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平



【摘 要】盾構機在泥巖地層掘進時,會出現刀盤結泥餅、泥水滯排、刀盤扭矩大、掘進速度慢等一系列不利于施工的困擾,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泥水盾構機在泥巖地層的適應性,文章以南寧市軌道交通3號線青市區間盾構施工為例,介紹了對泥水平衡盾構機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改造,并加以相應的管控措施后,取得較好實施效果,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
【關鍵詞】泥水平衡;泥巖地層;適應性改造;盾構推進技術
【中圖分類號】U455.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153-04
0 前言
盾構機在泥巖地層掘進時[1],會出現盤結泥餅、泥水滯排、刀盤扭矩大、掘進速度慢等一系列不利于施工的困擾,為解決上述問題,提高泥水盾構機在泥巖地層的適用性,本文以南寧市軌道交通3號線青市區間盾構施工為例,介紹了在施工中對泥水平衡盾構機進行優化改造的過程,以及采取了相應的管控措施后,取得了較好的實施效果。
1 工程概況
1.1 項目概況
本項目為南寧軌道交通3號線青秀山~市博物館站(原博藝路站)區間(簡稱青市區間),左、右線盾構下穿邕江段施工。側穿南寧大橋,穿越邕江河道段的樁號范圍為YCK21+126.66(青環路)~YCK21-846.38(龍堤路),穿越段線路長719.72 m。穿越邕江最低河床高程為46.6 m,對應的隧道頂部高程為38.2 m,埋深最小為8.4 m。
1.2 掘進地質條件
根據地質資料文獻[2]揭示,青市區間左右線穿越地層相對復雜,既存在全斷面粉砂質泥巖⑦1-2、⑦1-3、⑦2-3,也存在⑤1-1圓礫層、⑦1-2粉砂質泥巖、⑦1-3泥巖、粉砂質泥巖、⑦2-3粉砂巖、泥質粉砂巖等的復合地層。其中,穿越邕江段洞頂8~10 m范圍內,主要為不透水泥巖或者粉砂巖。
2 設備適用性改造
根據青市區間的地質特點,結合已竣工南寧軌道交通1號線白蒼嶺站—火車站區間的施工經驗[3],針對結泥、滯排等情況,在始發前對盾構機進行了相應的改造,以達到盾構施工最佳效果。具體改造情況如下。
2.1 泥漿循環系統改造
(1)增設泥漿沖刷泵。①新增泥漿沖刷泵的主要參數:泥漿泵流量為500 m3/h;電機功率為132 kW;泵出口壓力為5.5 Bar;轉速為980 n/min。②新增泥漿沖刷系統。該系統與原泥漿循環系統互相獨立,可通過開關泥漿管路上的球閥相互切換,根據需要沖刷碎石機、刀盤、泥水艙泥漿門及P2.1泵。具體改造方案如圖1所示。
(2)刀盤沖刷改造。改進沖刷刀盤沖刷管路孔,主要是泥漿管將延長至刀盤中心附近,達到沖刷效果。刀盤注水孔、沖刷管置示意圖如圖2所示;刀盤沖刷噴口現場改造情況如圖3所示。
(3)鄂式碎石機增設攪拌樁。在鄂式碎石機部位增加1套攪拌樁(左右各焊接1根),用來攪拌碎石機前方的積渣,便于排漿排渣。攪拌樁尺寸為200 mm×150 mm×100 mm。碎石機鄂攪拌樁焊接圖如圖4所示。
2.2 刀盤改造及刀具配置
(1)增加攪拌樁。①在刀盤上對稱焊接2根攪拌樁,增加泥漿門攪拌范圍,防止泥漿門處積渣,使出渣順暢(如圖5所示)。②攪拌樁焊接情況如圖6所示。
(2)增設焊接撕裂刀。在刀盤面板焊接部分撕裂刀,為每把滾刀或撕裂刀配置一把焊接撕裂刀,焊接撕裂刀與滾刀或撕裂刀的運行軌跡相同。焊接撕裂刀高出刀盤面板160 mm。刀盤配置及焊接撕裂刀布置情況見表1。
3 施工管控措施
3.1 掘進地層動態跟蹤
(1)每天在平、縱面相應位置標注盾構機機頭和機尾的位置,查清地質和地面建(構)筑物。
(2)每天在泥漿處理設備進行渣土取樣,并對照勘察結果,判斷地質對盾構施工的影響。
(3)對圓礫層、軟硬不斷地層、泥巖都要提前預警分析。
(4)理清線路上建(構)筑物平面關系、垂直距離,以指導盾構掘進模式、土壓力設置。
3.2 掘進參數動態調整
(1)每天密切關注盾構推力(鉸接壓力要疊加計算)、盾構扭矩、盾構刀盤轉速及盾構掘進速的參數變化,結合地質、土壓及掘進速度的變化,研判參數正常與否。
(2)始發階段,推力控制以保障反力架不發生變形、位移為控制指標,盾構推力控制在1 100 t,分區推力不宜過大。
(3)推力不斷變大,而速度不斷下降,扭矩不斷增大或變小時,要分析原因,找到對策。
(4)根據不同的地層及更換刀具情況,設定不同的刀盤轉速,如在軟土地層常設定為0.5~1 rpm;而全斷面泥巖層中,經常控制在1.0~1.5 rpm。更換新刀具后,都宜放慢刀盤轉速,避免刀具撞擊損壞。
(5)通過貫入度的公式,明確掘進速度與刀盤轉度的關系[貫入度=掘進速度(v)/刀盤轉速(w)]。貫入度大時,減少渣土中磨蝕礦物接觸滾刀的時間,降低滾刀磨損量。
(6)判斷掘進的“有效推力”參數。同時,關注分區推力,并分階段地增加,避免偏壓或壓力集中損壞成型的隧道管片。
(7)掘進和糾偏過程中,對千斤頂行程參數檢查,分析上下左右4組千斤頂行程記錄。若發現行程差過大,要根據姿態情況和盾尾間隙、線路情況進行綜合分析。
3.3 注漿量及注漿壓力控制
盾構工程既可采用盾構自帶的注漿系統進行同步注漿,也可以在盾構機上增加1套補充注漿,利用管片注漿孔進行注漿。
(1)盾構隧道注漿時,要保證壁后空隙充填密實,注漿量充填系數宜為1.3~2.5。采用注漿量和注漿壓力2個參數控制填充效果。
(2)注漿易出現如下幾個方面的異常:①注漿量很大而壓力很小,這時要檢查盾尾和土倉是否“跑漿”,此刻應立即停止注漿,尤其要預防水泥凝結卡住刀盤。②注漿量很大而壓力很小,結合地勘的溶洞發育情況,要放慢掘進速度,增加注漿量,直到注漿壓力達到設定恒壓。③注漿壓力不斷上升但注漿量很少,則可能已堵管,需及時清管,更換已沉降初凝砂漿。④要控制最大注漿壓力,注漿壓力不宜大于理論隧道埋深水土壓力的1.2倍,防止注漿壓力擊穿盾尾密封,破壞隧道永久結構。
(3)在易發生管片上浮的盾構施工中,宜在盾尾3~5環進行整環補充雙液注漿,有效控制噴涌和上浮問題。
3.4 泥水加壓及泥水管理
3.4.1 切口水壓設定
在泥水加壓式盾構施工中,用泥水壓力使開挖面與作用在開挖面上的土壓保持平衡,水壓與開挖面上含水土體的重力和土的內摩擦角大小有關。切口水壓設定為自然狀態下盾構機頭部2/3高度處的水土壓力加0.01~0.02 MPa。
3.4.2 切口水壓確定及修正
工程開工前,在多個地點進行土質和地下水調查,預先決定每個地點的設定切口水壓。此外,還應對開挖面狀態予以考慮,并做相應的修正。
3.4.3 泥水性能管理
泥水材料拌制泥漿前,根據地層情況進行泥漿配合比的設計,調節其比重、黏度、塑變值、膠凝強度、泥壁形成性、潤滑性,使其成為可塑流體,以保持開挖面穩定的同時,將切削下來的渣土形成泥水并運往地面。
3.5 盾構掘進線路軸線和姿態控制
盾構掘進過程中軸線偏離設計軸線不得大于+50 mm;盾構垂直和水平偏差相鄰環變化應控制在5 mm范圍內為宜,以確保成型隧道平整度。盾構前體、中體及盾尾之間趨勢控制在0.4%的范圍內,避免糾偏困難。
3.6 盾構掘進施工監測控制
沿隧道線路軸線每5 m布置一個監測點,每隔25 m水平方向不少于5個監測斷面,并對建(構)筑物各角布置監測點。盾構掘進中,對盾構刀盤前后50 m線路范圍內的測點進行監測。盾構正上方的測點在施工過程中沉降控制±5 mm為宜,通過后地表沉降量應控制在+10~-30 mm。
3.7 隧道管片拼裝質量控制
每天巡查,控制隧道成型管片的質量,填報《盾構施工工程師日報表》形成盾構施工記錄。記錄每環隧道管片錯臺、破損、裂紋及滲漏的位置和狀況,并在日報表中對質量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預防的對策。
4 實際施工問題及處理
4.1 盾構機姿態偏差過大
4.1.1 情況簡述
盾構機掘進至461環開始持續向左偏轉,474環開始刀盤向左位移較大,最大位移17 mm/環。此外,根據盾構掘進姿態及管片成型姿態進行對比,除467、469環與盾構機盾尾姿態較吻合外,其余成型管片姿態在脫出盾尾后均不同程度地向右偏移,最大達到50 mm。該區域地表為江濱公園與邕江河堤交界區域,為江濱公園綠化草坪,邕江沿岸岸堤,無建筑物,地面空曠。
掘進該區域縱斷面主要為⑤1-1圓礫層、⑦1-2粉砂質泥巖復合地層,埋深30.3 m,盾構掘進壓力為2.8 bar。
4.1.2 原因分析
盾構機姿態出現偏差后對其周邊地質、線路、刀具磨損、盾構機自身情況及管片選項等進行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根據偏移段地質資料(如圖7所示)揭示,該區域地質由全斷面圓礫層⑤1-1向圓礫泥巖復合地層轉變,且泥巖橫斷面存在“左低右高”結構面,盾構機向左轉彎難度較大。
(2)根據設計線路顯示,該區域線路平面位弧形(左轉彎R450 m),縱斷面方向為“V”形變坡點(30‰與2‰變坡),空間組合曲線導致盾構機左轉彎姿態,盾構機轉彎偏移量跟不上左轉趨向。
(3)盾構機刀具有一定的磨損。根據本線路274環帶壓進倉更換刀具情況,盾構刀具磨損非常嚴重。本次掘進區域主要為圓礫、泥巖、泥質粉砂巖等復合地層,刀具磨損導致盾構機開挖空間減小,在上述2個原因作用下更難以調整。
4.1.3 糾偏處置
分析原因后,采取了調節盾構機調壓閥、增加輔助泵及合理選擇管片選項等措施,通過增加左側推進壓力、增加左側同步注漿量、盾尾管片二次注漿加固、降低管片與盾構機之間夾角等措施進行姿態調整,于382環開始,盾構機姿態與盾構管片走向基本趨于一致。
此外,通過參數判斷刀具有一定磨損,為確保邕江邊施工安全,在470~475環(全斷面粉砂質泥巖地層)進行進倉更換刀具。
4.2 下坡段盾尾漏漿
4.2.1 情況簡述
線路下坡段處于圓礫富水地層,該區域線路豎向坡度30‰且向左以半徑450 m轉彎,出現了盾尾漏氣、漏漿情況。
4.2.2 漏漿原因分析
(1)同步注漿壓力過大或掘進過程中盾尾油脂量不足導致漏漿。
(2)氣倉及土倉可能串氣,導致氣體進入土體的壓力過大,從而漏氣、漏漿。
(3)管片拼裝未跟上盾構機姿態變化,盾尾間隙過大導致漏漿。
4.2.3 處理措施
(1)加強對注漿壓力的管控并及時記錄。
(2)每環注入足量油脂,以保障盾尾密封效果,管片拼裝成后掘進前以大于注漿壓力先注入油脂,最后一道盾尾刷壓力大于注漿壓力2 bar。
(3)合理的管片選型能確保盾尾間隙大小均勻。
(4)調整同步砂漿配比,加快凝結時間。
(5)盾尾漏漿持續發生時,停機堵漏,同時做好抽水措施確保及時排水。具體如下:①在盾構機內部盾尾處涂滿油脂,并沿著盾構機與管片之間填充盾尾間隙。②注入雙液漿進行管片壁后封堵。③在相鄰盾尾最近的管片注漿孔注入聚氨酯進行封堵,以形成隔水層。
5 結語
南寧軌道交通3號線青市區間目前已順利貫通。根據前述實例,針對以泥巖為主的穿越地層,應根據地層情況,對盾構機進行相應的改造,并結合施工現場實際出現的問題,動態調整管控措施,以達到安全順利施工的目的。
參 考 文 獻
[1]曾垂剛.泥巖地層中泥水盾構掘進施工技術[J].建筑機械化,2017(6):48-52.
[2]寇寶慶,趙鄢鵬,張華芬,等.泥水平衡盾構機復合破碎模式改造技術[J].油氣儲運,2017(9).
[3]張海彬.泥水平衡盾構機泥巖地層適應性優化改造探索[J].山西建筑,2017,43(19):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