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雪晨
摘 要:腐敗問題已成為當今阻礙社會發展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無論對國家的經濟還是政治、思想、文化都構成了一定的威脅。如今世界各個國家都在進行著反腐的斗爭,對于中國和俄羅斯兩個經濟大國來說,打擊腐敗更是顯得尤為重要。想要治理腐敗首先要明確腐敗的根源,從根源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預防和打擊。本文主要對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腐敗根源進行分析,更加深入的對比研究中俄兩國的腐敗形成的特點。
關鍵詞:俄羅斯;腐敗;根源
貪污腐敗對于人類社會來說,是一個永不過時的現實性的問題。縱橫整個人類社會史,腐敗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國家機關一直致力于對其進行削弱。徹底鏟除腐敗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無法實現的。腐敗已成為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產生了非常消極的影響,對社會的安全與穩定構成了一定的威脅。當今,腐敗問題早已不是簡單的地區性問題,一種跨國腐敗的現象也凌然出現,并同時牽系著世界上所有國家的政治和經濟。預防和鏟除腐敗是每一個國家的首要問題。對于中國和俄羅斯兩個經濟大國來說,打擊腐敗更是尤為重要。
中國反腐的起始是從1933年毛澤東簽署的第一份反腐法令開始,直至今年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口號,中國反腐的的腳步從未停歇。而俄羅斯自社會轉型以來,一直在通過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規,持續的進行著反腐斗爭。特別是在梅德韋杰夫在任總統期間,他不止一次表示,腐敗是俄羅斯的災難,腐蝕著俄羅斯經濟和社會。并且,反腐一直是梅德韋杰夫競選總統和施政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可以看出,中俄兩國反腐道路持久且深遠。無論哪個國家,想要治理腐敗首先都要明確腐敗的根源,從根源入手,才能最有效的預防和打擊。
1 中國的腐敗根源
中國的腐敗問題可謂歷史悠久,其根源在中國學者屆有著不同的觀點:大多數人認為中國的腐敗問題源自改革開放后,中國沒能將政府職能和商界的活動進行合理的分離。這也促成了一些政治體制保護特權,久而久之形成了中國最早的腐敗。另有一些學者認為,是中國的傳統文化和思想意識形態促使了中國的腐敗問題,中國是個講究人情味的國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遠大于規矩和制度的桎梏。況且中國還是一個講究禮尚往來的國家,送禮幾乎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導致腐敗問題愈演愈烈。因此很多商人和政治家都一致認為,在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的影響下,腐敗是不可能徹底鏟除的。
導致中國腐敗的根源還有另一種——法律。法律體制表現出不科學性、不穩定性和不健全性。不科學性體現在,我國古代的社會性質是封建專制制度。皇權高于一切,皇權至上的觀念使得當時的法律是不以違背自身利益為前提才頒布實施的。也就存在著為了自身利益考慮而隨意改動法律條文的情況,所以古代法律也是不穩定的,對腐敗的整治時而松懈時而嚴苛。從秦朝時期的《秦律》開始對腐敗的闡述只是一個非常籠統的概念。唐代的《職律》、清代的《大清律》、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反貪污賄賂法》等,總體來看,中國從古至今,盡管有這些法律條文,但貪污腐敗的案例是非常少的,可見中國法律制度對腐敗的管理并不是非常嚴格,這給時下中國的腐敗埋下了隱患。
2 俄羅斯的腐敗根源
提到俄羅斯的腐敗,人們似乎早已接受這種現象,比如在俄羅斯的各大中國市場和街道上,都會有個別的當地警察時常出現檢查來往人的護照及簽證內容,然后再以各種借口向被檢查人索要賄賂。為避免麻煩,很多人的護照在交給警察之前甚至已經夾好了賄賂使用的盧布。這也為賄賂行為提供了便利的條件。俄羅斯的腐敗有著非常深的根源,如要追溯腐敗根源,就不得不涉及到俄羅斯的行政制度、意識形態和法律。
18世紀以前的俄羅斯官吏由于沒有固定的工資,收受賄賂成為了他們必要的經濟來源。直到后來俄羅斯的官僚階層壟斷國家大量資源,特權問題極其嚴重。官員在國家的各個層面掌握著很多特權,掌握著權力就等于掌握著金錢,因此當時許多官員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都及其腐敗。這種在歷史根源上根深蒂固的腐敗,在今后的蘇聯時期乃至解體之后直至如今都日漸盛行。寡頭們手中的資源與政客們手中的權力之間相互協助、相互利用,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這種干部集團的腐敗可算是俄羅斯腐敗的最明顯的體現。20世紀七八十年代內務部副部長、蘇共總書記勃列日涅夫的女婿,丘爾班諾夫貪污了幾十萬盧布,這種高級領導層貪污的案件在俄羅斯并不少見,普通民眾逐漸對政府官員的廉潔度失去信心,人們很難相信會有廉潔的官員和政府部門存在。因此2013年俄羅斯國內進行了一次網絡調查——《誰能幫助俄羅斯打敗腐敗》結果顯示,3%選擇總統,3%選擇司法機構,80%以上的民眾認為在解決俄羅斯的腐敗問題上,誰都無能為力。
俄羅斯多年來形成的賄賂“傳統”已經被廣大民眾所接受,在正常的辦事過程中,如果遇到刁難,人們馬上想到的并不是舉報和向其他機關尋求幫助,而是為了有效解決自己的問題實施賄賂,因為通過這種途徑解決問題速度更快,成本更低。而這種惡性循環更加直接的促進了俄羅斯的腐敗。
盡管俄羅斯的歷任領導人都將治理腐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梅德韋杰夫在他的就職演講上還曾講過:不管是我們的國家還是我們的公民社會都應建立在法律基礎上。成熟和有效的法制是經濟和社會各領域發展的重要條件,是商業活動和反腐的有力支撐。但事實上,俄羅斯反腐的立法大多是以政治斗爭為目的而建立的。俄羅斯的各界甚至以此法律為依據進行政治力量搏斗,因此法律的建立并沒有對反腐產生強有力的支撐,反而促成了很多起賄賂行為。
總的來看,中俄兩國的腐敗根源具有相似性。相似性在于,在意識形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接受。普通民眾雖然表面上反對腐敗,但實際上已將腐敗認為是可接受的行為,并且有時為達到自身目的主動提供賄賂,從而將腐敗變為一種“習慣”。相似性還表現在,兩國的腐敗大多表現在官商勾結,政界和商界“互相互助”而帶來的一些灰色收入。總之,想要治療腐敗這個疑難雜癥,必須找到病根所在,才能藥到病除。
參考文獻
[1] 龔思宇、盛世良.俄式腐敗:一場墮落的狂飆[]].環球,2013,(8).
[2] 張素月、張焰、李馨培[]].俄羅斯強者之聲:普京、梅德韋杰夫、葉利欽演講大全集.
[3] 趙秀玲.中國古代腐敗與反腐敗的特點及其啟示[]].政治學研究,19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