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爽
【摘 要】產業集群是一種新型的產業組織形式,不僅能夠創造競爭優勢,還可以推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對企業和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涇縣設備制造業基礎水平較為落后,大多數企業處于低水平重復生產的狀態,各自形成產業鏈;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大多數為代理加工,附加值不高。文章主要從產業集群角度出發,基于ICEB制度模型對涇縣設備制造業集群式創新進行分析。探究涇縣設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式創新的實現需要從兩個要點進行:規劃涇縣設備制造業空間分布;基于創新激勵效應對產業鏈上的要素進行重新整合?;谝陨蟽牲c實現設備制造業集群式創新,從而為涇縣設備制造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力。
【關鍵詞】設備制造業;產業集群;ICEB制度模型;現實價值
【中圖分類號】F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009-02
0 引言
產業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同處或者相關于一個特定產業領域的中小企業高密度聚集在一起的群體[1]。不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來看,產業集群是提升企業競爭力和創造力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近幾年,涇縣設備制造業在市場競爭中逐漸形成以新材料、微電子、元件配件、機床設備等為主的產品,但是競爭力不強,在與鄰省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傮w而言,涇縣設備制造業基礎水平較為落后,產品之間雖有聯系,但各自形成產業鏈;產品大部分為代理加工,附加值不高,創新力度不夠。
在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產業集群引領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的重要作用。涇縣設備制造業需要根據現有條件進行產業空間規劃和資源要素的重新組合,并借助產業集群實現創新式發展。
1 涇縣設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1.1 涇縣設備制造業發展概況
涇縣歷史文化悠久,依托地方豐富資源和政策優勢發展的特色產業眾多,具有產業集群的基礎。近幾年,雖然涇縣設備制造小企業在資源優勢、政策扶植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成長起來,但在與鄰省的市場競爭中并沒有形成規模優勢和經濟優勢,在年產值基本相當的情況下,市場份額占比較小,實際年收益值遠低于理論值。
1.2 涇縣設備制造業存在的問題
1.2.1 空間分布不合理,基礎水平較為落后
涇縣的資源較為豐富,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的產業較多,因此從一開始這些產業就與資源地較為臨近,后期隨著涇縣經濟的發展,涇縣的產業越來越多,產業空間分布大多較為分散。原本有上下產業鏈聯系的設備制造企業并沒有在空間上遵循“就近”原則,因此也造成了產業區基礎設施跟不上企業發展的需求。設備制造企業空間分布的不合理性直接影響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更新步伐。
1.2.2 各自形成產業鏈,成本負擔較大
在涇縣的設備制造業中,有很多產品都存在上下游之間的關聯,但設備制造業企業并沒有充分利用這一點實現產業鏈上的融合,大部分企業都各自形成產業鏈,從最初生產到中期的產成品再到最后的產品,每一個部分的耗費量企業都承擔著很大的成本。其實,企業完全可以不用從開始生產到最后的產品都由自己獨自完成,設備制造企業之間完全可以實現專業化分工和模塊化生產,以節約成本和時間,提高生產效率。
1.2.3 創新力度不夠,產品附加值不高
涇縣設備制造企業大多依賴資源優勢和政策優惠發展起來,因此創新基礎較為薄弱。一是缺乏創新動力,企業間相互借鑒和模仿的程度較高,創新動力不足。此外,創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支持,在現有成本較高、利潤較少的前提下,中小企業很難再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創新技術研發。二是缺乏創新人才,設備制造的中小企業由于企業規模小、工作環境質量不佳,普遍面臨高層次人才缺乏、研發能力不足,難以創新等困境[2]。因為創新力度不夠,加之產品大多為代理加工,產品本身的技術含量不高,所以導致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2 涇縣設備制造業集群式創新的ICEB模型分析
2.1 制度動因分析(Incentive)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政府的優惠政策是推動企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從2006年開始,涇縣政府就相繼出臺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相關文書,規劃專門區域用于涇縣經濟開發區建設;2010年推出脫貧致富計劃,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門檻,同時規范市場準入原則;2012年推出人才流動機制,對于省重點高校畢業的學生給予優惠政策,同時放寬各企事業單位的人才吸納名額;2015年出臺經濟發展聯動機制政策,將涇縣特有產業與馬鞍山的銅礦、寧國的水泥產業進行市場合作,創新發展市場機制,實現經濟聯通、技術互助,不斷加大自己特有產業在皖南經濟市場的比重。
2.2 制度條件分析(Condition)
雖然近幾年涇縣設備制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不斷下降,但涇縣設備制造業畢竟依靠得天獨厚的資源和政策優勢有著良好的基礎,再加之涇縣在歷史文化和旅游資源的名氣和影響也是不小的一筆制度資本。涇縣設備制造業發展較早,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像零件機床、新材料能源、微電子設備等在江南地區占有重要的地位。從實施產業集群式創新的角度來說,涇縣設備制造業具備集群發展的產業基礎和產業集中度。
2.3 制度環境分析(Environment)
涇縣設備制造業發展較早,這就必然決定了在某種程度上設備制造業的生產結構和生產模式難以在短時間內根據市場需要進行調整和升級。而在如今產能過剩和追求生態環保的背景下,涇縣設備制造產業進行轉型升級與優化成為必然趨勢。在與鄰省的競爭中,涇縣設備制造業處于劣勢地位,想要扭轉現狀和更好的發展,創新是必然選擇。對于目前涇縣設備制造企業之間各成產業鏈、相互之間形成競爭、成本負擔較重等問題,可以充分利用創新激勵機制,企業需要意識到創新在企業之間傳播的重要性,以及創新氛圍激勵的重要性。在涇縣政府大力引進人才和實行人才流動機制的條件下,設備制造企業需要把握好機遇,利用人才創新技術,轉變思維,實現轉型。
2.4 制度障礙分析(Barrier)
涇縣設備制造業依靠資源和政策優勢不斷發展,因為資源稟賦的相對優勢,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設備制造業是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雖然已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但是傳統產業的弊端并沒有完全摒棄,傳統的思維模式較為固化,企業的發展模式較為僵化,這都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產業集群的形成。近幾年,政府出臺的政策在逐漸改善企業發展的環境,規范市場行為,為企業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畢竟,產業集群式的發展是介于企業個體與市場之間的一種新型組織形式,在理論上它可以有效降低企業個體在市場上遇到的風險,同時也可以有效避免市場組織成本過大的負擔,但是它的推廣與是否適合當地的發展需要時間的檢驗,同時也需要企業的配合及企業間的協作,當然,政府需要先起到主導作用。
3 涇縣設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式創新研究的現實價值
3.1 為推動涇縣設備制造業的創新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集群式創新研究,有利于地區通過構建產業集群來推動產業技術創新,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從而提高產業和區域的競爭實力。簡單來說,涇縣設備制造業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產業集群式探究,這將為推動原有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做出重要的理論貢獻。涇縣設備制造業已經具備產業集群的基本特征與發展基礎,在與鄰省的競爭中缺乏競爭優勢的主要原因在于產品的創新力度不夠,大部分產品為代理加工,產品的附加值不高。所以,涇縣設備制造業想要做大、做強,必須建立在產業集群的基礎上。因此,開展集群式創新研究,對涇縣設備制造業具有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3.2 對其他產業的創新及區域經濟發展具有借鑒意義
雖然本文是以涇縣設備制造業為研究樣本,但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這有利于解決涇縣其他產業在生產與合作中出現的問題,促進當地集群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涇縣其他產業可以借鑒設備制造業集群發展的模式,充分利用產業鏈上下游之間的關系進行生產要素的重新整合,從而帶來產品技術上的創新和企業創新氛圍的構建。通過產業集群研究,根據地方特色總結產業發展經驗和規律,這對于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3 將推動產業組織政策和區域發展實現轉變
從對單個企業發展的思考轉變到對企業間內在聯系的思考;從單個企業市場的競爭力轉變到產業集群式的競爭力;從政府立場轉變為企業立場;從單個企業視角轉變為地方和企業間相互的視角。所以,對涇縣設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式創新的探究對于產業組織的研究和理論的深化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要以新的思維構架和重新審視區域經濟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劉春芝.集群式創新——以遼寧裝備制造業發展為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2]王云珠.山西中小企業產業集群發展與升級問題研究[J].經濟問題,2017(1).
[3]閆俊周.新常態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以河南省為例[J].經濟論壇,2016(2):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