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季佩佩 當代貴州全媒體記者 / 張鳳琴
“我們村修了文化墻、文化廣場,還組建了文藝隊,我一直在跟著他們學跳廣場舞?!庇衿炼弊遄灾慰h朱家場鎮桐木村村民高英說。
如今,高英口中的村文藝隊正在玉屏的大小村寨“遍地開花”。2017年以來,玉屏組織文藝志愿者送文化下鄉,進村入寨對當地的文藝愛好者進行輔導,讓文化扎根基層,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2016年,玉屏被確定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專題試點縣。采取“文化部門+鄉鎮+聯建部門+村支‘兩委’+群眾投勞”的模式,不斷加大對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的投入,建設基本覆蓋縣、鄉鎮(街道)、村(社區)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農村文化“種子工程”,縣文廣局牽頭組建縣文化志愿服務總隊,同時選配好農村文化骨干隊伍,培育集思想道德、民族文化特色、文體娛樂,知識技能于一體的農村文化“種子”,成立村業余文藝隊。
“雖然我們喜歡廣場舞,但沒人教,跳得不是很好。志愿者老師下來輔導后,我們文藝隊的舞蹈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跳得越來越好?!庇衿磷灾慰h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文藝隊成員吳桂萍說。

玉屏自治縣在全縣范圍內加大文化墻的建設,一幅幅生動有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墻畫繪在鄉村道路兩旁的村居院墻上,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一道美麗風景線。圖為新店鎮沙水坪村文化墻。(胡攀學 / 攝)
為進一步播撒“文化種子”,玉屏還組織全縣文化志愿者隊伍在65個行政村開展決戰脫貧攻堅“文化走親·文化認親”鄉村巡演,將一場場精彩的文藝節目送到各鄉(鎮、街道)貧困村,實現基層文藝節目季季有主題、月月有創新、周周有變化、日日有亮點。
開展“文化走親·文化認親”鄉村巡演的同時,流動圖書服務、流動博物館展覽也一并入村入戶。
對于送文化下鄉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玉屏自治縣亞魚鄉郭家灣村村民吳水蘭這樣說:“現在村里有10多支農家文藝隊,節假日還經常到鄉里、縣里演出。以前閑暇時就是打麻將、串串門,現在好了,大家都會在茶余飯后出來聚一聚、跳跳舞,每天都高高興興的?!?/p>
此外,玉屏還在全縣范圍內加大對文化墻的建設。走進新店鎮沙水坪村,侗族特色漫畫、脫貧攻堅故事墻畫,一幅幅生動有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墻畫繪在村道兩旁的村居院墻上,成為傳播精神文明的一道美麗風景線。
從文化隊到“文化走親”,從文化墻到文化廣場,從流動圖書館到流動博物館,玉屏的每一項舉措都是為了讓農村群眾能擁有更多的文化獲得感。
截至2017年底,全縣建有93個農家書屋、30戶農村“歡樂院壩”;組建村級文藝隊伍110余支、注冊文化志愿者50人。
今年,玉屏將實施好30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工程點,實現一村至少一個文化廣場、一面文化墻、一個農家書屋,同時廣泛開展“群眾大舞臺”“送文化下鄉”等活動,推動廣場文化、社區文化、校園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