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俊
摘 要:說明書是專利申請文件的基礎,技術效果是說明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專利法、專利審查指南的角度出發,詳細闡述了關于“能夠實現”中產生預期技術效果的理解、并結合預期理論的相關概念,初步探討了如何理解預期,理性預期以及非理性預期的區別,兩種預期效果與判斷發明能否實現的關系,同時給出了理性預期技術效果撰寫的方法。
關鍵詞:能夠實現;理性預期;技術效果
1、前言
說明書是專利申請文件的基礎,專利法第26條第3款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做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準,而在專利審查指南中提到,所謂“能夠實現”,是指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按照說明書記載的內容,無須再付出創造性勞動,就能夠實施該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解決其要解決的技術問題,產生其預期的技術效果。這其中包含了三個要素“實施方案”,“解決問題”,“產生效果”,“實施”意味著方案的再現性,“解決”代表著發明的目的性,“產生”暗含著效果的客觀性。三者既相對獨立,又相輔相成,只有滿足上述三方面要素,形成邏輯整體,才能真正闡述能夠實現的含義,因此,作為上述三個要素載體的說明書至關重要,其記載的內容將作為判斷能夠實現的基準,而在三個要素中,能否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往往容易被申請人忽視,在撰寫說明書時,由于預期本身所具有的不確定性,申請人描述的技術效果通常比較隨意,從而造成專利申請文件存在不符合規定的隱患。
2、預期的理解
何為“預期”,專利法及審查指南并未對預期做出詳細的說明或解釋,筆者認為:預期強調的是對未來結果的一種預判或期待,是人們希望能夠達到某種結果,其帶有著較強的目的性,就專利申請而言,預期所指代的應是申請人對其發明創造所能帶來效果的一種判斷或預估,其通過技術方案和技術問題的闡述,引出申請人對于發明創造效果的期望,而說明書有益效果的撰寫,則是其對發明預期效果的直接體現。
3、理性預期與非理性預期
通常來講,對于預期,一般可以概括為下述兩種情形,即非理性預期,理性預期。
非理性預期,指人們只是憑借過去或特定情形的經驗對未來做出判斷,沒有充分利用與預期相關的其他變量所提供的有用信息,這些預期是不合乎理性的,缺乏說服力。對于專利申請來說,非理性預期可以理解為:申請人通過對其發明創造的個人理解或認知,進而所產生的一種期待,其在申請文件中的表述較為宏觀上位,帶有著強烈的主觀意愿,在做出預期結論時,也通常不帶有相關技術的研究或推測,針對現有技術,新的技術方案能否產生其所預期的效果,具有較大地不準確性,甚至會出現與其預期相悖的情形。
理性預期,指人們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運用過去和現在一切可獲得的信息,對所關心的變量在未來的變動狀況做出盡可能準確的預測。即指人們預先充分掌握了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做出的預期,這種預期之所以稱為”理性的”,因為它是人們參照過去歷史提供的所有知識,對這種知識加以最有效利用,并經過周密的思考之后,才做出的一種預期,簡單的說,人們所預期的將來情況和將來的實際情況不會具有系統性的和持續性的差距或錯誤。
4、理性預期的技術效果
筆者發現在我國現有的專利申請中,存在著大量的非理性預期的效果描述,主要原因在于申請人對現有技術,技術領域的發展狀況欠缺了解,也缺乏相應的技術數據或資源進行分析,因而造成在發明創造過程中,以個人的創作角色作為主導因素,進而過多表達主觀愿望,而未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做出合理的預期。理性預期與非理性預期最重要的區別在于,申請人是否運用了足夠的現有知識或技術信息,對發明創造所帶來效果做出相應的預期,顯然理性預期更具有說服力,在判斷能否產生預期技術效果時,理性預期所做出的結論更接近于所屬領域技術人員的判斷尺度,而專利法26.3關于能夠實現的要求,所針對的人員同樣為所屬領域技術人員,即在認定發明創造能否產生預期的技術效果時,預期效果的理性與否至關重要。而效果的撰寫與申請人的水平以及對于發明創造的理解有著直接的關系,申請人在發明創造的過程中,往往按照過去已經發生過的情況來估計或判斷未來的形勢,其大部分考慮的僅僅是前期某一些特定方面的信息,其處理信息的方式也是建立在以往技術的基礎上,但對于一件發明創造所可能帶來的技術效果,應充分考慮該技術方案與現有技術的不同,最為直接的提供相應的實驗數據或理論分析,也可以通過對發明或實用新型結構特點的分析和理論說明相結合,與現有技術進行比較,指出與現有技術的區別,面對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其能達到或完成的程度,從而做出相應的理性預期。
5、結語
說明書是申請人公開其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文件,其主要作用是為社會公眾提供新的足夠的有用技術信息,從而促進發明創造的實施及推廣應用,在說明書中,技術方案、技術問題以及技術效果的描述,毫無疑問是整個發明需要公開的核心內容,而一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不能實現的發明創造,不僅對社會公眾毫無作用,甚至對社會技術的發展會產生一定的干擾,無疑“實施方案”,“解決問題”是發明創造的核心內容,但“技術效果”同樣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其是確定該發明創造是否具有“進步”或“顯著進步”的重要依據,而合理的預期效果,需要申請人在說明書中結合技術方案以及技術問題,做出客觀理性的分析,即對于該發明創造效果具有相應的理性預期,寫清相關現有技術的分析,列舉各類技術效果的實驗數據或理論分析的驗證,從而使得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實施該技術方案時,產生的技術效果與預期相同或相應。
參考文獻
[1]國家知識產權局編著:《審查指南》(2010年版),知識產權出版社,第二部分第二章第2.1.3節
[2]尹新天著:《中國專利法詳解》(2011年版),知識產權出版社,第361頁
[3]楊玉生著:《理性預期學派》(1996年版),武漢出版社,第15-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