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都 周昭雄
摘要:郵幣卡電子盤誕生至今已滿四年,但國內關于郵幣卡電子盤的研究卻始終較少。本文先介紹郵幣卡電子盤的國內研究情況、郵幣卡市場的發展歷史以及郵幣卡電子盤產生的背景與意義,然后指出郵幣卡電子盤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最后再結合時事熱點展望郵幣卡的未來。
關鍵詞:郵幣卡;電子盤;文交所
引言
自2013年10月21日南京文交所錢幣郵票交易中心上線之后,郵幣卡電子化交易逐漸變得火熱起來。然而,由于郵幣卡電子盤處于發展初期,整個行業魚龍混雜,金融風險不斷累積。終于在2017年1月,由證監會牽頭20余部委對地方交易所亂象開展了整理整頓工作。至此郵幣卡交易所數量大大減少,不少郵幣卡交易所選擇停盤轉型甚至直接退市,但也有不少交易所接入了金網易購電子商城。
1、研究綜述
郵幣卡交易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郵幣卡電子盤誕生至今不到四年,總體上國內對郵幣卡電子盤的相關研究仍然比較少。資深錢幣評論家、中國金幣收藏網運營總監繆德生在一篇名為《電子盤,市場的革命性變革》的文章中指出中國的藝術品金融在近幾年進行了種種創新嘗試,雖然做法多種多樣,但是其核心思想都是將金融的手法引入到藝術品領域,進而分享快速增長的藝術品市場。文章指出各家文交所正在試水郵幣卡電子盤,稱這是傳統現貨市場的革命性變革。但同時,郵幣卡電子盤的飛速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高的市場風險和政策風險。文章呼吁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要多點理性,少點投機,不要使藝術品金融的創新模式成為資本的游戲,這也是對整個藝術品市場長遠健康發展的真正保護。收藏投資導刊中一篇名為《郵幣卡電子盤興起,文交所的救星還是噩夢?》的文章介紹了我國文交所的發展歷史,并以南京文交所為例說明了郵幣卡電子盤的風險。文章指出了郵幣卡電子盤存在的問題并呼吁大家謹防郵幣卡電子盤進入賭博怪圈。但同時,文章認為若引導得當,郵幣卡電子盤大有可為。中國經濟信息期刊上一篇名為《雙刃郵幣卡電子盤》的文章用數據說明了郵幣卡線上線下價格相差過大的問題。文章還指出國內郵幣卡交易所的合并、整頓是未來的方向。
2、郵幣卡電子盤的發展
傳統的郵幣卡交易市場是線下交易的,投資者往往同時也是資深的收藏者,郵幣卡交易更多的是屬于一種文化活動。有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有62個線下郵幣卡交易市場,總體規模約為6000億元,年成交額在200億元到250億元。比較著名的是上海盧工和北京馬甸郵幣卡交易市場,日均成交額達5000萬元以上。而隨著國內互聯網的飛速發展,郵幣卡進入電子化交易時代。2016年國內曾有100多家郵幣卡交易所,總體市值曾高達1000億。其中市值最高的南京文交所,日成交額曾經高達十幾億甚至幾十億元。郵幣卡電子盤采用類似股市的交易機制,試圖將互聯網和金融的基因融入到郵幣卡市場中,其發展過程中雖然存在很多問題,卻不得不說是中國在互聯網時代的一大創新。其主要創新之處在于:
(1)郵幣卡電子盤解決了傳統市場的多個弊端。在郵幣卡電子盤誕生之前,傳統交易市場一直是郵幣卡收藏者和投資者的主要交易場所,多數情況下需要收藏者或者投資者親自到現場交易。但是,傳統的交易方式容易出現假貨,造成投資者的經濟損失。由于每年發行的郵幣卡品種多,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市場之后,其中不免有假冒的新品。其次,在傳統的交易方式下,郵幣卡市場交易成本較高,因為賣家要考慮資金成本、人力成本等,而買家則需要考慮住宿、交通等成本。最后,傳統市場的流動性較弱。對投資者來說,買和賣都很不方便。而郵幣卡電子交易平臺都有很嚴格的托管鑒定要求,所有上市藏品都必須經過專業的鑒定機構鑒定驗收之后才可以入庫,解決了假貨問題。另外,類似證券的電子交易方式不僅非常方便,而且還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最后,郵幣卡電子盤的投資者來自全國各地,市場流動性大大提高,投資者不再需要四處奔波尋找對手方。
(2)郵幣卡電子盤有助于引導價值回歸。傳統郵幣卡市場在1997年價格泡沫破裂以來經歷了18年的慢慢熊市,很多郵票的價格比之1997年的最高點下跌了80%,一些當年幾十上百的品種已經跌到幾元甚至幾角。而在相同的時間段內,中國的GDP增長了750%,人均收入也是翻了好幾番,再考慮M2的增長和通貨膨脹等因素,郵幣卡的相對估值下跌超過95%,處于價值洼地。而在郵幣卡電子盤的火熱行情的帶動下,線下市場也跟著逐漸回暖。
(3)相比于國外,國內缺少郵幣卡等藝術品的融資平臺,而郵幣卡電子盤有助于實現郵幣卡的資產證券化以及藝術品融資問題。
然而,由于國內的郵幣卡交易所大多為私營企業,出于公司的盈利目的,其發展過程中很容易偏離初衷。2015年和2016年的極端行情更是凸顯了郵幣卡電子盤存在的嚴峻問題。其主要問題在于:
(1)線上線下價格嚴重背離
2015年被稱為郵幣卡電子盤的元年,這一年郵幣卡電子盤飛速發展,受到資金追捧的郵幣卡電子盤量價齊升。而正由于投資者情緒過高,部分電子盤溢價幅度巨大,導致郵幣卡的線上價格與現貨市場嚴重脫節,與藏品的實際價值嚴重背離。雖然合理的溢價可以活躍市場人氣,但若電子盤的價格嚴重脫離現貨基準價格,那么這樣的溢價就毫無理性可言。相對于現貨市場,電子盤的流通盤相對更穩定,資金面又更為充沛,因此電子盤可以保持一定的溢價幅度,但其價格應當始終圍繞藏品價值運行,溢價幅度也需遵循市場規律。然而,事實是目前每家郵幣卡交易所都有部分品種的價格嚴重脫離于現貨參考價格。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南京文交所的三輪虎大版,其上市價239元,于2014年2月13日上市,在2015年10月30日創下最高109863元的記錄。但是,三輪虎大版的現貨價格僅僅只有750元左右,線上線下價格相差超過100倍。在2015-2016年,基本上每家郵幣卡交易所都至少有一個品種的價格嚴重脫離于現貨參考價格,淪為莊家的工具。
(2)交易所數量過多
自從南京文交所推出郵幣卡電子盤以來,全國各家文交所紛紛效仿,而由于郵幣卡電子盤的火熱,各家大宗商品交易所也開始上線郵幣卡電子盤。由于這些交易所之間本身是競爭關系,郵幣卡電子盤的投資者數量又是有限的,而且投資者數量的增加要遠遠慢于交易所數量的增長,因此各家交易所為了集聚市場人氣,往往會采取各種措施。交易所主要的措施是利用各種開戶活動來吸引投資者開戶,但交易所與交易所之間的競爭沒有這么簡單。由于投資者在選擇交易所時,最關注的往往是交易所的總市值和成交額,因為總市值和成交額高意味著交易所的人氣高,間接的表明了一家交易所的影響力。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許多交易所會選擇成交額造假和指數造假。
(3)監管問題
文交所設立的初衷是完善文化領域的多層次市場,如國有文化企業產權交易、中小文化企業投融資提供平臺與服務,但是,這類業務不僅量少、難度大,而且很難實現盈利。而自從南京文交所上線了郵幣卡電子盤之后,文交所終于找到了盈利模式。于是各大文交所紛紛效仿,一時之間北京金馬甲、北京福麗特等多個交易所相繼上線了郵幣卡電子盤,再后來各種大宗商品交易所也開始進軍郵幣卡電子盤。整個行業自誕生開始便處于魚龍混雜的情形,政府監管始終處于真空狀態。由于郵幣卡電子盤同時兼具文化產品和金融的屬性,其監管難處在于無法確定對應的監管部門。首先,郵幣卡電子盤交易的對象是郵票、錢幣和電話卡等實物,理應受《物權法》裁定。但是,實際的情況是,雖然每個文交所都設置了實物交割的操作環節,卻很少有投資主體會通過交割獲得實物,因為郵幣卡的線上價格相比線下價格幾乎都是溢價的,幾乎所有投資者在交易所持有郵幣卡都是將其作為資產,目的是獲得市場收益,或者稱為證券化資產的未來收益。就此而言,文化交易所此類產品的交易應受《證券法》以及證券管理部門監管。難以確定相應的監管部門導致政府對郵幣卡電子盤的監管總是落后于市場本身的發展。
自2017年證監會領導的整頓工作之后,郵幣卡電子盤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首先,交易所紛紛開始轉型或者直接退市,昔日瘋狂的行情過后只剩滿地雞毛。其次,在中南文交所、南京文交所這類龍頭交易所相繼停盤之后,剩下的仍在交易的交易所幾乎都是有價無市,成交量寥寥無幾。整個行業的發展至此遇到了瓶頸,直到2016年12月金網易購電子商城的推出。金網易購是由宗易匯攜手e投公司開發的收藏品線上商城,通過創新的金融思維、先進的技術平臺、成熟的業務模式和嚴謹的風控流程,為投資者提供收益可觀、風險可控、資金流轉便捷、兼容眾多交易所的一站式郵幣卡服務。但是金網易購自2017年3月開始運營至今只有半年的時間,其實際效果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3、郵幣卡未來的展望
郵幣卡從上世紀的線下傳統交易模式到互聯網時代的電子交易模式,再從電子交易模式到如今的電子商城模式,其市場模式的發展總是順應時代特色。最開始的郵幣卡市場只是收藏者之間的小眾市場,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提升,才慢慢具備了投資屬性,又因為互聯網的普及出現了電子化交易。而雖然郵幣卡電子盤解決了傳統交易的多個弊端,卻因為其類證券的模式觸及了監管紅線,只能繼續探索新的模式,繼而又出現了電子商城模式。金網易購正式上線已半年有余,雖然其一站式的服務模式較為創新,但是總體上有點類似淘寶,而且該模式下藏品的流動性遠遠不如之前的電子盤。筆者看來,電子商城模式就像是郵幣卡的模式3.0,但絕對不會是最終版本。考慮到日下非常火熱的區塊鏈技術,其最大的特色就是去中心化,倘若將郵幣卡交易與區塊鏈技術相結合,也許會出現去中心化的郵幣卡交易,在這種模式下投資者可以點對點進行郵幣卡交易,而且因為區塊鏈的可追溯性,交易的安全性也將得到保障。郵幣卡作為具備投資屬性的文化收藏品,其市場模式必將與時俱進,筆者非常看好郵幣卡的模式4.0會在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中誕生。
參考文獻:
[1] 程小琴.違規郵幣卡交易將遭嚴打[J].知識經濟(中國直銷),2017, (09):92-93.
[2] 繆德生.電子盤,市場的革命性變革[J].金融博覽(財富),2015,11: 43-45.
[3] 辛文.郵幣卡電子盤興起 文交所的救星還是噩夢?[J].收藏投資導刊,2015,14:16-21.
[4] 謝秋陸.雙刃郵幣電子盤[J].中國經濟信息,2015,06:78-79.
[5] 麥嵐.文交所熱潮為何又起?[J].齊魯周刊,2015,36:28-29.
[6] 辛晴,CFP.文交所“電子盤”是救市的良藥嗎?[J].收藏·拍賣, 2015,08:26-29.
[7] Graham J L.Art Exchange? How the International Art Market Lacks a Clear Regulatory Framework[M].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4.
[8] 周正兵.我國文化產權交易所發展狀況、問題與趨勢[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34(01):75-80.
作者簡介:
包法都,上海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公司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
周昭雄,碩士,副教授,現就職于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金融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