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邱勝
貴州搶抓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機遇,加速新興科技創新要素匯聚, 深度挖掘大數據商用、政用、民用價值。
用手機就能查找停車場和查詢剩余車位,并進行預約,停車后不用刻意記住位置,手機會“自動導航”為您找到愛車……
在2018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上,“智慧停車”被列為大數據發展實踐成果觀摩點,和移動支付、電商、無人機、生物技術一樣,讓觀眾體驗到“黑科技”給生產生活帶來的新變革。
“‘智慧停車’整合車位查找、預定、停車場導航、自動支付等功能,實現停車智慧化、停車大數據可視化。”高科集團中環公司總經理助理蔣開明說,這是貴州大數據創新驅動的成果。
坐落在貴陽國家高新區金陽科技產業園的貴州博大智能終端科技有限公司借大數據“東風”,站在了科技行業的聚光燈前。
智能微藥店、智能微超市、智能停車場……這些已經開始出現在貴陽的智能終端設備,都來自博大智能,有了這些智能終端,貴陽人的生活正在越來越智慧。
“公司在浙江、西藏、湖北、北京、山東等地投放了1萬多臺金融智能終端。”公司董事長陳濤說,僅僅在2017年,企業就實現產值6000萬元。
對于博大智能這樣的大數據企業來說,高新區是他們成長的沃土。
高新區通過與平臺公司、區內龍頭企業、高校、研發機構等多種合作模式共建創業孵化基地、孵化器、眾創空間,形成具有完整孵化鏈條的“雙創”基地,助力企業大數據創新研發。
高新區“大數據雙創”紅利的釋放,成功引入大數據關聯企業2600余家,累計吸引600余個創客團隊入駐。
作為大數據綜合創新試驗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貴陽利用大數據優勢,搭建一個痛點、痛客匯聚的平臺,加速社會資源匯聚,推動社會實現創新驅動有效發展。
“雙創”活力不斷增強,涌現了一大批“貴漂”“貴創”。
貴州樹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徐仕豪和眾多“貴漂”一樣,在貴安新區實現了創業夢想。
樹懶信息公司的目標是,在有CBD和人群集中的地方就有“閃電樹懶”定制巴士。經過一年多的運營,“閃電樹懶”已開通了包括畢節、遵義等在內的54條全省各縣市線路。
作為“雙創”核心牽引力,技術創新在推動創業繁榮發展的同時,也催生滿幫、白山云科技、易鯨捷、朗瑪科技等貴州本土創新企業涌現。
走進位于貴陽國家高新區的貴州雅光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人正有條不紊地操作機器進行生產。
在智能化生產線,記者看到取晶機自動抓取芯片,同時自動識別不良芯片,保證了芯片質量,整個裝模過程均由裝模機自動完成。
2016年5月,雅光電子依托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自主研發建成一條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端主機汽車二極管智能化生產示范線。
公司經理部副部長彭紹告訴記者:“一條傳統生產線需38人,新生產線只要12人;同樣生產10萬支整流二極管,傳統生產線要24小時,新生產線只要8小時。”
今年5月,雅光電子“大數據+智能制造”產業化項目開工建設,將新建4條高端主機汽車二極管智能化生產線,進一步擴大生產,未來3至5年,公司銷售收入將達5至10億元。
雅光是貴州以大數據實施“千企改造”“ 萬企融合”的生動實踐,伴隨著“萬企融合”大行動的啟動,貴州大數據深度融合步履堅定。
5月28日,貴州大數據十大融合創新推薦案例發布,分別是:“貨車幫+運滿滿”“貴州輪胎智能制造管理系統”“老干媽大數據平臺”“修文獼猴桃——大數據物聯網可追溯系統”“貴州公共資源智慧交易平臺”“貴州稅務信用云”“貴州法院云”“貴州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臺”“貴州網上辦事大廳”“云上貴州移動服務平臺”。
十大融合創新推薦案例表明,貴州大力推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加快大數據與工業深度融合,貴州在制造業、軍民融合、電子信息、有色冶金、民族制藥、化工等主導產業,實現工業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用大數據加速傳統工業轉型升級,貴州開展“千企改造”轉型升級專項行動,在煙酒、化工、建材、有色、裝備制造等行業開展會診服務,幫助企業找“痛點”、開“處方”。
到2022年,貴州將帶動6000戶工業企業與大數據深度融合,推動企業生產經營數據云端聚集、分析應用。
進入7月,貴州迎來旅游旺季,但洪澇災害多發成了游客擔心的問題。
家住貴陽觀山湖區的旅游達人曾艷打開“祥云氣象”APP,查詢各地氣象和洪水預報,以便選擇旅游出行線路。
“祥云氣象”APP是貴州東方世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公司首創的“東方祥云”技術為基礎,以“大數據+氣象+水利”打造面向全球服務的洪災預測云。

位于貴陽國家高新區的大數據國家工程實驗室。(貴州省科技廳供圖)
公司副總工程師李濤說,“祥云氣象”APP采用分布式水文模型,對全國山洪小流域和水庫進行未來2小時的精準洪水預報和72小時趨勢洪水預報,為群眾提供洪水安全預警服務。
不只在“智慧氣象”領域,貴州還運用大數據建立“交通云”“扶貧云”“ 廣電云”“ 貴醫云”“ 食品安全云”等促進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形成具有貴州特色的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務體系。
從城市到邊遠山村,都能看到大數據帶來的便捷。
在貴定縣昌明鎮的電商運營服務中心,用微信掃碼,每一袋大米的產地、規格、保質期、加工日期、儲藏條件、單價等一覽無遺,“扶貧云”正為村民帶去安全食品。
“廣電云”進村入戶,山區村民有了電子商務、智慧書屋、智能監控、無線WiFi、寬帶上網、遠程教育、遠程醫療等服務,“土鄉村”正逐漸變身“智慧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