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摘 要】文章通過闡述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基本情況,分析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及劣勢,對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效策略進行探究,旨在為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關鍵詞】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
【中圖分類號】F426.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056-02
我國貴州省黔東南一直以來就有苗侗藥都、天然藥庫的美稱,近年來,黔東南憑借自身中藥材產區特有的氣候環境、地理條件,將中藥材產業作為主導產業開展培育,采取龍頭企業及品牌帶動戰略措施,推進培育集藥材種植、藥材研發、市場營銷等于一體的產業,收獲了十分可觀的發展成效。然而伴隨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依舊面臨諸多挑戰[1]。由此,對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開展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基本狀況
1.1 中藥材基地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在黔東南州政府的不斷推動、引導下,使全州中藥材產業收獲了顯著的發展成效,特別是中藥材基地已達到了一定規模。現階段,全州中藥材種植面積已經突破約4萬hm2(60萬畝),重要品種包括太子參、茯苓、鉤藤、何首烏、山銀花等。其中,太子參、何首烏、頭花蓼、淫羊藿4個品種已得到國家GAP標準認證,頭花蓼還是全國苗藥唯一得到國家GAP認證的品種。施秉縣盛產的太子參,其所含有的有效成分要明顯超過其他省份生產的同類產品,限量可達到全國總量的一半,太子參儼然轉變成一張令該地區名聲遠播的名片[2]。
1.2 多元化市場經營主體
截至目前,黔東南州中藥材企業已發展至七十余家,有2家藥品生產企業的2條生產線獲取了新修訂GMP認證證書;獲取國家準字并生產的品種數為30個品種、33個規格,還包括咽喉清喉片、益肺止咳膠囊、齲齒寧含片等民族藥品種。
1.3 中藥材示范園區建設已成雛形
黔東南州中藥材示范園區建設已成雛形總計有6個,其中有5個已被評為省級園區,另外1個園區也不斷朝省級標準園區邁進。
2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及劣勢
2.1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優勢
(1)有利的政策環境。近年來,我國中央政府相繼提出“發展綠色中藥材種植業,促進中藥材規范化生產”“積極推進中藥現代化,大力發展中成藥和民族藥”的政策;貴州政府也頒布了一系列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為黔東南中藥材產業大眾化創造了有利的政策環境。
(2)黔東南州政府十分重視。黔東南州政府將中藥材產業作為全州重點發展產業,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在制度層面上對中藥材產業發展進行了規范,推動了相關制度的制定,為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法律保障。
(3)豐富的中藥材資源。黔東南州是貴州省中藥材主要產區之一,素來就有“苗侗藥都”“天然藥庫”的美稱。現階段,全州查明的中藥資源總計有2 831種,分別包括藥用植物2 656種、動物藥154種、礦物藥21種。在我國統一普查的363種重點藥材品種中,黔東南占有328種,占比為90.4%。
2.2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劣勢
(1)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不利。在很長一段時期,黔東南相關部門缺乏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適量開發的有效保護,使得地方民眾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進行大肆采摘、攫取,對中藥材野生資源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2)未有構建科學完備的信息平臺。現階段,黔東南尚未構建科學完備的中藥材市場供求信息共享平臺,生產、銷售等一系列信息缺乏有效流動,中藥材不論是種植還是銷售均存在極大的盲目性,供需信息交流不暢,市場價格出現極大的波動。因為未有切實穩定的銷售渠道,藥農不得不同時承擔中藥材種植的自然、市場雙重風險,這些風險必然會對藥農種植中藥材的主觀能動性造成不利影響。近年來,隨著多種不同中藥材原料種植基地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供求關系越來越不協調,一些原料產業呈現出忽高忽低的發展形勢,這種問題迫切需要得到有效解決。
(3)企業研發創新能力有限,“產、學、研”缺乏有效結合。黔東南中藥材企業大部分規模有限,因為資金不足,為了縮減風險,在新藥研發方面,推行“短、平、快”戰略,從而引發了不利的低水平、重復生產狀況。除此之外,一些中藥材加工企業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利益,采取拉低產品價格的手段,而未對自身研發能力予以足夠重視,使得基礎研究滯后,技術創新水平薄弱,科研成果轉化及技術推廣服務體系不完善,藥農技術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資源優勢難以得到充分彰顯。
(4)標準化生產水平不足,質量參差不齊。對于中藥材種植而言,現階段依舊存在農藥、化肥使用不合理的情況,再加上產業監督管理不足,造成一些中藥材殘留超標。此外,在中藥材加工過程中,為了確保外表美觀、較長的保存周期,一些藥農和經銷商用硫磺對中藥材進行熏蒸,從而對消費者用藥安全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3 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有效策略
黔東南中藥材產業在新形勢下,要緊緊跟隨社會前進的步伐,不斷開展改革創新,強化對國內外成功發展理念的學習引入,切實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發展。關于如何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可以將下述策略作為著手點。
3.1 強化中藥材野生資源保護
野生資源是作物栽培的重要基礎,保護野生資源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黔東南雖然有著豐富的中藥材野生資源,卻因為近年來的無度采挖,使得中藥材種群數量、規模不斷萎縮,一些中藥材甚至處在瀕危狀態,迫切需要得到有效保護。因此,首先應當加強中藥材野生資源的調查統計,明確黔東南中藥材資源的種類、分布、重點品種蘊藏量等情況,以及人工栽培中藥材的種植面積、生產工藝、供需量等情況,制定科學適用的中藥材發展規劃,為構建中藥材野生資源動態保護機制及信息服務系統打下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建設中藥材種子種苗培育中心,推進省內外優良中藥材品種的引入、篩選、推廣,采集名優中藥材野生資源,加大中藥材優選力度[3]。
3.2 構建科學完備的信息平臺
首先,推進構建中藥材電子交易平臺。建立以黔東南國家級中藥材專業市場為中心,以中藥材龍頭企業為重點的有序市場網絡。其次,建立中藥材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大宗中藥材品種各個環節的可評價體系,確保中藥材生產企業使用有清晰來源的中藥材原料。最后,構建中藥材預警機制。匯集行業協會、企業等構建中藥材資源信息網絡平臺,并與全國中藥材資源信息網開展有效聯動,實現對中藥材市場發展實時動態的及時掌握,構建中藥材預警機制,進一步促進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
3.3 推進政府與企業的有效聯動
現階段,銷售不暢是阻礙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一大問題,中藥材從業人員,尤其是龍頭企業應當強化宣傳,開拓營銷渠道,選聘綜合素質高的營銷人員。政府應當加大力度引入中藥材深加工企業,以消除中藥材產業瓶頸,開拓中藥材產業渠道,提升產業附加值。與此同時,可推行互惠互利的經營手段,諸如“企業+藥農+技術支持”的經營模式,真正意義上調動起藥農中藥材種植的主觀能動性,因為中藥材種植存在不小的風險,所以可嘗試將農業保險引入至中藥材產業體系中。除此之外,政府應當進一步給予有效扶持,特別是推進招商引資等政策措施的制定、實施,建立藥農、中藥材企業對外交流合作平臺,切實與國家扶貧政策開展有效相融,依托扶貧資金促進中藥材產業的不斷發展。
3.4 強化基礎研究,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
中藥材產業是一個離不開可靠技術支撐的產業,為推動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發展,應當強化基礎研究,逐步提升中藥材質量,打造“黔藥”“苗藥”品牌,推出特色產品,提升市場競爭優勢。首先,應當強化中藥材資源的保護生物學研究,對黔東南野生中藥材資源開展科學系統的調查研究,推動運用科學可行的保育方式方法,多種途徑引入其他地區優良中藥材品種等,開展當地適應性培養。其次,強化中藥材高產培植技術手段的研究,尤其是規劃化、工廠化培植技術手段的研究。再次,強化中藥材良種的提純復壯,強化優良中藥材品種選育,推進各式各樣中藥材品種優良性狀的有效結合,自源頭層面推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最后,推進“產、學、研”交流合作,凸顯各方優勢的充分發揮。高校可開展基礎層面的研究,諸如良種選種、高產栽培方式方法研究等;企業可依托一系列資源優勢,推進科學研究成果的研究、推廣,進一步促進黔東南中藥材產業的有序健康發展[4]。
參 考 文 獻
[1]陳建祥,王忠平.施秉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1,39 (35):21636-21637.
[2]Jang J W,Lee J Y,Kim C J.Anti-asthmatic activity of phenolic compounds from the roots of Gastrodia elataBl[J].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2010,
10(2):147-154.
[3]陳建祥.施秉縣中藥材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農技服務,2011,28(4):539-540.
[4]王云生.黔東南州天麻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J].貴州農業科學,2016,44(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