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肅 李志豪
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背景
2008年6月5日,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中,將“加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七大戰略措施之一,特別強調了大規模培養各級各類知識產權專業人才,重點培養企業急需的知識產權管理和中介服務人才。2017年2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印發了《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在“十三五”規劃階段,要進一步明確知識產權人才工作目標、任務和舉措,科學謀劃,扎實推進,努力推動知識產權人才工作取得新進展,實現新突破。同時,國家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推進創新驅動發展,自主創新示范區匯聚了智能終端、高端裝備、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新興產業企業,急需實踐能力強的知識產權運用、管理和保護專業技術人才,以增強新興產業企業的核心競爭優勢。在上述背景下,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問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現狀
我國高校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可以追溯至1986年,中國人民大學建立了我國首個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中心。此后,知識產權專業教育經過三十余年的培育和發展,全國多所綜合類重點高校、工科類高校、政法類高校逐步形成了全日制本科、研究生和知識產權專業雙學位多層次學歷和學位教育機制和體系,知識產權運用、管理和保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日益壯大。
知識產權專業屬于交叉學科的范疇,培養出來的知識產權人才需要具備法學、管理學、經濟學及理工科知識素養。目前開展知識產權專業教育的高校在不同階段設置了層次化的培養目標和培養計劃。在全日制本科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階段,一方面,在法學類學科下,結合理工科學科特點,設置知識產權專業課程包括學科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專業必修課涵蓋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信息分析與檢索、知識產權代理模擬及知識產權模擬法庭演練等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教學課程,凸顯了知識產權專業課程教育特色,并鼓勵知識產權專業學生修讀工科專業雙學位,目標是培養具有扎實法律素養兼備理工科知識的知識產權專業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針對在校的非法學類工科本科生,開展知識產權專業雙學位教育,課程設置專業基礎課和專業必修課,專業基礎課涵蓋了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檢索與運用、國際知識產權法及知識產權實務模擬實驗等理論教學和實踐環節教學課程,目標是培養具有理工科背景的知識產權法律實務和知識產權代理復合型人才。
在研究生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階段,培養的方向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沿襲法學學科屬性,培養法學碩士或者法學博士(知識產權法方向)的知識產權人才,在法學學科屬性培養模式下,其培養的人才可以是法學類專業教育背景,也可以是理工科教育背景;另一方面,是沿襲管理學學科屬性,培養管理學碩士或者管理學博士(知識產權管理方向)的知識產權人才,在管理學學科屬性培養模式下,其培養的人才一般要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
從高校本科階段和研究生階段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目標與培養模式看,在培養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方面,積累了經驗,發揮了在知識產權強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
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面臨的問題
目前高校在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需求,但是在自創區對實踐能力較強的知識產權人才需求的視角下,囿于一些條件的制約,高校在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方面存在瓶頸和短板。
第一,實務型復合型的師資資源還比較匱乏。目前知識產權教師團隊中,教師知識結構還缺乏多元性,往往是法學類或者是管理類的高層次人才,具有理工科教育背景、知識產權實務經驗豐富和法學功底深厚的實務型復合型師資力量還比較缺乏,在開展知識產權實踐教學中,在知識產權實務運行、管理及保護方面對學生進行的有效指導較少且缺少互動,使學生在意識上對知識產權管理、專利代理、專利預警、專利布局和挖掘等實務方面的內容缺乏清晰認識,影響了學生知識產權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二,課程結構設置還須改革和完善。知識產權專業屬于交叉學科的范疇,需要多學科內容的深度融合。目前高校在知識產權課程設置上,一方面課程結構組成缺乏多元性,或者偏重法學學科內容,或者偏重管理學學科內容;另一方面課程結構比例缺乏合理性,偏重理論部分教學,實踐環節教學內容所占比例較低,也影響了對學生知識產權實踐能力的培養。
第三,實操能力較薄弱。近年來,高校通過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逐漸重視了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還缺乏對學生進行知識產權實務能力的培養,例如專利代理實務模擬訓練、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模擬訓練等,其結果是學生實操能力較薄弱,降低了應用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效果。
構建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路徑
鑒于目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現狀以及培養模式存在的一些短板和問題,在新常態下,要著力構建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路徑,實現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自創區新興產業企業之需有機銜接,提高知識產權人才就業質量和服務能力。
第一,實行雙導師制,充實實務型復合型師資力量。一方面高校可以引進實務型復合型的知識產權高層次人才,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另一方面可以聘請從事知識產權實務方面的專家,開展實踐教學方面的講座。這些具有理工科背景、知識產權實務經驗豐富的專家,不僅能讓學生分享自己知識產權實務工作經驗和體會,而且讓學生清晰認識與知識產權密切相關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程序,有利于知識產權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中原工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在開展知識產權人才實踐能力培養方面,很早就實行雙導師制,聘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機構、律師事務所、企業知識產權管理部門等方面的業務專家走進課堂,和學生們面對面交流,針對性地開展實務講解,提升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質量。
第二,課程結構設置更加科學化。知識產權專業屬于交叉學科,涵蓋法學、管理學及經濟學等內容,企業對知識產權人才實踐能力的需求同樣也是全方位的,知識產權人才在實踐能力上要懂法律,進行風險防范;懂管理,進行專利管理、商標管理等;懂經濟,進行科技成果轉化和轉移等。因此,知識產權課程在學科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基礎上,要融入管理學、經濟學學科內容,并且要適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提升應用型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準。
第三,注重實踐教學環節的輸出效果。高校在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實踐能力方面,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控制和實際效果是非常關鍵的。一方面,在校內實踐教學場所,主要是知識產權實驗室,利用各種知識產權教學軟件,組織學生開展知識產權代理實務模擬、知識產權管理實務模擬、知識產權運營實務模擬等訓練,使學生熟悉知識產權實務工作流程,明白知識產權實務的工作內容,提升其實操能力;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到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地知識產權實務模擬訓練,由校外知識產權實務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點評,迅速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勝任工作崗位的能力。
第四,實施校企合作的精準式培養。新常態下,從高校培養知識產權人才的視角講,培養實踐能力強的知識產權人才,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而且是服務社會能力的重要體現。從企業需求知識產權人才的視角講,需要全方位實踐能力強的知識產權人才,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為更好實現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和自創區人才之需有機銜接,實施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校企合作精準式培養,對知識產權人才進行全方位強化知識產權實務操作能力培訓,迅速達到自創區所需知識產權人才的標準。例如,重慶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采用校企合作的精準式培養模式,實現了知識產權運用、管理和保護人才的高就業質量,同時也滿足了企業之所需。
隨著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知識產權強省戰略及知識產權人才“十三五”規劃的深入實施和自創區建設的不斷推進,自創區內入住的新興產業企業需求更多實踐能力強的知識產權人才,構建以實踐能力為導向的自創區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路徑,全面提升知識產權人才服務自創區的實務能力,實現人才培養和企業所需雙贏局面。
(作者單位:中原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