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睿珊(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創新思想可以說是思想的首創性,創新性最突出的特性是處理問題時思想的開放和新穎。創新思想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它不僅是培育學生順應環境的重要手段,也是決定學生個人成長空間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所謂美術創新思想,是指人們在美術作品創作時所表現出的獨特思維和創造性思想。美術教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但是目前我國傳統的美術教育對于學生的創新思想能力的培育嚴重缺乏,辦法不對,常常只注重學問的灌輸和技藝的培育。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造成了很多的阻礙。
愛好和興趣是學生最佳的老師,只有學生對美術有了興趣和愛好,才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小學美術教師在課程講解中要充分展現美術學科的藝術魅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美好的藝術樂園。第一,融會貫通,把美術常識與其他學科有效結合起來。一位合格的美術教師不是只懂得美術常識就夠了,而是需要更多的綜合性知識。假如一位小學美術教師可以把美術常識與體育常識、文學常識、數學常識等各科常識完美地結合起來,學生不僅會喜愛上他的課,還會發自內心地認可和崇拜這位教師。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自己有很深的文化涵養和知識儲備,把美術當成人類文明的組成部分,了解美術與社會生活之間的聯系,讓美術課變得更加豐富和有趣。第二,息息相關,將所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實踐證明,當所學知識涉及實際生活時往往會變得輕松和有趣。美術可以在手工課的教學中讓學生自由組合,制作節日用到的賀卡禮品,并把自己制作的作品送給老師和同學,這樣課堂上學生就會變得積極,小組內的同學也會互相幫助和配合完成他們的作品。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制作方法的指導,剩下的手工制作交由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發揮學生的想象力。這樣學生就能創作出無數好的創意禮品,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大的提升。
自由指的是學生在身體、心理以及思想理念上的放松。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創作能力和思維方式,自由的學習氛圍可以讓這種思維和創造力得到更好的發展。學生只有在輕松自由的學習環境里學習,才能夠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創作出有自己特點的作品。所以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造輕松、愉快、自由的創作空間,經常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和看待事物,不要過多干涉學生的創作和思維方式。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樣的教學可能會出現課堂紀律較差的情況,但是并不妨礙學生的學習和創作。筆者認為這是一種良性的課堂紀律,只要能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并且有利于學生發揮能動性的課堂氛圍都是值得認可和嘗試的。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有不同的認知能力,小學美術教師需要充分了解這一點。如果小學美術教師不了解這一點,跟學前班的學生講什么是素描,學生肯定聽得云里霧里、毫無興趣。出現這種情況不是因為教師的繪畫水平不高或者課堂不自由,而是不了解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小學美術是視覺藝術,小學生通過對美術形象的觀察、分析、思考、再創造,提高自身的美術能力,因此直觀性特征是小學美術教育顯著的表現特征。因此,在課堂上教師必須提供給學生直接的視覺形象。一是提供實物。美術教師要盡可能提供實物讓學生欣賞,用物體本身的美感打動學生。二是直觀演示。美術教師要自己演示創作,讓學生由衷地欣賞和佩服自己的老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和認識的內在動力,學生只有產生了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從而增加知識和提高能力。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如下幾種:其一是利用美術教材。當下所用的美術教材中,有生動有趣的想象畫、卡通畫,以及世界各國著名畫家的作品或優秀的兒童作品等,再加上手工制作作品以及描繪自然的寫生作品等,各種美術作品儼然一場饕餮盛宴展現在學生面前,怎能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是創造良好的師生關系。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師應轉變觀念,拋棄“師道尊嚴”,走近學生,了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情感,力爭在成為學生的“良師”之前,先做學生的“益友”。學生只有發自內心地尊敬和愛戴美術教師,才可能更加喜愛美術科目,從而努力地學習,積極地配合教師,更好地表現自己。其三是運用美術教學策略。一方面是教學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主要是憑借對具體形象的聯想進行的,所以教師在教學時,需要聯系實物幫助學生產生聯想,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如,在教學生畫《誘人的水果》時,筆者并沒有像以往教學那樣簡單要求學生臨摹課本上的水果,而是拿來了真實的水果,要求學生看一看水果是什么形狀,想一想還有其他什么東西是這個形狀的,再將自己想到的東西畫下來。如此一來,學生的畫紙上出現的就不只是水果,而是學生的各種聯想、想象的結果。這種教學方法不僅能引起學生的繪畫興趣,而且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是教學語言。教師在教學時應采用充滿趣味性和童話色彩的語言對教材中的作品與畫面進行解說、描述,為枯燥的課堂教學注入興奮劑,在激發學生繪畫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愉快、寬松的教學氛圍中得到美的教育。
就當下我國小學美術授課模式來看,一些教師仍采用嚴謹的環環相扣的教學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表面看起來形式考究,豐富多彩,但實質上仍然不改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形式,教者費心,學者費力。創造能力是指人在某一領域內表現出來的獨特、杰出、非凡而有價值的才能,它并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以創造性思維為核心的各種能力的綜合。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教師應以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為主線,以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為出發點,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有個性、有特點、有專長,從而善于發現,敢于表現,標新立異。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繪畫技法,也應該經常帶學生去寫生,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比較、思考,尋找最佳的構圖和最合適的繪畫形式。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品拍下來放在班級QQ群中,讓學生家長也能欣賞到他們的作品,并肯定他們的創造。這樣,學生會為自己的創造感到自豪和愉快,從而提高美術學習興趣和動手能力,活躍思維,創作出更多的創新作品。
總之,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對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有著其極重要的作用,美術教師在美術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意識,鼓勵學習發現和探索問題,然后自主解決問題。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平臺,積極引導學生獨立構建新的思維,同時,美術教師要掌握鼓勵和引導學生的教學技巧,給予學生積極和正確的評價,不斷鼓勵學生進行新的美術作品創作,這也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