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昕
摘 要:目前,我國結婚的成本逐年增加,有些地方甚至出現“天價彩禮”現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法,從近五年內結婚的樣本中,歸納分析民眾眼中及實際的結婚物質成本,并推測出影響結婚物質成本的原因,如經濟發展水平、家庭支持、文化差異等,提出應對高結婚成本的措施與方法,來引導群眾建立合理的消費觀,更合理地規劃、支付結婚成本,形成社會良好風尚。
關鍵詞:天價彩禮;結婚成本;婚姻市場
一、研究背景
2017年3月舉辦的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談到天價彩禮現象以及具體的解決措施。例如,3月6日,在山東省代表團的小組會議上,全國人大代表沙元菊發言的題目就是“打擊‘天價彩禮,防止因婚致貧、因婚返貧”。在同一天的政協會議上,全國政協委員孫貴寶也表示,天價彩禮會導致“因婚致貧”現象,結婚成本過高使很多家庭的發展后勁不足。
締結婚姻歷來需要考慮到物質因素和經濟條件。我國古代婚姻的締結就包含下聘的習俗,這些習俗演變至今,已經成為傳統婚俗文化的重要一環;而舉辦婚禮、準備新房等開銷,對預備結婚的新人形成巨大的門檻壓力。
目前,我國結婚的成本逐年增加:民眾都希望選個“黃道吉日”成婚,產生“扎堆”結婚現象,催高結婚成本;物價上漲也使的婚禮消費日益增長;婚姻市場供求關系中男女比例失調,也間接提高了婚姻成本。這一趨勢不僅造成了許多家庭的經濟壓力,還產生了如結婚率降低、家庭矛盾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基于此,本文著重探究結婚的物質條件及其影響因素。
二、研究內容
通過滾雪球抽樣,我們搜集整理了黑龍江、浙江、安徽、湖南、重慶五省的五年內結婚的樣本,客觀歸納了民眾對于結婚物質成本的看法及實際結婚的物質成本,并探究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假設實際結婚的物質成本包括婚禮支出、彩禮及嫁妝、蜜月旅行、工作變動等,影響原因主要包括地區經濟發展程度即城鄉與地區差異、家庭經濟狀況、文化差異與攀比心理,研究實際情況與假設的差異。
三、研究結果
通過調查問卷探究民眾對于結婚物質成本的看法。調查問卷共發放283份,年齡在18-25歲之間,男女比例基本相當。由于該年齡階段群體在未來5-10年結婚的可能性極高,因此研究這一群體可從側面展現出當代年輕人對于結婚物質成本的看法。但由于問卷樣本較少,結果可能有偏差,以下結果僅從調查問卷中分析得出。
(一)現象描述
1.民眾對于結婚物質成本的看法
第一,大部分人認為結婚的物質成本是必要的,女性更重視結婚成本。七成人贊成“房、車、存款等物質基礎是結婚的必要條件”,其中包括一半男性,近八成的女性。由此也可以看出,男女對于結婚成本觀念差異較大。女性更加看重結婚成本,客觀反映了在外貌、性格等其他因素相似的情況下,能為結婚提供物質基礎的男生更受到女生的青睞。
第二,父母是否為婚禮提供一定物質基礎視情況而定。半數受訪者認為父母應該為婚禮提供一定的物質基礎。大部分男性認為父母應該提供一定物質幫助,如婚房首付、彩禮等。而大部分受訪女性則不要求父母在結婚時給予金錢上的幫助。在結婚花銷上,一般都是男性花銷更多,男性的物質壓力更大。
第三,結婚的物質成本中,房子最重要,其他因人而異。填寫調查問卷的人群一致認為房子是結婚最重要的物質成本,“有房才能安身立命”的觀點仍是主流。而女性較多認為存款也是比較重要的因素,并把婚禮儀式看得很重要。相反,在女性觀念中不重要的車,卻排在男性選擇的第二名,重要性僅次于房子。這也表明男女對結婚期待不同。女性更注重婚禮儀式,以及能讓婚后安穩生活的物質基礎,而男性更注重能否最大程度地提升婚姻的幸福度,而不在乎婚禮本身。
第四,不少人愿意為結婚作出工作上的犧牲。平衡好工作和婚姻,從來不是簡單的事情。在受訪者中,不愿意為了結婚放棄到外地工作升遷機會的人數占55.17%,但仍有44.83%的人愿意為了結婚作出工作上的犧牲。令人驚奇的是,大眾眼中在工作上進取心更強的男性,反而比女性更愿意做出犧牲。
2.實際結婚物質成本
最終訪談了十多個調查對象,有的是本人(近五年內)剛結婚,有的是孩子剛結婚。調查對象中有男有女,分別來自五個地區(重慶、長沙、哈爾濱、金華、安徽)的城市或鄉村,年齡跨度從20歲出頭至45歲左右。在訪談之外,還通過受訪者的社交圈來了解其婚姻感情現狀以及結婚時的狀況。綜合以上訪談與調查,可得出結婚的物質成本與新婚夫妻及其家庭的經濟狀況密切相關,理性結婚仍是主流。經濟狀況與結婚物質成本成正比。
(1)婚禮及酒席、婚車、紅包
不同地區、不同階級、不同觀念的人群花銷不同。富裕地區、富裕階級通常花費較多,而一般工薪家庭這方面花銷不多,基本在男女雙方月收入的五倍左右。花費較多的父母及新人都認為婚禮是人生中比較重要的儀式,其重要性大于彩禮。
經濟越發達的城市、家庭經濟狀況越好的夫妻,婚禮花費越多。現在的富有階級婚禮成本高達幾十萬,而一般收入家庭則在三萬到十萬不等。以重慶城鎮地區的工薪家庭為例,一場婚禮酒席至少十桌,一桌688元~1888元不等,而農村地區傾向于在自家院子擺酒席,雇用廚師幫忙,農村相對廉價的酒席花銷和復雜的人情關系,導致在農村辦的酒席桌數往往比城鎮多,以長沙某農村為例,辦了40桌,有300賓客到場。
(2)婚房、車等物質成本
《家庭經濟分析》中,一個有效的婚姻市場常常有完全匹相匹配的配偶[1],經濟狀況匹配是結婚的重要條件。在某些地區,一般是男方家庭直接提供婚房,父母資助的比例較大,甚至借錢也要湊夠婚房錢,能提供婚房的男性在婚姻市場中更受歡迎。而在其他地區,婚房則是雙方父母提供首付,新人自己還房貸。采訪的幾對新人在結婚時都有房沒車,車更傾向于自己努力買來而非依靠父母資助,這也從側面反應房子的重要性大于車。采訪中了解到上一輩50.60后的父母結婚時很多都沒有婚房。這說明結婚物質成本除了受家庭經濟狀況影響,也與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及思想觀念有關。當年結婚時只要“門當戶對”,父母做媒,年輕男女彼此看上便結婚了,較少在意婚房、存款等物質條件,即使夫妻兩人開始結婚時都是比較清貧的狀態,還是相信攜手奮斗會有更幸福的生活,并不會遭到親朋好友、左鄰右舍的閑言碎語。反觀現在,如果年輕男女“裸婚”,沒有婚房等物質成本,會遭到父母的強烈反對,也不為親戚朋友看好。
(3)彩禮與嫁妝
彩禮一般由男方家庭給予女方家庭,彩禮多少也和經濟狀況成正比,并受到當地風俗、觀念影響。在某些地區,目前仍舊是“嫁女兒”、“娶媳婦”的觀念,女方父母把養育了二十多年的女兒送入了別人家門,男方家庭會給一定的彩禮錢給女方父母作為“補償”。但在實際上,送出的彩禮錢最終也回到了女兒的口袋。此外,還會給予存款等嫁妝給女兒。這是使女兒婚后不會受到“欺負”的重要保證,婆家人也沒有權利動用兒媳婦的嫁妝。而其他地區,彩禮只是一種形式,為了遵守傳統,彩禮是相互的,不存在“補償”性質。
綜上,彩禮實際上是新婚夫妻婚姻的儲備資金,是父母財產的代際轉移。另外,彩禮從側面反映出一個家庭的經濟實力以及夫家對于娶親的態度。彩禮錢應當與當地人慣常的禮金相當,不能因為彩禮錢丟了面子。女房一般都希望男性經濟基礎較好,減輕婚后的負擔。如果經濟狀況較好的男性對彩禮敷衍了事,會影響女方對婚姻的認可度。彩禮一般維持在能力范圍內,“天價彩禮”是個別地區的特殊現象,因為糾結彩禮而錯失一段美滿婚姻,普遍被認為是不值得的,會遭到對方家庭和子女的反對。
(4)蜜月旅行與婚紗照
蜜月旅行不是必須的,但近年來也越來越流行。在采訪的例子中,只有很少一部分的夫妻進行了蜜月旅行。一般工薪家庭,目的地首選離家鄉較近的城市,不會花費太多,時間在一周左右。婚紗照在影樓、影樓附近的景點較多。而經濟條件較好的新人也會選擇去東南亞進行蜜月旅行,而婚紗照也要到國內風景較好的旅游城市比如云南、海南等拍攝。
(5)結婚前后的工作變化
由于工作變動會影響工資,這一指標可以作為結婚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少的女性會因為結婚放棄工作成為全職太太在家相夫教子,但因為結婚放棄工作升遷機會,留在更為清閑、壓力較小崗位仍然是不少女性的選擇。而對于男性來說,盡管有到外地的工作升遷機會,其選擇也會更加慎重,孩子的出生計劃是關鍵的影響因素。
在采訪案例中,大多數認為結婚對工作沒有太大直接的影響。只有一對夫妻因為想使婚姻更加和諧,放棄了兩地的工作,結束兩地分居的狀態。中國人“成家立業”的觀念仍然深入人心,為了婚姻和諧犧牲一小部分的經濟利益,仍然為許多人認可。
(二)問題與原因分析:結婚物質成本與婚姻幸福程度有關
1.結婚物質成本的影響因素
第一,結婚物質成本與夫妻及其家庭經濟狀況成正比。一般來說,經濟條件更好的新人,會在婚禮、婚紗照、蜜月旅行中花費更多,婚房也會更豪華。
理性消費仍是主流。婚姻花費大多與雙方家庭的經濟實力相稱。
第二、新人的思想觀念也是重要影響因素。不同人群對于婚禮和彩禮的重要性看法不同,會在自己認為更重要的方面花費更多。
例如有的新人認為結婚是一輩子的大事,于是愿意婚禮等花費比實際能承擔的稍微高出一點,給自己留一個美好的回憶。而更多的新人更加理性,雖然覺得婚禮很重要,但是過高的婚禮支出降低婚后的生活質量得不償失,更愿意花在婚房等物質基礎上。
有的人認為彩禮反映了雙方家庭的經濟狀況、對于婚禮的重視態度,彩禮帶有“補償”性質,彩禮花銷會比較多。而認為彩禮只是一種尊重傳統的儀式,是雙方家庭財產的代際轉移,彩禮花銷就少一些。
第三、性別差異較明顯。女性對于結婚物質成本更為看重,客觀反映了在外貌、性格等其他因素相似的情況下,能為結婚提供物質基礎的男性更受到女性的青睞。另外女性更注重結婚這一儀式,以及結婚時提供的物質基礎能讓婚后安穩生活,而男性更注重結婚時的物質基礎是否能最大程度地提升婚姻的幸福度,而不在乎婚禮本身。
2.結婚物質成本與婚姻幸福程度的關系
幾對新人都表示,結婚物質成本是結婚的必要條件,優越的物質條件能使婚后物質更充裕。不過他們并沒有把物質條件看得很重,而是把物質條件看作婚姻的基礎,婚姻幸福的核心仍是夫妻二人和睦,講求三觀相似,性格相宜。
婚姻是男女雙方為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達成的交易,所以當代男女擇偶時,門當戶對的人更容易互相吸引。也可以說,充裕的結婚物質成本,是新婚夫妻兩人及雙方家庭為婚姻所做的投資,因為雙方都相信充裕婚姻物質成本會使婚姻更加幸福美滿,所以才會在結婚這件事上付出大量的物質財富,放棄與結婚相沖突的升職機會。不過現代人結婚并不只注重經濟條件。在鳳凰周刊發布的95后婚戀觀調查中,最看重三觀、性格與外表。如果未婚先孕,大部分接受調查的人會生下孩子結婚。
(三)對策與教訓
結婚的物質成本及影響因素已經說明。“天價彩禮”的原因也清晰了,是由于當地的經濟狀況以及傳統文化熏陶的觀念形成的,具體來說是貧窮的家庭情況、男女比例失調的婚姻市場、“傳宗接代”思想和面子觀念導致。要緩解“天價彩禮”的社會矛盾,需要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第一,經濟條件決定上層建筑,物質基礎是關鍵。結婚不僅是夫妻兩人的事,還是兩個家庭的事情。結婚的物質成本應該和兩個家庭的經濟狀況緊密相關。在婚禮、彩禮的支出方面,需要量入為出,和家庭經濟狀況相適應,不鋪張浪費,也不過分節儉。只有合理的支出才能正確地引導婚慶經濟發展,使婚禮相關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形成良性循環。
第二,轉變觀念也是不可少的。宣傳正確的結婚觀念,不攀比不跟風,理性對待人生中的關鍵時刻。結婚的物質基礎是婚姻的啟動資金,是使婚后生活更加和諧的重要因素,而不是攀比的資本。
第三,規范婚姻市場,保證信息暢通。男女要找到合適的伴侶,必須在一個信息暢通的婚姻市場中尋覓,因此規范婚姻市場,也是應該做的事情。
指導教師:王君柏 副教授
江南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201710295076
參考文獻
[1] 貝克爾.《家庭經濟分析[M].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78