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抒(正德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1106)
當今,現代社會已邁入了一個商業化時代。人們對于商品的價值、審美、功能、形式等各種產品代表性詞語融為一體,密不可分。如此形勢下,大多數的商業與設計卻并未完美結合,設計僅僅是作為市場競爭的工具、促進消費的方式、增加附加值的手段。設計在現代商業社會中若要如魚得水,開拓它的價值通道,促進消費增長,并保持它本身的屬性。以人為目的尋求一個與商業相輔相承的契合點,偕同并進、共同發展,而不僅僅是作為一種輔助工具。
首先,我們談論一個普遍現象,最初從事設計的人進入到公司,往往會被贊設計的產品太"創新"、"異想天開"、"和市場脫節",公司會圍繞"成本"、"消費者"、"市場"等評價產品的優劣。設計院校培養學生的是一種藝術創新,在學習的過程會缺少參與商業實踐的經歷,因而剛步入社會參與商品設計的從業者往往設計出會無法與市場接軌的產品,不被客戶所認可。如果商品設計沒有市場,不能引起消費者的注意,實現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就是失敗的。本質上,藝術設計應該是人類上述特性的集中體現,設計包含了人特有的互助心和責任感。設計是人的設計,其出發點和根本目的是“人”。但是在設計的發展過程中,以人為設計的根本目的仍然具有理論和理想的色彩,商品設計它所受到的束縛來自市場、消費者、價格、媒體等因素,熟悉生產過程是完成好的商品設計的前提,并熟悉商品在商業流通中的規律、真正完美地實現它的最大商業化價值。針對商家的銷售,密切配合客戶的營銷計劃來設計我們的產品,商業與設計兩者須相輔相承,共生共贏。
說到商業設計,首先想到的是二十世紀美國的商業性設計,在40~50年代。其實質是形式主義。在設計中,強調形式第一,功能第二。設計師為了推銷商品,增加經濟效益,不斷變化流行時尚的元素,贏得消費者的青睞,但這種商業設計有時是以犧牲部分功能為代價的。廣泛的設計需要更緊密地聯系到現代學科,如行為學、經濟學、生態學、人機工程學、材料科學和心理學等,因此在20世紀50年代后期,它的衰落是它注定結果的開始。工業設計師已經意識到追求新奇不再是唯一的目標,在設計中應注重舒適性、經濟性和功能性等因素。
現代社會中的商業化設計很多流于形式化的設計,為了追求經濟效益,有些設計只追求流行而降低了藝術個性和審美素質,采取了粗獷枯燥的復制方式,減少甚至忽略設計本身的功能,過于追逐商業化。需要強調的是,設計的商業化是需要的,在商品經濟規律的支配下,“形式追隨功能”的信條逐漸被“設計追隨銷售”取代,有些人把它描述成一種標準、陳規、保守主義、偽善,這是一種對消費者有利的產品。這是設計被迫屈服于商業的終極現象,我們應該杜絕這種現象的蔓延。
目前的商業化產品市場紛繁多樣,推陳出新的速度令消費者目不暇接。比如現在有很多服裝快消品牌,幾乎每天都在出新款,當季服裝可能上市十天半個月就開始打折、清貨,這類消費者大多以年輕人尤其女性為主。可從中我們也發現一個現象,如此快消且多功能的商品很多,真正被使用到生活中的卻不一定合適,原因何在?
2.2.1 從設計師角度分析及解決措施
設計有理性與感性之分,當設計純粹表現設計者的自我感受時,設計是感性的,而當為了某種商業目的而設計時,設計則應是理性的。設計師必須去研究服務對象所需要的創意、色彩和設計風格,才能被市場接受和喜歡.這是商業設計應具備的責任和精神。對設計而言,設計前要深入調研、正確定位才能保證設計傳達的準確性。有些設計師在設計前僅憑著片面不準確的市場調研,甚至完全自我感覺即進行設計,最終因設計師的主觀片面而偏離消費者。例如,淘寶上有一個很熱門的章魚紙巾抽,外表很可愛,有創意,價格亦很合理,可以說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和消費觀念。可一使用起來就發現一個大問題,一般大小的圓形紙巾根本無法放進內部,出現這種根本性問題就要追朔到設計,創意很不錯,但是尺寸出現了差錯,因此,設計師應該從最基本的任務做起。未能最初調研,觀察、分析設計對象,使得最后流通出來的產品缺乏實用性,是個失敗的產品。一個好的產品應該是可以被市場和消費者所檢驗的。
2.2.2 從商家角度分析及解決措施
很多看似創意十足的新產品其實是在克隆原產品且通過一些包裝變化,迎合一些美學潮流。其中的做法有商家的經濟眼光,迎合人們的審美、心理或者是社會環境,這其中也是為什么我們見到很多產品只標明"made in china"而缺乏"design in china"的原因之一。作為商家,經濟利益固然重要,穩定有效的投資亦無可厚非,但在此基礎上,前瞻的眼光與大膽的革新思想也需與之并存,必要的宣傳與推廣也不乏為增加經濟效益的手段。
2.2.3 從消費者角度分析及解決措施
消費者作為決定市場流通的一方,市場需求的增加將導致商業設計效益的提高,使其能夠在不久的將來投入生產,這將促進大眾文化消費能力的再增加。消費者又是接收者的一方,除了要有判斷力,也不能缺乏創造力,要有一定的審美眼光、價值判斷能力,也要有一定的價值取向、要敢于接受新事物,對于適應于商業市場的創新產品應予以支持,使之擴大化。也不能一味追求大眾審美,要有個性、有主見地選擇新事物,不斷提高自己的品位與情操。
如此形勢下的我國的商業化設計會朝著怎樣一個方向健康發展呢?我們需要宣揚的設計商業化是一種設計與商業并存的、設計促進商業,商業反應是一種改進設計的商業模式。一方面,人們已經獲得了現代商業設計的更高質量的商品,而商業設計對公眾的日常消費越來越有用。另一方面,這些消費品一旦適應了市場規則,就會變得越來越有用。良好的商業設計也必須在藝術與技術、美學和實用性之間進行平衡,整合成一個連貫系統。隨著“商業生產”設計的全面發展,設計本身被納入了“商業生產”過程,設計、宣傳、流通、消費和使用,將設計與商業完美結合,更好地實現設計商業化。正如范迪安所言:“當設計哲學有機地同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同人的日常生活和整個社會文化活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設計就成為真正的時代代言者或時代之鏡。”
中國的現代產品設計要面向世界、面向市場,我們必須擺脫傳統的設計理念,將設計與國際市場相結合。逐步向商業化、市場化轉變,以人為目的,做市場真正需要的設計。成功的商業設計是為了促進銷售,保證商業利益,提升公司的品牌形象,讓全世界都認可。將設計與商業放在同一個高度,懷著人本設計的思想攜手并進,開拓出一條具有我們中國特色的商業化設計道路。
[1]劉悅笛.設計應融合“審美自律”與“社會他律”[J].美術觀察,2004(8)
[2]崔曉. 商業設計與人本設計之碰撞——論設計的可持續性[J].美術大觀,2008(11)
[3]楊敏.談商業設計中理性思考的價值[J].企業活力,2008(4)
[4] 曹啟良.對現代商業設計主導風格及其走勢的認識[J].商場現代化,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