心期刊通聯站站長感到非常光榮,也深感責任重大。
公關之“路漫漫其修遠兮”。曾記得上世紀九十年代全國各地都出現了“公關熱潮”,公關的報刊也比較多,西安、上海都有公關月刊,北京有《公關與營銷》,青島有《公關導報》,南京有《公關文摘》,幾乎各省、市都有自己的公關文報,如今能一直堅持下來的也就是《公關世界》了,這是為什么呢?一句話:事在人為。有一位不忘初心的老前輩總編輯汪欽先生,又有一個勇挑重擔的年輕人新總編輯路世鵬先生,這兩位公關媒體領軍人物,對《公關世界》興衰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汪欽老先生曾經是新華社河北分社社長,還擔任過河北省政協秘書長職務,他退休后創辦《公關世界》。雖然刊物的主辦單位是河北省公共關系協會,但當時協會根本沒有任何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支持,從采編到印刷、出版、發行大量的工作都是由幾個離退休的老同志全部承擔下來的,應該說《公關世界》是艱苦奮斗的結果。汪老先生今年90多歲高齡了,十年前他穩穩當當地把總編輯的接力棒,交給了路世鵬同志這位1975年出生的年輕人手中。我和汪老總編輯是“忘年之交”,萍鄉公關協會成立時,聘請他擔任我們協會的名譽會長,他那時還是中國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呢。路世鵬總編輯是河北省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河北省藝術品交流與傳播協會會長,我長他幾歲,我們既是兄弟,又是朋友,可謂“亦師亦友”“亦友亦師”!
“構建公關智庫,創新共贏謀略”,這是《公關世界》新時代的辦刊宗旨。路世鵬總編輯傳承了《公關世界》作為一份面向海內外公開發行、又是中國公關行業核心期刊的優勢,創新辦刊形式與內容:“《公關世界》上半月,立足行業前沿,全面評述行業發展。獨家報道最受矚目的公關人物,最前沿的公關理論,最貼近實際的公關策略,最熱點的公關案例,為讀者提供最有借鑒價值的資訊,打造公關領域的優質資訊和行業交流平臺;《公關世界》下半月為《公關世界·藝術品典藏》。將公共關系與藝術品市場相融合,以先鋒的藝術評論、豐富的文化講堂、獨特的藝術視角、客觀的市場分析和精選的藝術真品,不僅為讀者提供有料、有趣的藝術品市場報道,更為藝術品的市場流通搭建起一個保真交易的平臺。”
《公關世界》雜志為政府和企業在公共關系層面的傳播和實踐做了大量宣傳和服務工作,也為中國公關業的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多年來匯聚了全國各地近百專家,與全國各地政府部門、公關組織、企業展開了深度交流與合作,已成功舉辦了中國博鰲公關節、公關創新與發展論壇、新常態下公關創新與藝術品發展論壇、公共關系與綠色發展論壇及公關財智匯等一系列大型活動,在整個公關界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作為“亦師亦友”的我和萍鄉公關,每次《公關世界》舉辦的大型活動,我們均會前往參加,共同見證“公關的力量”!
2018年是偉大的一年,她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公關世界》創刊25周年,公共關系是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發展的產物。值此大好契機,又是在10月收獲的季節,我和萍鄉公關協會秘書處的同志出席“第9屆西湖公共關系論壇”時,邀請了《公關世界》總編輯路世鵬、記者部主任李亞等一行來到美麗的萍鄉,深度考察、交流、洽談合作項目,已將雜志辦刊市場合作、藝術品拍賣及南北文化藝術家交流等項目,與我市有關政府部門和企業家達成合作意向。
但愿《公關世界》雜志越辦越好,希望我們“亦師亦友”連得更緊,并綿遠久長……
(作者簡介:敖云萍,中國首批獲《中國公共關系從業人員資格證書》專家、江西省公共關系協會副會長、萍鄉市國際國內公共關系協會常務副會長兼法人代表;原萍鄉市公關學校校長 、萍鄉現代公關事務所所長;著有《新編公共關系學教程》(中國警官教育出版社)、《職場人士必讀的88則寓言》(中國經濟出版社)等多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