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志明


【摘 要】創新對于一個組織乃至整個社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提高組織的創造力有助于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促進企業在激烈競爭中可持續發展。而動機因素是影響組織創造力的重要因素。文章按照動機類型,對動機與員工創造力關系的文獻進行分類梳理,總結現有研究成果,并據此對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關鍵詞】創造力;內外在動機;成就動機;親社會動機
【中圖分類號】F272.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8)02-0289-02
在經濟新常態下,創新驅動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從組織層面而言,創新也推動著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創造力作為創新的前提,對企業獲取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有關創造力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之后興起。在Amabile的創造力模型中,動機因素被認為是創造力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界開始著重考查內外在動機對創造力的直接影響。隨著研究深入,學界開始關注成就動機、親社會動機與創造力的關系。接下來將按照動機類型對相關文獻進行分類梳理。
1 內部動機與創造力關系
1.1 內在動機作為自變量
當內部動機提高時,員工會更加投入,進而提高產生新想法的能力,促進自身創造力(Amabile,1985年)。隨后的研究也多數證實了內在動機正向影響員工創造力,同時也有少數研究發現內在動機對員工創造力影響不明顯。
從表1中我們可以發現,多數研究證明內部動機正向影響創造力,但也有研究并沒有揭示出這種聯系。得出的結論不一致的原因是創造力評定標準及樣本選取的差異。
1.2 內在動機作為中介變量
學者在對創造力的研究中發現,很多情境和組織因素都是作用于內在動機,從而對創造力產生影響。
1.3 內在動機作為調節變量
內在動機作為調節變量的研究目前非常缺乏,國內學者方雯和王林雪(2014年)通過對我國9家企業的問卷調查,經過分析得出:內在動機可作為調節變量,調節管理者情緒智力對創造力的影響。
2 成就動機與創造力關系
外國學者Mcllelan率先提出了社會成就動機理論,學術界以此為基礎,掀起了成就動機研究的熱潮。國外學者在開始階段,研究的是成就動機與工作績效之間的關系。Rosa和Heinz(1999年)的研究發現了成就動機正向影響員工的工作績效。Christopher、Paul和Edwin(2000年)通過實證發現,企業家的個體成就動機確實會影響企業家的工作績效。
國內學者楊頡和姜燕媛(2010年)以上海交通大學的在校學生為樣本,發現成就動機是制約大學生創造力的重要因素。而馬君、張昊民、楊濤(2015年)將成就目標導向細分為學習目標導向和表現目標導向。基于對企業員工的實證分析得出:學習目標導向對工作創新行為有正向影響,而表現目標導向則對創造力無影響。
3 親社會動機與創造力關系
親社會動機是重點關注他人的心理傾向,這種心理傾向促進人們以他人的視角思考問題,替別人考慮什么是對他人有用的,從而加強內在動機與創造力的聯系。在親社會動機的驅使下,員工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夠幫助同事、上級、客戶及消費者(McAdams & de St.Aubin,1992年)。Grant和Berry(2011年)的研究將親社會動機作為調節變量,發現親社會動機確實加強了內在動機對于創造力的正向作用。國內學者李陽和白新文在國內開始了親社會動機與創造力的研究,他們認為親社會動機存在文化差異,并對80名學生進行了創造力實驗,發現內部動機和親社會動機對創造力的影響存在交互作用,只有當親社會動機高時,內部動機才顯著提高創造力;內部動機和親社會動機均高時,個體創造力最高(李陽、白新文,2015年)。
4 研究展望
成就動機、親社會動機與創造力關系的研究尚處在初級階段,值得深入研究。
4.1 關注內在動機的調節作用
內在動機作為調節變量的實證太少。內在動機關注興趣、勝任能力等方面,內在動機的高低,定會影響許多情境因素和創造力的關系。所以希望未來可以對內在動機的調節作用有所探索。
4.2 對成就動機進行更多的實證分析
國內對于成就動機與創造力關系的研究,大多集中以學生為調查對象,這勢必影響實證結果的信效度。未來研究中,可針對企業員工進行成就動機研究,深入揭示背后的作用機理。
4.3 進一步深入親社會動機的研究
親社會動機和創造力的研究處于開始階段。親社會動機代表著幫助他人、理解他人的一種欲望,與團隊創造力有聯系。所以對于親社會動機與創造力的作用機制研究大有裨益。
4.4 推進動機視角創造力的本土化研究
員工創造力的理論主要在西方國家提出,研究中使用的量表也多借鑒西方。但是組織創造力必定是個有著文化差異的概念。因此,發展自己的量表,推進創造力和動機的本土化研究勢在必行。
參 考 文 獻
[1]Amabile,T M.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M].New York:Springer-Verlag,1983.
[2]Amabile,T M.Creativity in context[M].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1996.
[3]王智寧,高放,葉新鳳.創造力研究述評:概念、測量方法和影響因素[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56-68.
[4]劉新梅,白楊,張蕊莉.組織創造力的內涵及測度[J].管理科學,2011,25(4):60-62.
[5]薛貴,董奇,周龍飛,等.內部動機、外部動機與創造
力的關系研究[J].心理發展與教育,2001(1):6-11.
[6]丁琳,席酉民.變革型領導對員工創造力的作用機理研究[J].管理科學,2008,21(6):40-46.
[7]湯超穎,艾樹,龔增良.積極情緒的社會功能及其對團隊創造力的影響:隱性知識共享的中介作用[J].南開管理評論,2011,14(4):129-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