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圖_李萬軍
全國農業勞動模范韋仕龍用十年的堅守,按照有機產品的種植要求,不用化肥、不用農藥,生產出綠色環保的有機紅香米,守住了一片生態稻田。
端午節過后,端午水“喂飽”了山田,韋仕龍卷起褲腳,挽起袖子,赤腳下到田里,彎著腰用手探了探水深,再直起身子扶了扶眼鏡,選擇好方向后開始用手薅秧。“用手薅秧,可以清除雜草,不傷秧?!彼f。
韋仕龍,貴州省六枝特區隴腳鄉月亮河村人。他用半生的堅守、執著,以及所有的積蓄做了一件事——種植有機紅香米,并因此在2017年12月獲得全國農業勞動模范稱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接見。
2008年,韋仕龍從之前工作的一家國企買斷工齡后,就謀化著發展特色種植養殖業,于是開始到各地進行考察。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在北京王府井的書店里看到了《農業圣典》,認真研讀后找到了發展的方向和動力,決定發展有機紅香米種植。
紅香米是隴腳鄉的主要農特產品,韋仕龍根據《農業圣典》中的知識并結合隴腳鄉的實際情況,認為當地的水和土壤適合發展有機農業,特別是有機紅香米。
2008年下半年,韋仕龍開始著手謀劃發展有機紅香米產業,從取水樣和土壤樣品到請專家化驗、從育苗到選種、從廠房的修建到土地的租用,每一項工作他都親力親為。
在六枝特區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水樣和土壤樣品很快被送到了省農科院的專家手中。
2008年8月26日,韋仕龍清楚地記得這一天,當他從六枝特區農業局拿著化驗單,看到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達種植有機水稻標準時,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走出了第一步后,第二步的育種也是艱難的選擇。
育種和選種決定了紅米的品質,也決定著紅米的市場和發展的方向。怕自己把握不好,韋仕龍特意請了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副所長、水稻專家陳文祥和副研究員張元虎到現場幫助指導育種和選種。最后通過不斷的提純、比選,在專家的建議下,決定把紅香米作為有機紅米的種子。
接下來就是建基地、建廠房、修養殖場,韋仕龍的夢想在這個大山里開始孕育。
韋仕龍的有機紅米加工廠房建在老家隴腳鄉月亮河村舊院村民小組,廠房四周是種植基地,方圓有四五公里。
舊院村民小組平均海拔1160米,前面是蔥郁的大山,后面是起伏的森林,空氣清新,溪水終年流淌。
這里的土質微紅,2016年中國科技大學的農業專家前來取樣化驗,結果顯示該地的土壤和水富含對人體有益的“硒”元素,適合發展功能農業。
剛開始,韋仕龍只是在父親的責任田里進行有機紅香米的試種,通過檢測達到有機標準后,他繼續取周邊的土質和水樣品進行化驗,得到滿意結果后開始謀劃擴大種植面積。
一開始,韋仕龍把稻種發給村民耕種,再按市場價回收。但因為產量低、投入多收益小,隨后幾年種植有機紅香米的村民越來越少。
“有機水稻種植基地不能使用化肥和農藥,更不能使用除草劑。”韋仕龍說,使用化肥和農藥會造成土壤板結,從而使土壤肥力降低,除草劑會改變土壤成分,使土壤活性降低,造成紅香米的品質和口感下降,不符合有機產品標準。
為了不讓土地受到污染,韋仕龍在種植基地旁配套修建了2個小養殖場,一個養豬、一個養牛,用豬糞和牛糞改良土壤。同時,他還以每畝每年500元至800元的租金流轉周邊村民的稻田,自己種植管理。
不用化肥、不用農藥,還專門收購蒿草放在田里除蟲。在韋仕龍的精心管理下,每三年送檢一次的稻田土壤和水樣品均達到種植有機產品的標準。
質量是品牌的生命。
“有機水稻的生產對水土、環境和氣候都有嚴格的規定,特別是對種植環境,要求比較嚴格?!?/p>
“有機紅香米培育的時間越長,口感品質越好、產量越高。”
“要讓現在的土壤恢復到六七十年代水平,必須對土地進行土壤修復,種些豆科類或者十字花科作物改良土壤?!?/p>
為了確保紅香米品質,打造讓顧客信賴的有機紅香米品牌,韋仕龍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種植,全部使用人工除草,每年光除草費用就達五六萬元。
2013、2015年,因為感染了大面積的稻瘟病,韋仕龍的水稻基地大面積絕收?!捌鋵嵉疚敛】煞揽芍?,當時只要用藥殺死真菌,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損失。但是如果用了農藥,肯定會影響有機紅香米的質量和口感,這就違背了我發展有機紅香米的初衷?!表f仕龍說。
正是因為韋仕龍的堅守,月亮河有機紅香米的名氣越來越大、品牌越做越響,品質得到省市各級質監部門的充分肯定,獲中國質量認證中心頒發的“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有機紅香米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讓韋仕龍有了更多的思索,更多了一份責任,“要把紅香米產業打造成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產業經濟支柱,讓更多群眾受益,擺脫貧困”。
在韋仕龍的有機紅香米種植基地,務工村民每人每天的收入是80至100元,開機械車每人每天收入200元,務工人數從最初的5人到現在的100人……目前有機紅香米種植面積1000畝,年產量240噸(米),產值600萬元,帶動200戶群眾增收92萬元。韋仕龍說,接下來他要把有機紅香米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2萬畝,讓隴腳鄉月亮河村的村民人人有產業,個個能增收。

走俏市場的月亮河有機紅香米。

韋仕龍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種植綠色、環保的有機紅香米。圖為韋仕龍在紅香米種植基地薅秧除草。
韋仕龍還投入1000多萬元,為種植基地配備了自動化播種機、插秧機和收割機。同時,在稻田里放鴨,稻鴨共生,可產有機鴨蛋;釀酒、養豬養牛,用酒糟和豬牛糞便產生沼氣,再將沼液沼渣加工成有機肥……形成了一條有機農業的偱環生產模式。
在韋仕龍的辦公室里,貴州省著名商標、貴州省名牌產品、貴州好糧油等榮譽牌匾掛滿了墻,其中最醒目的是他去參加全國農業勞動模范表彰大會時與習近平總書記的合影?!耙豢吹竭@張珍貴的照片,特別是總書記那親切和藹的眼神,就感覺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激勵著自己,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都要把有機紅香米品牌發展下去,讓有機紅香米走出貴州,走向全國?!表f仕龍堅定地說。
從最初買斷工齡,選擇種植有機紅香米維持生計,到產業發展壯大,再到打響品牌,成為群眾脫貧攻堅的重要產業支柱,韋仕龍的發展歷程得到了諸多惠民政策的大力支持,當地群眾也因紅香米的發展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富裕的生活。想到群眾的信任,韋仕龍感到肩上沉甸甸的責任,要用有機紅香米產業帶領群眾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奮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