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利玲
摘 要:許多農村小學生完成作業都不積極,存在作業拖拉的現象,其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質量。所以,在小學教育中,教師應找準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改善這些現象,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對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就其應對對策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成因;對策
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家庭、學校和學生自身都會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小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差,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批改作業不及時,家長對學生的關注不夠等,都會造成學生作業拖拉的原因。
一、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的成因
(一)學生方面
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與自身的關系最大,有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在做作業的時候總是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自己又無法獨立的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學生會認為寫作業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于是,學生便會能拖就拖,到最后就直接到學校照抄同學的作業。比如,學生上課的時候愛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沒有掌握好新知識,所以寫作業就會十分困難。還有的學生學習壓力大,雖然學習很努力,但總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面對教師和家長的壓力,學生就會對作業產生恐懼心理,不愿意主動完成作業。有的學生偏科,自己擅長的科目會積極的完成作業,而自己不擅長的科目就會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此外,有的學生不愛學習,在學習中表現得很懶惰,沒有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根本不把作業當回事,教師布置的作業放學就忘記等。
(二)教師方面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有部分原因在于教師。比如,調查發現部分學生認為教師布置的作業偏多,作業量大;教師布置的作業形式太過單一,調查顯示教師布置的作業有69.8%都是書面作業,口頭作業和實踐性作業分別占19.6%和10.6%;作業缺乏層次感,全班學生的作業一樣,只有極少數的教師會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不同的作業。此外,部分教師批改作業不及時,有的教師只會批改部分學生的作業,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鼓勵性評價不多,這些都會影響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
(三)家庭方面
許多農村小學生都為留守兒童,父母外出務工,將孩子交給家里老人帶。由于大部分的農村老人文化水平都不高,無法輔導學生的作業,且老人對孩子十分嬌慣,不會督促學生完成作業,所以才會使學生養成不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另外,即使有的家長在家,也會忙于農活,沒有時間陪學生寫作業,平時也不太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其會認為不完成作業也沒關系,爸爸媽媽不會管自己。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作業拖拉的習慣,對自己的學習造成不好的影響。
二、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的對策
(一)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
農村小學生的作業拖拉現象與其在課堂上的學習情況有關,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對課堂教學進行優化,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促使其主動去改變自己的作業拖拉現象,按時按量保質的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牢固的掌握課堂上所學習到的基礎知識。比如,在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多媒體利用起來,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將教學內容生動、形象的呈現出來,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為學生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能夠輕松的掌握數學知識。當學生能在課堂上解決自己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時,其在課后完成作業就會比較容易,能增強其學習自信心,促使其在課后及時的完成作業。
(二)通過培優補差、建立幫扶小組等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
有些農村小學生不按時完成作業,主要是因為自己對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牢固,學習能力偏差,在作業中總會遇到很多問題,所以會對作業產生畏難情緒。因此,教師要重點培養這部分學生,逐步的提高其學習能力,使其能夠努力克服學習中的困難,改善作業拖拉現象。比如,教師可在班級中建立幫扶小組,進行培優補差啊,讓學習能力比較強、學習成績比較優異的學生去幫助班上的差生。并且,一個班上的農村小學生基本都來自于周圍的幾個村,在課后、寒暑假一起寫作業也會比較方便。在成績優異的學生的帶動下,能調動差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從而改變其不愿完成作業的相關,提高其作業完成效率和質量。
(三)通過家校聯系攜手共同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
家長對學生負有監督責任,學校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讓家長掌握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而學校則能通過家長了解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情況。所以,在加強學校與家長聯系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家校聯系攜手的方式,以共同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比如,利用網絡、QQ等方式,班主任可建立班級家長溝通群,各個科任教師將每天布置的作用發到家長群中,讓家長監督學生完成作業,并及時匯報學生的完成情況。如果家長外出務工,則要通過電話等方式監督孩子完成作業,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以在父母的幫助下認真完成作業。此外,教師和家長的互動也很重要,他們還可以在群內共同探討各種問題,如讓學生獨立、高效完成作業的方法,家長們也可以加強交流,將學生做得比較好的地方分享出來。這樣讓家長相互借鑒,可以促使全班學生的共同進步,使班級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的完成作業,不再出現作業拖拉現象。所以,只有在學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下,才能更好的對學生進行監督,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進步。
綜上所述,農村小學生作業拖拉現象與教師、家庭及學生本身都有關系,所以,在農村小學教育中,教師應通過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也可以通過培優補差、建立幫扶小組等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此外,學校還應加強與家長的聯系,通過家校聯系攜手共同改變學生作業拖拉現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
參考文獻
[1]童克智,胡曉紅.小學生作業拖拉現象轉變之我見[J].文教資料,2017,(29):239-240.
[2]徐聰央.關于小學生作業拖拉現象及矯正對策的研究[J].網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17):95.
[3]徐聰央.孩子寫作業拖拉,怎么辦[J].小學生作文選刊(中高年級),2014,(6):45-47.
[4]柳小立.小學生厭學現狀的心理學分析及對策研究[J].讀書文摘,2017,(13):297.
(作者單位:廣西南寧市上林縣木山鄉廠圩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