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汪梟梟
當代貴州:早在2005年,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就將貴州定為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的試點省份,這些年貴州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取得了哪些成效?
胡建華: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要惠民工程之一,近13年來,貴州農家書屋建設經歷了試點建設到全面覆蓋再到今天的提檔升級等三個階段。2012年,貴州農家書屋工程建設就實現了全省行政村全覆蓋。
近年來,受村屯撤并、新農村建設、城鎮化發展等因素影響,農家書屋數量有所減少,截至2017年,全省有農家書屋16992個。初步建立起“村村有書屋,人人有書讀”的農村公共閱讀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群眾“買書難、看書難”的狀況,讓億萬農民享受到了文化改革發展成果,在推動我國農村文化扶貧、縮小城鄉文化差別、增強農民文化自信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是實現鄉村文化振興的重要載體,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強有力的文化支撐。
當代貴州:農家書屋是農民休閑的好場所、是脫貧攻堅的加油站,貴州如何針對不同受眾的需求層次,利用農家書屋進行精準知識輸出?
胡建華:農家書屋是農村重要的文化平臺和思想主陣地,在補充農家書屋出版物的過程中,我們廣泛征求基層意見,考慮不同地區和不同村落差異,考慮農民群眾的需求,探索制定多套采購目錄,提高配書的差異化和針對性,不斷優化農家書屋出版物供給方式,逐步實現了“按需制單、百姓點單”模式。
調查發現,貴州圖書更新需求主要傾向于科技種養殖、少年兒童課外讀物、文化歷史、保健醫療等類別。鄉村旅游發達地區在上述圖書需求的同時,還增加了鄉村旅游發展、服務技能、致富信息、農業知識、休閑文化等方面的閱讀需求。
當代貴州:農家書屋的建設是一個載體,但更重要的是以此激發公眾閱讀熱情、培養公眾閱讀習慣、提升公眾閱讀水平。目前貴州農家書屋運行現狀如何?
胡建華:農村群眾人數眾多、文化素質亟待提升,是需要開展全民閱讀的重要人群,而農家書屋作為推進全民閱讀的重要平臺,通過農家書屋這個平臺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對提升農村群眾文化素質,推動我省農村文化扶貧、縮小城鄉文化差別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為了方便廣大讀者的借閱,農家書屋的選址主要在學校周邊、村委會等人口比較集中的地方,只要村委會有人值守,農家書屋就能開放。但是由于受市場經濟的沖擊,目前全省農村除鄉村旅游發達地區外,大部分農村青壯年外出打工,平時在鄉的多為老年人、少年、留守兒童等。老人每天忙于農活或照料小孩,少年兒童則大部分時間在校讀書,因此,農村閱讀需求總體偏低。加之電子信息發展迅猛,人們接受信息方式的改變等原因,導致大部分農家書屋圖書借閱率不高。因此,我們也在積極開展“數字圖書進農家”工程,以適應“讀書時代”向“讀屏時代”的轉變,讓廣大農民能夠在農家書屋這個“加油站”加到油、加好油。
當代貴州:閱讀習慣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一蹴而就。貴州農家書屋在培養農民閱讀習慣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效?
胡建華:我省一些邊遠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短期內難以養成良好閱讀習慣。但我們一直在進行積極的宣傳引導工作,讓農民不斷認識到只有知識才能改變貧困落后現狀,讓農民意識到身邊的農家書屋是文化脫貧的有效場所,引導農民愛科學、學文化。近13年來,貴州各地充分發揮農家書屋的平臺作用引導農民閱讀,重續“耕讀”傳統,農家書屋被形象地譽為“農民致富的學堂、農村文化的殿堂、農村學生的第二課堂”。

農家書屋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被農民譽為“家門口的圖書館”“致富好幫手”“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圖為銅仁市碧江區村民和孩子在農家書屋“充電”。(謝強 / 攝)
為了培養廣大農民的閱讀習慣、提升農民的閱讀水平,我們每年元旦春節期間組織全省農家書屋開展各種文化閱讀活動,每年暑期開展全省“我的書屋我的夢”農村少年兒童閱讀征文活動。與此同時,全省各地依托農家書屋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和知識講座,如農業技能培訓、科普講座、文藝演出、文化展覽等,培養農民讀書興趣,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農民學習知識的課堂、脫貧致富的幫手。
當代貴州:針對有農家書屋利用率不高的問題,貴州如何進一步推動農家書屋規范管理,鞏固農家書屋建設成果,讓農家書屋煥發新的活力?
胡建華:在全國農家書屋工程建設中,有很多結合本地實際創新農家書屋工作,提升服務水平的案例值得貴州學習。例如湖南省株洲市高橋農家書屋延伸服務的模式,設立農家書屋分點,通過書屋“下蛋”模式開展延伸服務,推動農家書屋由行政村向農民居住密集、活動集中的地方延伸,解決農家書屋服務“最后一公里”問題;安徽省采取“1+X”運營模式,利用農家書屋現有場所,引進圖書銷售、郵政代理、移動業務辦理等便民服務內容,不斷拓展服務功能;浙江省衢州市積極探索學校教育與農家書屋合作發展模式,因地制宜搭建文化教育互補平臺,變農家書屋為農村教育第二課堂,退休老師在農家書屋輔導學生,開展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書法、二胡、剪紙、故事等,農家書屋成為學生感興趣的場地。這些方法都是從本地實際入手,圍繞要解決的問題,立足創新,推動了農家書屋的發展,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在這方面,貴州也一直在積極探索,讓農家書屋這一載體得到充分的利用。
當代貴州:目前在提升農家書屋利用率方面貴州有哪些典型案例?
胡建華:根據總局的要求和對省外優秀做法的借鑒,我們研究制定了深化農家書屋延伸服務的工作方案,將農家書屋向人口集中的地方、自然村寨和景區延伸。截至目前,貴州共建成農家書屋延伸服務點56個,也涌現出很多優秀的實踐創新案例,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為促進解決農村文化資源的共享整合提供了路子。
清鎮市衛城鎮坪寨村把單一為村民提供借閱圖書的農家書屋建成了一個綜合性文化場所——坪寨村農民文化家園,已形成集閱讀、文藝演出、道德講堂、技能培訓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場所;位于仁懷市長崗鎮藺田村尖茶溪藺田現代農莊內的藺香書苑,依附藺田現代農莊旅游發展的人氣,將農家書屋變成了集閱讀、咖啡、奶茶、茶藝、簡餐、休閑娛樂為一體的休閑鄉村書吧;榕江縣古州鎮豐樂社區(移民小區),利用農家書屋開展農民工技能培訓、婦女刺繡培訓,有力發揮了農家書屋的輻射帶動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