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主義藝術家畢加索的油畫《帶鳥的步兵》(1971年)等四幅,超現實主義藝術家達利雕塑《農牧神人頭角》(1973年),浮世繪藝術家葛飾北齋《千繪之海》,波普藝術家安迪·沃霍爾的絲網版畫《彼得·路德維希肖像》(1980年),德國新表現主義藝術家安塞姆·基弗的油畫《阿拉里希的墳墓》(1975年),以及珂勒惠支、利希滕斯坦、里希特、梅爾尼科夫、大衛·霍克尼、呂佩爾茨、里希特等享譽世界的大師名作在一起展出,這一饕餮盛宴不是美夢,不是要飛行十幾個小時才能看到的國外大展。
“美美與共——中國美術館藏國際藝術作品展”這是中國美術館的又一重量級館藏作品展,來自61個國家的224件藝術品同時亮相,是中國美術館建館以來第一次拿出重量級國際藏品面向公眾展出。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展覽展期只有短短的10天。
中國美術館收藏中外古今各類美術作品11萬余件,其中國際美術藏品約3500件,涵蓋油畫、版畫、雕塑、裝置、攝影等種類。此次遴選的224件作品,在時間跨度上聚焦19世紀至今。
展覽由六個部分組成:路德維希夫婦捐贈國際藝術作品,國際油畫藝術作品,國際版畫藝術作品,國際雕塑藝術作品,國際攝影藝術作品,國際水彩、素描、漆畫等其他門類藝術,力圖多側面呈現中國美術館國際美術作品收藏概貌。
作為本次展覽的總策劃,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談到,本次展覽是為響應習近平主席《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旨演講的精神,特別策劃“中國美術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主題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鍵是心相通。多元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會使所有的文化體更具有生命的活力與張力;我們更會發現,伴隨著文化體的生長與交融,我們都在追尋著相近的命題,我們也在彼此的觀照中更加清晰地認識著自己、豐富著自己,有著越來越多的文化認同感。讓我們以文化,架起溝通世界的橋梁;用經典作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安遠遠也提到,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下中國提出的對全世界非常有建設性的主張,這就是中國智慧和中國貢獻。“美美與共”就是人類在文化文明的過程中最主要的一種認同方式。“就像我們剛才看畢加索這件作品《帶鳥的步兵》,畢加索是和平主義者,在這件作品中士兵的肩上停了一只和平鴿,這是他對于和平主題的呼吁。在這個展覽里頭有60多個國家200多位作家的作品呈現出來,可以看到不同文明、時代、文化精神的呈現。在一個展廳里有這么多國家的藝術家,國家和民族都不是什么最主要的標志,而是人類文明的精神在一個環境里,在一個廳堂里融匯。所以美美與共就是對人類命運共同體最好的文化藝術的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