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平
【摘 要】文章在闡述產業轉型升級概念的基礎上,對新消費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現狀與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從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擴大對外開放窗口、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資源配置模式、建立健全機制體制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新消費;產業轉型;升級;對策
【中圖分類號】F1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069-03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正在進入新的消費領域,新消費時代的到來促使產業轉型升級。產業轉型升級最終是為了順應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及減輕環保壓力而進行的,它不僅滿足了市場需要,是科技進步的必然選擇,而且也符合當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因此,新消費引領作用下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就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
1 產業轉型升級概念解析
產業轉型升級,簡單來說,可以將其解釋為產業結構高級化。具體來說,產業轉型升級主要指的是產業從低附加值轉向升級到高附加值,從粗放型轉型升級到集約型,從高污染、高能耗轉型升級到低污染、低能耗。產業轉型升級,可以說是促進產業發展的有效戰略,它主要改變的是企業的經營形態,對市場或產業進行戰略轉移。產業轉型升級最終是為了順應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及減輕環保壓力而進行的,它不僅滿足了市場的需要,是科技進步的必然選擇,而且也符合當前消費者的消費模式。
2 新消費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現狀
隨著經濟發展、科技進步,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正在進入新的消費領域,越來越多消費者的消費不再局限于產品本身,而是“產品獲取+產品服務+產品體驗”的結合體。在國外,很多消費者會為服務買單,也就是給予服務員一定的“小費”。與國外相似,現如今,很多國人已經開始很認真地為服務買單,對情感的需求已成為消費的影子。這種消費模式的轉變,促使傳統產業必須轉型升級。傳統產業模式已經適應不了新消費的需求,而產業轉型升級則可以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使產品的交易價值持續上升。總的來說,就是利用技術進步,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基礎上進行研究、補充、創新,從而使得產業向著更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在新消費時代背景下,產業轉型升級的現狀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2.1 產業結構趨于合理
過去,由于產品結構升級緩慢,使得部分需求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但是隨著產業轉型升級的不斷推進,產業結構變得更加科學、合理。當前,中國經濟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經濟增長總體趨于穩定,經濟的限制條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不經過市場調研就胡亂生產的模式應該被摒棄變,這種生產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產能過剩。新消費時代背景下的產業轉型升級要求在進行產品生產之前必須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而且其中的數據要及時更新,要能夠隨著市場需求的變化而進行產品生產的調整。
2.2 產品競爭力逐步提高
市場是決定產品能否生存的關鍵性因素。沒有市場,再好的產品也不能生存下去。新消費時代背景下對產品市場提出了新要求,人們追求個性化、時尚、有品質的消費,消費種類及規模越來越大,導致傳統產品不能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其市場需求也必然急劇下滑。因此,企業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必須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目前,我國許多地方的企業都在大力推行產業轉型升級,并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有些人對轉型也存在一些誤區,單純地把產業轉型升級看作是淘汰一些“夕陽產業”,轉而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從而引發人們一股腦地去追逐新興產業。當然,并不能否認發展新興產業是在新消費時代背景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但是這并不是轉型的唯一途徑。其實只要能夠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就能提高企業活力,其經濟潛力就能被激發,帶動作用就強,就是給企業注入了“強心劑”,從而使企業適應新消費時代。
2.3 環保壓力得以緩解
當前,隨著國家政策的轉變,對官員的考核不再過多地注重GDP份額,而環境作為考核指標成為重中之重。優良的環境是我們能夠賴以生存的基礎,過去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過分地追求經濟上升的現象已經發生改變。逐日變差的生存環境也是促使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原因之一。過去的生產模式已不能適應環境的要求,為了緩解環保的壓力,必須進行產業轉型升級。新消費涉及新產品、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依托技術的進步,將主要的污染控制在最低程度,是新消費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要求之一。與過去“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不同,現在的環境治理要求從污染的源頭開始治理,將污染的苗頭扼殺在搖籃里,真正地達到環境友好型產業的要求。產業轉型升級后的特點是低污染、高產出,這種模式的產業結構必定會使現有的環保壓力得以緩解。
3 新消費引領作用下產業轉型升級的必要性
每項政策的實施都有其背景。產業轉型升級也一樣,同樣存在其升級轉型的必要性。產業轉型升級,最終是為了順應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并減輕環保壓力而進行的。本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3.1 科技進步的必然選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沒有科技的發展,產業結構的轉型是很困難的。而科技的進步必然會帶動產業進行轉型升級,如果一些企業的轉型升級不能隨時跟隨科技進步的腳步,那么它們遲早會被淘汰,這就是市場的淘汰法則。產業轉型升級的原理不外乎使低附加值產業向高附加值產業升級,從高能耗、高污染向低能耗、低污染的模式轉變,從粗放型產業向集約型產業升級。而升級的前提及推動力就是科技。中國的工業化已經基本飽和,但是高科技含量的產品卻略顯不足。科技的發展給予產業轉型升級機遇,同時也鞭策落后的產業進行轉型。科技使得消費市場發生了巨大變化,而消費市場的巨大變化又促進企業的產業結構進行轉型升級。
3.2 滿足市場的迫切需要
無論企業進行什么樣的變革,他們的目的都是為了擴大自己的銷售市場,從而增加企業的利潤。第一次工業革命使很多落后的手工藝品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是因為落后的手工藝品已經滿足不了人們的需求。隨著時間的推移,手工藝市場逐漸消失了。市場對于產品來說,就相當于是植物所需的土壤,沒有土壤的滋潤,生命力再頑強的植物也會逐漸枯萎。市場需求瞬息萬變,沒有足夠的市場需求敏感性,就不能隨著市場的變化將產業轉型升級,那么企業的產品所占的市場份額會越來越小。企業的生存原則是以市場需求為基礎的,市場需求是產業生產的風向標,能夠隨著風向標指示進行轉型升級的企業,就能夠在激烈、殘酷的市場競爭中生存,能夠滿足市場的需求進行轉型升級,這是企業最終的目標。
3.3 符合消費者的消費模式
新消費時代背景下,消費者的消費模式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模式是一種消費表現形式,可以人為地將其分為消費的自然模式和消費的社會模式2種。比如,人們為了生存而用于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消費,屬于消費的自然模式;而消費的社會組織形式則屬于消費的社會模式,其中既包括合理的理智消費,也包括不計成本的浪費性消費,它主要是用來體現特定意義的社會消費關系性質。對于消費模式,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認識它。市場的產品可以隨著人們的需求變化進行產業調整,在不同的時期給予產業不同的生產要求。產品的最終目的是為消費者服務的,達不到消費者要求的產品是不能長期在市場中生產的。新消費模式下的產業轉型升級,就是為了使生產的產品能夠更符合消費者的需求,并且更符合國家對于環境的要求。以史為鑒,能夠在歷史長河中生存下來的大企業都是經過改革升級的。任何時候,企業都要以符合消費者模式為前提進行產品的生產。
4 新消費引領作用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近年來,雖然我國經濟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績,產業結構調整也有了顯著的進步。與輕工業相比,重工業更迫切地需要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爭取能夠搶占經濟制高點,擴大改革發展新優勢。隨著新消費時期的到來,一些企業開始積極地促使產業結構向高級化邁進,采取新的產業策略,加快推進高科技的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對傳統的產業適當地“騰籠換鳥”。這些新政策適應了時代的需求,符合當代經濟的發展潮流。對于落后的企業而言,時間就是生命,能夠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就等于加快企業的利潤增長速度。因此,在新消費的引領作用下,筆者從以下5個方面提出加快企業產業轉型升級的對策。
4.1 優化產業結構布局
一根筷子容易被折斷,但是一把筷子就不容易被折斷。與科研類似,現在單純地研究單一學科已經不再是主流,更多的是講究交叉性學科研究。也就是說,將不同學科的內容相互補充,擴大彼此的研究范圍,在有交叉的知識點上再進行突破。產業布局也應當如此,可以在進行產業園設計時,將可以相互補充、相互利用的企業安排在一起,進行優勢互補,充分利用彼此的過剩資源。
4.2 擴大對外開放窗口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舉世矚目。而擴大對外開放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擴大外需的規模。同時,也有更多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設備的機會。由于當前經濟的變化,全球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速度顯著降低,新一輪的貿易保護政策層出不窮,這必然會對中國的國外市場造成不利的影響。國內市場已經基本成型,怎么樣擴大國外市場,降低對外貿易的阻力是中國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海外有著豐富的市場資源,是我國進行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陣地。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是我國很多企業進行自主創新的第一步。產業轉型升級的前提就是淘汰掉落后的技術,甚至是落后的企業。借助于對外開放,加快與“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對接,就有機會充分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并應用到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
4.3 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產業轉型升級就是使“中國制造”轉向“中國創造”的過程,關鍵環節就是利用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把現如今的“合格制造”轉變成“優質制造”“高級制造”。創新是給予企業活力的源泉,而教育是培養具有創造性人才的必經之路。沒有創新,企業就會缺乏競爭力,沒有創新也就沒有價值的提升。為了加快企業的產業轉型升級,就必須加快創新。只有這樣,企業才能利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新理論來提高產品的質量,開發出更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提高新的服務質量,占據更大的市場并最大限度地實現市場價值。與此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還能夠促進企業組織形式向著更合理、更科學、更高效率的方向邁進,從而不斷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
4.4 完善資源配置模式
資源是企業發展的前提,沒有足夠的資源,企業很難發展。而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規則是獲得資源的有效途徑之一。國家必須實行統一的市場準入規章制度,建立明確的市場監督體系,進一步完善先前主要由市場決定價格的體制,從而形成市場在進行資源配置時起到決定性作用的基礎。對于人才、科技等非物質元素市場,要進一步地去完善。要建立相對健全的資源獲取和生態環境補償體系,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進行生產作業,積極促進各種商品和服務市場形成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客戶自主選擇、自由消費的市場格局。
4.5 建立健全機制體制
現有一些制度、政策不夠健全,產業轉型升級面臨著各種制約因素,如基礎設施、質量標準、監管體系、信用體系不夠完善等,優惠政策還不到位,導致部分產業很難轉型。因此,政府應該在土地、投資、稅收、金融、知識產權等領域改革創新,建立健全機制體制,補足短板,適應新消費時代,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5 結語
一言以蔽之,隨著“新消費時代”的到來,應從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擴大對外開放窗口、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完善資源配置模式、建立健全機制體制等方面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新消費的發展。
參 考 文 獻
[1]鄧少軍,芮明杰,趙付春.多層次信息消費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路徑模式——供給側與需求側對接的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59(3):154-163.
[2]袁小慧,范金,王凱,等.新一輪科技革命背景下居民消費升級對中國產業轉型影響研究[J].新疆社會科學,
2015(6):12-18.
[3]王慧敏.在產業轉型升級城市新區建設城鄉一體發展中發揮示范引領帶動作用[N].安陽日報. 2016-06-08
(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