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苗 程傳興
【摘 要】農民合作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經歷了200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治理體系。文章分析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特點,探究其為我國新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提供的經驗借鑒,包括科學發揮政府在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的作用、提高組織成員的專業素質,營造正確高效的合作氛圍、逐步建立合作組織間的網絡體系等。
【關鍵字】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實踐;發展經驗
【中圖分類號】F321.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87-02
農民合作經濟的發展歷程較為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有200多年的丹麥農民合作組織。世界各地農民合作經濟的發展表現為2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在世界經濟市場的推動下,農民共同的市場需求集中后,為了合理的市場交易利益,他們自發地組成自己的服務組織,這種發展模式稱為市場推動模式。另外一種模式是由各地政府為推動農業發展戰略與政策,將農民有組織地聯合起來,組成的具有合作性質的農村經濟組織。這種政府推動模式具有鮮明的政府參與特征,在這種模式中,政府的政策發展對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1 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特點
合作經濟發展是一種跨越國界、不區分民族和社會制度的全球性社會經濟現象,整個發展歷程表現為從無到有、從局部發展到社會整體發展的轉變。具體來說,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體現出以下特點。
1.1 堅持合作社的價值觀念和組織原則
英國羅虛代爾公平先鋒社的成立是世界合作經濟發展的里程碑事件,在它的合作社身份得到世界公認之后,合作經濟開始在全世界許多個國家有了較大的發展。美國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誕生了以農產品加工和封閉成員制為核心的新型農業合作社。新型合作社的運作模式在極大程度上適應了美國北部地區的經濟大環境,因此在極短時間內發展到了美國的其他一些大州和加拿大境內。這種新型合作社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為3點:?譹?訛一個社員必須認購和其農產品交售配額同等的股金;?譺?訛合作社全部股本金具有永久性和穩定性;?譻?訛集中發展加工業,大力提高產品附加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日本農協誕生于日本政府的強力農業經濟刺激政策環境中。日本政府為加速國家農業經濟的復蘇,快速擺脫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背負的灰色陰影,先后頒布實施了《農業基本法》和《農協合并助成法》,促使日本農協在國內得以快速發展壯大。日本農協對日本國內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生活質量改善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中概括為3個方面:?譹?訛農產品的創造性開發,提高社員收益水平;?譺?訛農協在內部聘用有營銷特長的社員,發展為營銷部經理,并招募了大量的市場營銷專家進入農產品營銷崗位;?譻?訛集中購進協會生產生活資料,降低消耗成本。
1.2 在管理上側重于一體化和綜合化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自上而下的一體化管理,增加了產業鏈條的長度,進一步增加了農業產業效益和生產者的收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為了保護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行業利益,建立了以基層農民合作社為基礎的眾多聯合組織。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已經進入新的轉型階段,產業化發展是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重要轉折點。地方產業鏈條的銜接非常需要依靠當地的特色資源優勢,而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則是地方產業鏈條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因為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集中了地方的資源優勢,因此才能更方便地將地方資源優勢通過生產產品與社會經濟市場相連接。
1.3 合作組織的服務內容十分廣泛
日本的農協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同業組織,發展至今,已成為無所不在、無所不能的綜合性合作經濟組織。日本各種農業活動都和各級農協組織產生各種聯系,在生產方面,日本農協會幫助農民開展農業產品的播種、植保、收獲等,為組織成員提供各種各樣的專業服務,包括技術指導、金融支持、銷售服務等。日本農協的業務范圍很廣,發揮了日本個體農民無法發揮的作用。
德國在1898年頒布了《合作社法》,該法日后成為與公司法一樣重要的主體法。德國的合作經濟組織規模較大,而且經濟實力很強。由于完全實行公司制運作,合作經濟組織和公司融為一體,實行生產到銷售一條龍經營的方式,這也代表了現階段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趨勢。
2 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經驗借鑒
分析國外農民合作經濟組織200多年的發展歷史和我國現階段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狀況,探究我國發展合作經濟組織的可借鑒經驗。
2.1 科學發揮政府在合作經濟組織發展中的作用
明確政府的行為邊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對農民合作組織的支持渠道十分多樣,包含了財政、稅收、信貸及各種服務方面。農民合作組織不僅在國民經濟領域發展,而且還在社會、政治、文化等諸多方面發揮著作用,成為功能多樣、推動城鄉協調發展的主要政治、經濟和社會力量。我國政府作為我國市場經濟運行的組織者、調控者和市場失靈的補缺者,在支持農民合作組織建立和發展的過程中,要把握好支持力度與方式,不僅要充分考慮農民合作組織作為微觀行為主體的利益驅動,還要兼顧國家整體長期發展的需要。
從國家立法層面來講,農民合作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能夠促進當地農戶個人素質的提高,同時,產業化經營狀態下的農民合作經濟對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積極意義。從我國的國家立法層面上,國家需要對相關農業法律文件及時更新修訂,充分結合新形勢下農民合作經濟發展的實際意義,讓農民合作經濟對應的法律地位得到充分保證。
政府可合理給予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的優惠,進一步鼓勵地方合作經濟發展。地方政府應積極響應中央的號召,配合中央部委積極落實具體的扶持政策。地方財政應切實將對農民合作經濟的扶持項目納入當地的財政預算中,讓地方政府對當地農民合作經濟的鼓勵和優惠政策貫徹到底。建立地方政府與當地農民合作經濟長期對口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為農民合作經濟的科學發展做好保障工作。如若建立起長期有效的鼓勵機制,則會大大增強地方農民合作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長效鼓勵機制是一項長期執行且需不斷更新的系統性工作,這就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地方政府應在協調工作擔任主導角色,指派專門的分支機構專門負責貫徹相關優惠政策。
2.2 提高組織成員的專業素質,營造正確高效的合作氛圍
完善職業農民評定管理體系。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訂職業農民建設實施方案,積極引導職業農民向規模化、專業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明確培訓層次,根據農民合作組織成員的年齡、文化程度、種植年限的不同,因材施教,編寫農民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資料教材,有的放矢地開展培訓。優化培訓內容,結合農業合作組織生產的新形勢、新特點,補充完善最新的信息技術指導,將培訓內容從單一的生產技術指導拓展到生產管理、成本核算、政策法規等綜合內容培訓。創新培訓模式,培訓過程中應充分結合農業合作組織生產特點因地制宜地培訓,如在農業生產淡季可重點培訓經營管理方面的內容,農業生產旺季著重培訓生產專項技能的內容,培訓形式既可以采用集中授課、現場觀摩,也可以深入田間指導、發放學習手冊等多種形式。地方政府應專門成立培訓工作領導小組,分年度、分時段制訂培訓計劃,引導合作成員參與培訓,同時加強與農業高等院校、職業教育中心的合作,實現與職業教育的銜接,確保培訓效果。
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需要進一步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增加市場開拓、產品開發和營銷策劃的專業人才比例。農民合作經濟組織是連接農戶和農業市場的橋梁,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更加應該了解農業市場的實際情況。知市場之所需,知農戶之所急。積極根據實際情況開展產品開發,使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產品的開發與市場需求盡可能接近。
2.3 拓展合作組織經營業務,多樣化發展
我國現階段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合作組織發展程度都還較低。重點支持和發展好基層農民合作經濟組織,進一步推進農民合作經濟組織走向成熟,才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方式。
在政府部門牽頭辦理的農民合作經濟組織中,產權不明晰,合作組織成員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立,因此,要逐步建立起合作經濟組織成員所有的產權制度,要積極鼓勵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等通過組建各類形式的行業協會,進一步提高農民合作經濟組織的產品與國內外市場競爭的組織化程度。著力提高農民合作組織的盈利能力,積極向合作經濟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即農產品深加工環節拓展,逐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參 考 文 獻
[1]武內哲夫,大田原高昭.明日農協[M].日本農業漁村文化協會,1986.
[2]張維迎.企業理論與中國企業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馬彥麗.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解析[D].杭州:浙
江大學,2006:10-11.
[4]蒙柳,許承光,許穎慧.發達國家農業合作社的實踐及經驗 [J].武漢工程大學學報,2010(7):5-6.
[5]王建峰.農民專業合作社需要更多的激勵扶持政策[A].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與自主創新——第十二屆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年會(第四卷)[C].2010(4):19-20.
[6]邵科,徐旭初.成員異質性對農民專業合作社治理結構的影響——基于浙江省88家合作社的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