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時(哈爾濱市道外區文化館,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0)
前言:古箏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樂器,在歷史變遷、歲月沉淀之下,古箏更是憑借自身的獨特審美屬性散發與眾不同的藝術魅力。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古箏等傳統文化的地位日漸受到現代文明的沖擊,因此,通過何種方式為古箏這一傳統藝術開辟更為廣闊的發展之路,成為當前相關研究人員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對此,本文以古箏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其文化審美屬性與藝術創新做出簡要分析和著重探討。
古箏藝術具有傳統美的文化審美屬性。古箏是民族樂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載體,俱進已有兩千余年的歷史。古箏作為我國傳統藝術的典范,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在現代藝術領域中仍舊保有活力與其自身的內在文化有著必然聯系,古箏所呈現的不僅僅是樂器表現的音樂表現形式,承載的更是東方文化的人文底蘊。
古箏藝術具有現代美的文化審美屬性。在古箏藝術兩千余年的發展歷史中,各藝術家在繼承古箏傳統精髓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增加具有現代化氣息的藝術元素,使得其逐步朝著現代化的方向發展,主要表現在演奏技巧與舞臺表現形式兩個方面,有效實現了傳統藝術與現代形式之間的有效融合,為人民呈現了一場不同以往的視聽盛宴。
古箏藝術具有技術美的文化審美屬性。古箏與其他弦樂器相比,需要運用更多的演奏技巧,演奏難度也明顯高于其他樂器。具體來說,古箏需要左右手的配合,運用按、滑、勾、顫、托等指法,如果稍加變化則都會影響古箏的整體演奏效果。在精準處理指法技巧的基礎上,還需要全面把握力度、音色等要素,將此看做是一首古箏曲演奏效果最優化的關鍵。由此可見,通過古箏演奏技術的呈現可以使得表演者、欣賞者感受古箏獨特的技術之美。
古箏藝術具有藝術美的文化審美屬性。古箏作為傳統藝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具備的藝術美更是不言而喻,在要求演奏者擁有較高演奏能力的同時,還需要演奏者具備較強的文化藝術修養,由此可將古箏藝術的藝術之美得到淋漓盡致的彰顯。
古箏藝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藝術的重要表現形式,之所以可以在社會變革之中永葆活力,與其自身所具備的精華要素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古箏所呈現的歷史文化特征代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髓,因此,若相對古箏藝術加以創新則需要建立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之上,秉持與時俱進的原則,迎合當前時代發展要求對其中的優秀成分進行集成,融入具有時代氣息的新成分。也就是說,要將古箏藝術中與當前現代文化不相容的元素加以摘除,將其中的優秀元素繼續發揚光大,借助現代化手段加以創新變革。
音樂藝術沒有國界之分,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之下,各國家、地區之間的交流活動日漸頻繁,音樂藝術作為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更是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因此,若想實現古箏藝術的現代化可持續發展,則需要充分借鑒西方音樂的優秀成分,落實“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原則,促使古箏藝術朝著國際化的方向發展。例如,鋼琴是西方音樂的代表,古箏藝術演奏家或者相關人員可以加強對鋼琴演奏技巧的全面研究,充分借鑒鋼琴演奏技巧,在此基礎上探索出“快速指序”演奏方法,這為古箏藝術演奏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古箏演奏獲得了全新發展。
任何文化藝術的形成、發展與弘揚均需要建立在實踐基礎之上,這對古箏藝術來說同樣適用。古箏藝術在歲月沉淀之中仍舊可以獲得長遠發展,首先得益于前人對古箏音樂的深入挖掘,在生活實踐中不斷探索進而制作古箏這一樂器,并且研究可以發出獨特音色的演奏技巧。因此,古箏藝術的創新發展更是需要繼承前人刻苦鉆研、實踐探索的精神,以創新精神為引領,在不斷演奏的過程中發現古箏藝術的細節變化,加以整理,善于從古箏藝術演奏實踐當中獲得全新的藝術感悟,從而迸發出演奏者的創造靈感,善于發現與古箏不同的藝術特點,豐富古箏樂器的藝術內涵,為其發展創設更為廣闊的空間,不斷提高古箏藝術的文化發展水平。
總結:綜上所述,古箏藝術憑借傳統美、現代美、技術美、技術美的獨特文化審美屬性,在我國傳統藝術文化領域內占據不容忽視的重要地位。對此,在明確古箏藝術地位的基礎上,還需要根據當前時代發展潮流對古箏藝術加以創新,為古箏藝術注入新的活力。因此,要對古箏傳統文化的精髓加以繼承,秉持與時俱進的原則,充分借鑒西方音樂中的優秀成分,加強古箏藝術與西方音樂的融會貫通,并立足于社會實踐之下,深刻感悟古箏的藝術內涵,助力古箏藝術的現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