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木
摘 要:林業生產在國民生產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加強對林業生產的管理,有利于促進生態的平衡發展,還能創造更多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所以,在對林業生產進行管理時,應對森林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加大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以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本文對林業生產的管理措施及方法進行簡要論述。
關鍵詞:林業生產;管理;方法;造林
林業生產的基礎是土地,其經營對象是森林,林業生產主要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是造林,二是森林經營,三是森林利用。所以,在對林業生產進行管理的過程中,要采取相應的措施和方法,做好每個環節的管理工作,以保證林業生產活動的順利進行。
一、積極的營造造林氛圍
1.加強對造林工作的宣傳。要提高人們造林的積極性,必須要加強對造林工作的宣傳,讓人們意識到造林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參與造林工作。比如,組織專家對造林過程進行指導,及時的解決造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提高造林質量。同時,要通過大力宣傳,讓群眾意識到林業生產所能夠帶來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并為村干部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在村干部的帶領下,使更多的村民主動造林。
2.充分發揮領導的作用。在林業生產中,領導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其會影響造林效果。所以,在林業生產過程中要充分發揮領導的作用,以提高造林質量。比如,在每年的春季林業大會和秋季林業大會中,成立林業生產領導小組,小組成員為各個林口部的負責人。由每個鄉鎮的黨委書記負責本鄉鎮的造林工作,并簽訂相應的目標責任書,加強對各層領導的監督管理,對造林效果比較突出的領導給予獎勵,造林結果不達標的領導則要給予其一定的懲罰。
二、加強對造林過程的管理
1.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在播種前,要先采收種子,將采集好的種子進行脫粒處理,再進行凈化、精選,將選出的種子儲藏好。如果是直接購買的種子,則將其儲藏好就行。在播種前,應將苗床做好。然后,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催芽過后播入苗床,再覆蓋一層草。
2.加強對苗期的管理。在播下種子后,發芽率達到70%的時候,就可以逐漸的揭去上面覆蓋的一層草,到發芽結束的時候可全部揭去。苗期的苗木十分幼嫩,由于其抗逆能力很差,所以需要在早晚的時候對其澆水。如果是在夏季,則要在苗床上增加遮陽網,以免幼苗受到陽光的直射。同時,應隨時關注苗木的生長狀況,及時的間苗和補苗,使苗木能夠。此外,秋冬季節要加強對苗木的保護,保證苗床擁有合適的濕度,使其能夠正常生長。
3.加強對造林過程的管理。造林前要先將林地清理干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對林地進行50cm的深耕。然后,根據實際的造林要求挖穴,注意控制好樹穴的深度和株行距。在造林前要先起苗,保證苗木的完整性。起苗以后對苗木分級,造林時選用1-2級的苗木,其具有較強的抗逆性,能夠生長得比較好。已經起出的苗木要及時的用于造林,以確保造林的成活率。
三、加強對林地的管理
1.新造林的管理。新造林比較脆弱,必須要加強對新造林的管理,才能保證其擁有較高的成活率。首先,要重視新造林的撫育工作,撫育的時間最好為每年的五月中旬,撫育的方式包括除草、松土、澆水等,使林木能夠享受充足的陽光,吸收到足夠的水分。第二次撫育最好在七月,第三次在九月。新造林要連續撫育三年,第二年和第三年分別撫育兩次和一次。然后,要做好禁牧、防寒及防火等管理工作。在完成新林地的造林工作后,要安排專門的人員對林地進行管護,對林地進行禁牧,以免幼苗被牲畜踩踏,降低林木的成活率。并且,新造林的抗逆性不太好,在冬季的時候應對林木保暖,以免其被凍傷。冬季還需要做好防火工作,冬季的干枯的雜草比較多,一旦遇到明火就很容易燃燒,從而波及到林木,導致林木被燒傷甚至燒死。所以,在進入秋季的時候就要將比較深的雜草和灌木等砍除,并成立專門的防火隊,對林地進行巡護,安排人員在瞭望塔進行24小時瞭望,以便在發現火情的第一時間采取措施對其進行控制,縮小其影響范圍。
2.中幼林的管理。首先,要對幼林修枝,在幼林生長到一定的階段時,有的樹木自然整枝會比較差,所以需要對其進行人工修枝,將接近地面的一些多年生枝剪除,以促進樹木的生長。并且,通過適當的修枝,還能增加樹木的枝下高,即使在冬季的時候出現地面火,其也很難擴展到樹上。其次,要對幼林進行間伐,間伐的時間最好在林分郁閉度達到0.8的時候。如果林分太密,林木就難以享受到充足的光照,林間的通風性也會比較差,會使林木的生長受到影響。間伐使要盡可能將小的、彎曲的、密集的樹木砍去,保留比較大的、直的樹木。
3.近成熟林的管理,在林業生產中,近成熟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需要加大管理力度,而對近成熟林進行管理時,要先對其進行間伐,嚴禁濫砍濫伐,以促進林木的生長,保證林地的經濟效益。同時,要做好林地的防盜工作,因為有的不法分子可能會偷盜樹木去換取金錢,所以要加強對林地的管護,設置警示標志,采用GPS定位監測,并24小時監控,才能避免樹木被盜引起經濟損失。在林分成熟時,還應對其進行皆伐,以保證樹木的整體生長速度。而對林分進行砍伐以后,則要及時的對跡地進行更新,種植樹木造新林,以促進林業的循環發展,維持生態的平衡,從而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綜上所述,在林業生產管理中,應通過加強對造林工作的宣傳、充分發揮領導的作用等手段,營造良好的造林氛圍。同時,要加強對造林過程的管理,做好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加強對苗期和造林過程的管理。此外,還應加大對新造林、中幼林、近成熟林的管理力度,以促使林木的健康生長,促進林業生產的順利進行,從而創造更多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蘇衛文.探討提高林業的營林方法及生產措施[J].現代園藝,2017,(24):219.
[2]薛艷麗.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J].河南農業,2017,(23):29,33.
[3]高姿,張章.現代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措施[J].鄉村科技,2017,(36):42-43.
[4]饒建興.林業造林方法及營林生產管理分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6):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