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來用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是寫入《中國共產黨章程》的一項監督執紀新規定,也是最能體現黨的十八大期間反腐倡廉理論的核心概念。目前對該項政策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微觀工作層面,缺乏戰略性思考,因而導致實踐運用中出現了一些與“四種形態”目標相違背的做法。“四種形態”不僅僅是一個具體的工作要求,而且是我國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特殊階段的一個戰略部署,非常清晰地提出了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反腐敗的戰略思維、戰略目標、戰略假設、戰略措施、戰略布局。只有從戰略高度認識“四種形態”的價值,才能把握其核心內涵和精神實質。“四種形態”的提出有特殊的時代背景,它有特定的理論架構與主要內容,具有三大理論貢獻:使中國的反腐敗走向輕刑化時代,反腐敗的成本會大幅降低;倒逼監督執紀方式的轉變;推進法治進程。要實現“四種形態”的戰略目標,有必要提高站位,從理論上澄清一些錯誤認識。建議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保障“四種形態”結果自然形成而非人為催熟;要避免急于求成,要有長期作戰的準備和安排;堅持一把尺子量所有黨員干部,防止監督執行不公平、不平等。
(《河南社會科學》2018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