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遼寧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遼寧 沈陽 110168)
輕輕的動幾下手指,熱騰騰的美味大餐就會來到你的面前;輕輕的觸摸幾下屏幕,天南海北的美食你都可以擁有。這就是網絡時代給你帶來的饕餮盛宴。打開訂餐APP,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都是精美、誘人的食物圖片,讓人垂涎欲滴。大多數的消費者都會把目光投向這些精美的食物圖片,會考慮食物的味道好不好,會評估菜品的價格是否優惠,會測算配送的時間快不快,較為細心的消費者還會更多的查看網友們的評論。然而,很少有消費者去關心食品的材料和安全問題,很少有消費者能夠仔細的查看商家的營業資質。當你在享受網絡時代帶來的方便與快捷的同時,網絡食品的安全問題也逐步的顯露出來。
在網絡餐飲服務平臺上,存在大量的“廚房店”,即指僅做外賣,并不為消費者提供堂食服務的網絡訂餐商家,該類商家僅在個人廚房中即可完成網絡訂餐服務。有些唯利是圖的黑心商家,利用網絡餐飲服務平臺的漏洞,在破舊棚戶、黑作坊中開店設立廚房向消費者提供外賣服務;有些商家為應付網絡平臺的資格檢查,臨時租用小店面,但實際上僅經營廚房店,甚至進行違法食品加工等活動,嚴重擾亂了食品行業的秩序。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對商戶資質的審核并不嚴格,餐廳以合作商身份登錄APP,在APP上申請開展外賣業務較為容易。同時,由于各大網絡餐飲平臺競爭激烈,平臺工作人員多選擇“掃街”的方式開拓用戶或主動上門要求合作,一些審核細節形同虛設。面對眾多網絡餐飲商家之間激烈的價格戰,消費者的忠誠度不斷降低,對于不同商家的類似產品,一旦出現更優惠的價格,消費者就會放棄原餐飲商家的消費。對于企業來說,原有的消費者不斷減少,餐飲企業就不得不去重新吸引一批新的消費者,而這樣無疑又增加了餐飲企業的運營成本。對于網絡餐飲平臺上的一些產品以及服務或多或少都是經過包裝或修正的,與真實效果有一定的差距,消費者在進行餐飲消費體驗的過程中,未曾注意到自身的相關合法權益是否被侵害,也不關心食品安全問題;就算出現消費體驗缺憾以及一些服務缺失的狀況,絕大多數的消費者不了解消費者應保障何種合法權益,只注意了自己需要的食物是否被成功送到,味道是否可口,并沒有認真檢查食物的衛生是否合格,制作環境是否達到標準;很多情況下,即使發現了一些食品安全問題,如菜品不新鮮、包裝不干凈等,也會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向網絡餐飲服務平臺反饋或提出異議。
那么,如何來選擇一家靠譜的商家呢?其實,訂餐APP中,都有一個“商家”的選項,點擊進入后就可以看到這個商家的詳細信息,包括商家的營業執照、食品經營許可證等信息。有些商家還會在頁面中公布廚房的照片,甚至是實時視頻。消費者可以通過這些信息來判斷商家有無經營資質,實現科學消費、理性消費。千萬不要購買“無證”商家、黑作坊制作的食品,或者來歷不明的外賣食品。同時,還要提醒消費者,在收到食品后,要首先檢查食品包裝是否清潔完好,食品是否受到污染或變質。要留好消費小票、發票等相關憑證,如果發現食品安全問題,可以撥打電話12331進行舉報;如果發生消費糾紛,可以撥打電話12315進行維權。
網絡餐飲作為一種新興的業態,加速擴大了傳統餐飲業提升與發展的空間,真正改變了傳統餐飲的消費模式。但是,無證經營、粗制濫造、信息不實、假冒偽劣等違法經營現象的存在,讓消費者們迫切的期待著加大網絡餐飲業的監管力度。實際上,在2015年10月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就已經明確了網絡食品經營者(包括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法律責任。《食品安全法》中第62條明確規定: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提供者應當對入網食品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明確其食品安全管理責任;依法應當取得許可證的,還應當審查其許可證。
2016年7月13 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發布了《網絡食品安全違法行為查處辦法》,再次對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法律責任進行細化。2017年11月6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了《網絡餐飲服務食品監督管理辦法》,對參與網絡餐飲服務的相應主體,包括網絡餐飲服務第三方平臺提供者和通過自建網站提供餐飲服務的餐飲服務提供者、入網餐飲服務提供者、送餐人員和送餐過程以及各級食品藥品監管部門,均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和應盡的義務。
《網絡餐飲服務監督管理辦法》的出臺,猶如給網絡餐飲行業編織了一張牢固的“監督網”。從此,網絡餐飲經營者在生產過程中必須仔細斟酌食品安全問題就,以確保消費者舌尖上的安全;第三方平臺在信息審核過程中必須嚴格把關,以確保餐飲服務提供者的信息的真實可靠性;送餐人員在送餐過程中要保證衛生合格,配備安全、無害的容器......在這張“監督網”的細心呵護下,相信網絡餐飲會讓大家吃得越來越舒心、越來越放心!
網絡餐飲平臺是隨著互聯網技術進步出現的新興事物。這種交易模式既沒有脫離傳統交易的本質,又衍生出新興交易的特征。因此,對它的監管既不能脫離傳統的監管框架,也要創制新型的監管手段。從目前的制度實踐來看,很多地方通過立法的方式創新監管,取得了有益的經驗。但從制度可實施和可操作的角度而言,既有的制度安排稍顯粗疏。在網絡餐飲交易平臺的監管中,應當回歸交易的本質屬性,從信息和成本兩個變量出發,在真實的交易關系中探尋網絡餐飲平臺監管問題的解決方案。
[1]陳瑩瑩.外賣O2O模式發展困境—以“餓了么”為例[J].環球市場信息導報,2016
[2]谷悅. “互聯網+”開啟餐飲新時代—首屆互聯網+餐飲發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J].中國食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